分享

一家四代皆为师 百年前数学书还留着

 xianfengdui111 2021-10-08
一家四代皆为师 百年前数学书还留着

卜俊婧正在指导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本稿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一家四代皆为师 百年前数学书还留着

卜俊婧准备参加演出。

曾祖卜凤义教数学,祖父卜恩林教数学,父亲卜飞教语文数学,她,卜俊婧,教音乐,一家四代都是教师,桃李满天下。“踏实教书,精心育人”,这是卜家人骨子里认准的理,也是传承百年的家风。

在鞍山岫岩,卜家四代人从事教育延绵百年,这在当地早已被传为佳话。

一家四代皆为人师 传承百年

1983年1月,卜俊婧出生在岫岩三家子镇,小时候,坐在家里就能听到旁边学校传过来敲铁管的声音,那就是学生上下课的钟声。透过学校的院墙,就能看到成群的小哥哥、小姐姐在操场上游戏奔跑的身影;琅琅书声不时飘过来,卜俊婧梦想着早日背上书包坐在书桌旁。看到父亲从学校下班回来,她总会问上一句,“爸,我什么时候能上学啊?”

6岁时,卜俊婧终于如愿成为一名小学生,当时爸爸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我什么时候能成为爸爸的学生啊?”和爸爸一起上学,一起放学,虽然未能进入爸爸教的班,但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就早早地感受到,读书是件特别快乐的事,学校是最纯洁的地方。

小学毕业后升入三家子镇中学,因为这里曾是爷爷工作过的地方,她愈发觉得亲切,“将来我也要像太爷爷、爷爷、爸爸一样,当一名老师!”

卜俊婧考入鞍山师范学院音乐专业,2003年,毕业后便返回母校担任音乐教师,那一年她才20岁。卜俊婧在母校效力16年后,经过考试,进入六七十公里外县城内的岫岩实验小学。

一家四代皆为师,延绵百年,这件事在小小县城早早就传开了。

乡村教育起步艰难

能够吸引穷苦人家的孩子进入课堂,是卜家的第一代教师卜凤义认为最实在的事。

地主家庭出身的卜凤义是旧中国乡村教育的实践者,他出生于清末,上个世纪20年代就开始在岫岩北部的汤沟、石庙子等地从事教育工作,主要是教授数学。那时正逢新的社会制度诞生,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变革,卜凤义踌躇满志,但面对愚、贫、弱、私等问题困扰的乡村教育,想让山沟里的孩子突破封建思想禁锢立即接受教育却不是件容易事,他不停地宣传,不停地努力着,他认为,只有多读书将来才能有饭吃。

卜凤义教授的数学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深得孩子们喜欢,他也成了全县知名的数学老师。经过他30年的努力,许多村里的孩子走出了村,走出了县,后来都成为新中国的建设者,他的6个子女也都学有所获。

1949年,卜家第二代教师的接力棒落到了刚刚从东北大学毕业的卜恩林身上。卜恩林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三家子中学,几年后,又到海城一中、二中等学校教书,在临近退休时又回到了三家子中学。由于卜恩林学识高,业务能力强,获得了极佳的口碑。

教育世家出了二十多名教师

读书会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这是卜家第三代教师卜飞认为最实在的事。

卜飞回忆起四代人从事教育的往事,中国历史千秋万代,卜家的百年四代沧海一粟,只是新中国教育的一个缩影,“在学校,我没教过女儿,父亲没教过我,但我人生之中有幸听过父亲讲的课,那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每到寒暑假,他被教育局定为培训教师,专门给我们这些年轻教师讲课,传授教学经验。”

1971年,恰逢各乡中小学缺少音乐和体育教师,初中毕业的卜飞通过考试,成为三家子中心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先教音乐和体育,一年后就开始当班主任了,教语文和数学,除了其间到下面村小帮代过课之外,没有离开过三家子小学”,卜飞称,38年从教,辛苦,但桃李满天下的幸福,不是其他职业能体会得到的。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是卜家第四代教师卜俊婧认为最实在的事。

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才会有学习的动力,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卜俊婧的教学理念与祖辈们的想法有了明显不同,“这主要还是因为时代的变化,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时代特点,读书让我们卜家最受益。”

卜家人世代爱读书,肯学习,培养出了许多知识分子并走出大山,奔赴祖国建设的四面八方。但卜家似乎更钟情于教,经卜俊婧粗略统计,直系亲属中从事教育者达14人,如果再加上姻亲,总人数超二十人,真正的“教育世家”,“二太爷、三姑奶、三爷、三爷的儿子、二姑、二姑的孩子都是老师,我嫁的也是老师,我们家聊不完的话题就是教育。”

总结四代人的共性——“实”

卜俊婧家中至今仍然保存着曾祖父传下来的《数学难题三千解》一书,“这本书差不多快有百年了,还是线装呢,这是我们家教育传承血脉的见证。”

“踏实教书,精心育人”,这是卜俊婧继承下来并印在骨子里的家训。老一辈们在乡下苦心从教,那时条件差,待遇低,但思想特别纯,“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教师这个职业最好的赞美,如今我们卜家燃烧百年的蜡灿依然在这片土地上点亮着。”

卜俊婧分析道,从曾祖那里传承下来的为师之道,就是一个“实”字,内心充实才淡定,脚步踏实才沉稳,语言平实才至真,思想朴实才致远。

卜俊婧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喜欢看他们善良可爱的眼神。备课讲课从没有觉得累,反而觉得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能够把自己所学教给他人就已经是收获了。

百年来,让卜俊婧感受最深的还是乡村教育在硬件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她所在的实验小学百余平方米的舞蹈教室就有两个,音乐教师多达8名,这在以往是不敢想象的。

教授8个班,每周16节课,卜俊婧仿佛每一天都走在祖辈们踩过的道路上,但这条路少了荆棘少了坎坷,这条路更光明也更厚重,内心虽然充满无限自豪,但也觉得重任在肩。

这条路还将有后来人,卜俊婧的女儿虽然今年只有6岁,最大的梦想依然是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如果这个梦想真要是实现了,那她将是我们家的第五代教师。”

辽沈晚报记者 金国建

来源: 辽沈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