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点:南通濠河之南通盆景园 濠河盆景园其实是濠河的一座河心洲,河道在这里被沙洲分割成了两股,一股大的依然是濠河主干道,另一条则被局限在公路与河洲之间,只留有一条不宽的道道与大陆相连。南通在这里建设成了盆景园三面环水,总面积9800平方米。 走进去是一块影壁,假山溪石堆叠在墙壁前,还有水流如瀑。虽然这人工瀑布的规模不免太小,但好歹也是一组不错的小景。栽在地上的绿植是经过修剪的,姑且也算是盆景吧。 往河边有盆景园码头,游船从游客中心码头开出,经濠西书苑,到盆景园,然后继续航行至环西文化广场、濠阳码头、南通博物苑、城隍庙码头方向,每半个小时一班,沿濠河按逆时针方向单向环行,票价六十元。 盆景大观是一组类似于四合院的建筑,不过左侧是长廊。正在的庭院内建设了一座长方形的玻璃暖房,据说整个盆景园内共展出通派盆景300余盆,应该主要陈列在这里,可惜现在似乎暂时空置,不知道盆景搬哪去了。 室内有两处用栏杆围起来的地块,想来以前是置放盆景的,四周可以供游客步行参观,只是如今地面上已经有杂草丛生,看着像是荒废了挺久的样子。 通派盆景素以“两弯半”著称,讲究摆设,以对为组。或以奇数排列,叶色碧绿浓翠,姿态威武健秀。所谓两弯半,即树干部做成“弯”,是谓座地弯;在座地弯高度差不多二分之一处开始第二弯;在座地弯与第二弯以过渡距离基本相等的地方开始半弯剪扎。这样制作出来的成品盆景,造型苍劲有力。 传统的通派盆景一般会选用“满、残、清、奇、古”的树。满是指上下枝叶丰满,成形后盆景片平层次分明,树冠呈“馒头顶”,片干呈“鲫鱼背”;残是指选用看上去残缺不全的树木,稍做加工就会有比较自然的造型;清、奇、古比较好理解,就是选用比较清幽、树形奇特、树龄较长的树木。 临河的掬月轩面阔目测大概有五间的样子,仿古建筑。不知道这里面是做什么用的,我猜测可能是喝茶之类的营业场所。 蕴碧堂的右侧是大雅国韵,外面有块牌子,原来这里是“梅庵派”古琴艺术体验馆。梅庵琴派是我国古琴艺术的代表性流派之一,梅庵琴派在琴界具有较大影响力,1931年出版的《梅庵琴谱》是近十年来流传最广、翻印次数最多、影响最大的琴谱,还是迄今唯一译成外文的琴谱。 现在流传于江东省的南京、南通、镇江及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北京、江西、香港等地,南通的梅庵琴社在古琴社会团体中还算比较出名的。 从一侧的门出去,是雅人深致,这个不知道是做什么的,面阔三间的仿古建筑,与洲上其他的建筑风格是统一的。 出去沿着小路往前走,河边的麦冬和紫娇花都开得很好。走到尽头是双喜亭。 这座四方亭绿色琉璃顶,连接亭子的是一座折桥,名叫友爱桥。在折桥的尽头是另一座双喜亭,原来亭名双喜,是两座亭子呢。 返回的时候,在门口看到一角的小门居然开了,走进去发现里面栽种着很多盆景,难道这里才是盆景园?不过这些盆景似乎没有什么太特别的地方,基本上很常见的品种。后来工作人员解释,这里只是他们栽种绿植的地方,并不对外开放。 只是游完整个盆景园,虽然在地面上确实有盆景的造型,但是对照传统通派的话,真没有看到什么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自驾游:南通濠河之南通盆景园 8月盛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