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省洛阳市烟涧村,有三分之一的农户从事...

 听涛小主 2021-10-08
河南省洛阳市烟涧村,有三分之一的农户从事生产高仿文物,这一度是个让文物收藏界和鉴定界十分头疼的地方。该村以青铜器加工为支柱产业,当地农民都是身怀绝技的青铜器制作高手,产品工艺精湛、惟妙惟肖,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部分产品甚至远销欧美,年销售额1亿多元。小小的烟涧村如何走上了青铜器仿制这条路?
烟涧村历史文化悠久,有多处古代遗址,隔三岔五有人到村里收购老物件,村民手中都没有,却由此得知一个重要信息——老物件有市场。联想到烟涧村的历史渊源,有村民动起了脑筋,潜心琢磨已多年无人问津的青铜器制作方法。从1963年前后,有村民在家秘密制作仿古青铜器,主要产品是4寸、6寸青铜镜,15公分左右的佛像,当时的制作方法非常原始,工期也很漫长。
到上世纪80年代,学习仿古青铜器制作的村民越来越多,烟涧村的青铜器制作逐步公开化,相继出现几个作坊式的小企业。1995年,烟涧村仿古实验厂成立,带动15户村民联合生产,并引进了现代电动工具,青铜器生产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时至今日,烟涧村800多户人家中,已有257户从事仿古青铜器加工,从业人员近900人。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1900万元,拥有公司型企业34个、百万元产值以上的厂家店面18家,成为全国知名的仿古青铜器制造基地,产品远销美、英、日等国。
烟涧被视为造假重灾区,当地出产的某件仿古青铜器,由于太过逼真,文物专业人士都看走了眼,当地人对此表示深感委屈。“最早发财的是二道贩子,一个铜镜我们卖一两百元,他敢卖一两千元。”村民方长站说,他初期是背着二三十个铜镜到处碰运气,东西也能卖出去,但挣不了多少钱。后来中间商越来越频繁地到村里收购,一个个显得意气风发,当地人花了很长时间才知道,中间商是把东西当古董卖。当地村民说道,“直到今天,我们挣的还是一点工钱,大部分按利润5%到10%的价格卖给批发商,批发商怎么卖、卖给谁我就不知道了。说我们造假,卖假古董,真是有嘴说不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