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工业社会障碍物”到“文化国门”——西安城墙遗址保护利用纪实

 xianfengdui111 2021-10-08

天山网记者 王永飞

古城西安,秋雨连绵。

近日,借采访之机,记者游览了著名的西安城墙。朦胧细雨中的古城墙,静静置身于繁华都市之中,更显古雅庄严。

数十年来,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以“合理利用以文物保护为基础”为主线,构建起“敬畏+热爱+尊重+传承+复兴”五位一体的西安城墙文物保护利用模式。

从“工业社会障碍物”到“文化国门”——西安城墙遗址保护利用纪实

唐代长安城布局图。‍‍记者 王永飞摄

城墙保护有法可依

隋唐长安城本是隋唐两朝的都城,是中国古代规模最为宏伟壮观的都城之一,也是同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西安城墙的历史浓缩了西安城1000多年的历史文脉。”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吴春说。回想西安城墙的保护历程,吴春用了两个“30年”来概括:从岌岌可危的工业社会障碍物,到生机不在的破落孤岛,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全民修城,用了30年;随后,西安城墙从基础的修补,到成为旅游目的地,再到被誉为“文化国门”,又用了30年。

由此可见,遗迹保护之不易!如何将这一宝贵遗产永远传之后人,避免在历史长河中再遭涂炭?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探索出一条科学的保护机制。

首先是立法。“从2002年起,在全国城垣类保护机构中率先公布实施《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之后,又相继出台了《西安城墙保护条例》《西安城墙保护管理规划》等法规,城墙保护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吴春说。

其次,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建立了“1+N”管理机制,“1”是指建立一套保养、维护、巡查机制;“N”是指动员全社会向城墙保护机构及时反馈需要维修的建议。

从“工业社会障碍物”到“文化国门”——西安城墙遗址保护利用纪实

秋雨中的西安城墙更显古雅庄严。记者 王永飞摄

除了“1+N”管理机制,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还建立了独特的监测体系,在城墙上设立了8000多个监测点,护城河一圈设立24个地下水位监测点,地铁经过城门处设立震动监测点。

每季度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召开一次研判会,通过数据分析,建立四色预警监测体系,正常的用绿色标记;出现问题的用黄色标记;问题加剧的用橙色标记;突发性状况就用红色标记。对于数据中异常情况及时进行维护。

“正是有了这套独特的监测系统,在预防性保护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提出科学的保护建议和思路。多年来,西安城墙没有发生大的极端性毁坏事件,这与科学保护机制着密切联系。”吴春说。

此外,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针对地质情况、工程技术、新材料新技术研发、保护与传承等方面,联合高校等科研机构,开展课题研究,探索构建文保单位“产学研”发展新模式。

文化传播开枝散叶

保护的目的全在于发扬和应用。为此,近年来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依托隋唐长安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构建了丰富多彩的文物展示阐释体系。

从“工业社会障碍物”到“文化国门”——西安城墙遗址保护利用纪实

秋雨中的西安城墙更显古雅庄严。记者 王永飞摄

吴春说,文化演出《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历经30多年不断探索提升,已成为世界唯一以盛唐礼仪文化为主题的演出,是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古城地域文化、城墙特色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作为中国仅有的国宾级迎宾演出,《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无数海内外元首、贵宾及游客由此开启了无与伦比的古城文化之旅。”吴春说。

为提高西安城墙遗产保护利用水平,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还举办了“2016年央视春晚分会场”“新春灯会”“国际马拉松”“国际音乐节”“国际光影艺术节”“丝绸之路电影节”“上巳风筝节”“非遗传承展示”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

从“工业社会障碍物”到“文化国门”——西安城墙遗址保护利用纪实

西安城墙游人如织。‍记者 王永飞摄

在提升改造南门箭楼遗址博物馆、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南门月城保护传承专题博物馆、南门月城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等展馆的基础上,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成功举办了《丝绸之路沿线古城文化》《雪落长安——唐代的白瓷》《印·象大秦——封泥中的大秦帝国》等主题展览。

“我们还完成了文创产品开发整体规划,持续打造'城墙味道’等五大主题多个品类城墙专属文创产品,探索创新合作营销新方式。”吴春说。

以省市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为平台,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持续深化西安城墙“研学游”项目,不断丰富研学产品,让学生们实地参观、聆听历史故事、亲身感受文保工程。

“西安古城墙不仅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吴春说。为了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人文交流,2020年,中国西安城墙、意大利威内托大区古城墙城市联盟、英国约克市城墙共同发起成立国际古城墙(堡)联盟,计划筹备召开国际古城墙(堡)联盟论坛。

文物资源融入城市

“曾几何时,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似乎是一对矛盾,这也是文物保护中需要破解的一道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探索出一套机制,把西安城墙文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社会发展资源优势。”吴春说。

在城墙文物保护管理、环城公园和护城河等区域社会事业管理、旅游景区服务运营管理、博物馆等社会公益事业管理、安全稳定管理等基础上,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发挥遗址带动辐射作用,以遗产保护为契机,与周边环境实现了对接与融合。

从“工业社会障碍物”到“文化国门”——西安城墙遗址保护利用纪实

西安古城墙与现代西安城共荣共生。‍记者 王永飞摄

从南门历史文化街区,到分步实施护城河及环城公园提升改造,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有效带动遗产外围及周边交通改造、生态建设、文化配套,提升了区域综合配套水平;

从单一的遗产保护、旅游景区向城市功能、产业集合的方向发展,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不断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融合发展的全新模式,丰富了市民生活,改善了民生环境,提升了市民福祉。

其次,根据《西安城墙保护总体规划》,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及国家水利风景区标准,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以社会事业管理体系为抓手,做好护城河、环城公园等周边环境常态化管理。

特别是对于涉及西安城墙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建设项目,“我们一方面积极指导建设主体按照行政属地管理原则,认真履行文保审批工作。另一方面及时将违规信息向各涉及行政区文物部门通报,同步向上级文物部门报送。”吴春说。

展望未来,吴春感慨地说,新的历史时期,怀着对文化遗产的深深敬畏,西安城墙的遗产保护及文化传承工作,不仅需要解决古与今、新与旧、修与补的现实难题,更需要不断破解发展保护利用、提升文化传承、融入现代城市发展的重大命题,迎接新的30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