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她刊 2021-10-09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今天问大家一个问题。

「是应该留在北上广,还是回老家找个稳定工作?」

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国庆假期开始之后,很多人都回家探亲了。

于是最近她姐的后台,频繁有人留言,找我要建议。

该不该进体制内?该不该考编?

顺着这个问题,我也去采访了很多朋友。

今天想把这些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很遗憾,我无法给你们的人生一个应不应该考编的答案。

但我还是想跟你们聊一聊,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考编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宇宙的尽头,是考编

如果你还在纠结是不是要考编。

我不得不先告诉你一个事实,考编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难。

先看看你前面,有多少人拿着考编上岸的号码牌吧。

考编也不是想考就能考上的,你的竞争对手,个个都很优秀。

去年一整年,全国各地区事业单位招聘提供了多少岗位?

25万。

全国报考人数呢?

上百万。

最抢手的那个岗位,竞争比1:2590。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千中选一,甚至不是新鲜事。现在大家听到这个数字,也不会觉得有多震撼。

猎聘网去年发布《2020应届毕业生春招求职报告》,有38.73%应届生选择了“考公务员/事业编”。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最热门的工作之一,不是外企、大厂,而是公务员、事业编。

知道北上广的一个普通教师编制,报名的人都是什么学历么?

本科985、211的,只会为自己的学历感到自卑。

本科研究生双重点的,才勉强够得上平均线。

就连海归名校生们,也越来越倾向就职事业单位。

考编不是年轻人想不想的问题,而是,考不考得上的问题。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考上编制有个说法,叫「上岸」。

而这些年,很多年轻人考试失利,就立刻选择了「再战」。

去年,刘昊然考上中国煤炭文工团的编制,还上了热搜。

连艺人,都想要考个编制。难怪大家戏谑地说「宇宙的尽头是考编」了。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知道那些教人考编的辅导班、培训课,每年有多挣钱么?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那些在北上广表面光光鲜鲜的都市男女,从没惶恐过自己会有突然失业、温饱难安的那一天?

没被长辈劝说过,在外打拼得再好,都不如早点捧上「铁饭碗」?

或许有人暂时还没想过要考编。

但令人无法抵抗的是,整个社会都在传播这样的焦虑:在三十五岁之前,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两个方向:要么成功,要么考编。

为什么,考编成了这样一个热门的选择?

可能因为,很多年轻人始终答不上一个问题:

「不捧铁饭碗,谁来保障你的未来?」

朋友说每次给妈妈打电话,都会被类似的问题问住。

她来北京多少年,她妈妈就劝她回家考编多少年。

“考个老家的事业编,回家买个房子,不就安稳了吗?”

而她无法向妈妈保证,现在的工作,能让她有一个安稳的未来。

曾经她还有十足信心。

相信很多在北上广漂泊的人都有一样的经历:

一毕业赚的几千块,除掉和大学室友分担三室一厅里一个房间里的两张床,只够三餐吃便利店的快餐。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工作几年后,工资是涨了不少,工作时长也成倍增加。

涨的那些工资,勉强能在五环边缘整租一个一居室,点外卖的时候不用认真算价钱和这个月的生活费。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生活品质上涨了,钱也没攒下,但至少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底气:

百种米养百样人,难道不端上铁饭碗,就吃不上饭了么?

然而2019年,疫情来得那么突然。

她一下子没了信心。

各行各业都不景气,身边很多朋友都失业了,几个月待业家中。

曾经大家都以为自己努力工作,就会有回报。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然而现实告诉我们,当不可抗拒因素出现时,我们很可能真的「吃不上饭」。努力也没用,需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也就是这两年,考编的人数,越来越多。

而且越是靠近35岁,快到考编限制年龄的人,就越焦虑,越迫切。

大家考的是编制么?

不是。

很多人考编,只是想要做一个普通人,换一个安稳罢了。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除了考编

还有谁能保障我们的未来?

事业编的工作有什么吸引力?

其实收入也就一般,职场上升渠道也有限。

无非是两个字:稳定。

它不会少缴五险一金,不会拖欠工资,平时各种福利不少,大多数时候不加班,不会让你忙到怀疑人生。

她姐问了身边一个为考编花了不菲补习费的朋友。

他跟我分享,他最心仪的岗位,不是什么市中心坐办公室的文职工作,反而是在更加边远地方的水库管理员。

这样的职位竞争比不高,只要每天看看水库,不需要处理复杂的职场人际关系,清闲自在。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我的朋友绝不是个例。

大多数人考事业编,要的都不是出人头地。

多数人会就近选择靠近家乡的小城市,选择报考岗位时,钱多钱少在其次,职场环境简单才是最重要的。

小城市物价不贵,房价不高,下班后还有时间绕道菜市场做一顿家常饭,周末时,工作群不会有那么多铺天盖地回不完的消息。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这份稳定,反而是这个年代最稀缺且珍贵的东西。

在今天,似乎只有两种人活得快乐。

一种,年少有为,前途光明。

另一种,捧上铁饭碗,前途无忧。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我们都是不够优秀的大多数,不是社会推崇的,那种年少有为的人才。我们都被挤到了同一条赛道上,争夺活下去的权利。

这条赛道是一条怎样的赛道?

是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努力被公司榨干最后一丝时间和精力,去抢一个不被淘汰的名额的「修罗场」。

也难怪,近些年社会上的风潮,是年轻人不想工作,想躺平。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于是,曾经怀揣梦想来到一线城市的年轻人,纷纷说着逃离北上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像李子柒一样,展示柴米油盐、田园牧歌的视频博主们,是这个时代最火的KOL。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当下最红的生活方式,是周末去郊区野外露营。

周末能去野外露营还不够,更让人羡慕的是能辞掉工作,乘着房车旅行。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普通人从一线城市辞职到边远小城生活的故事,也是近几年特别红的叙事。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因为这样的生活很难得,所以才被无数人追捧。因为做不到,所以看看还有人能拥有这样的生活,才觉得不那么绝望。

任天堂最近卖得最好的一个游戏,叫「动物森友会」。

它的机制很简单:玩家需要在无人岛开始新生活,每天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岛上钓鱼、捉蝴蝶、和小动物打招呼、送礼物。

不知有多少人沉迷在这个游戏中流连忘返,每天热衷于「虚拟现实」。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还不是现在的人渴望生活,在现实中找不到生活,只好在一个平行时空假装自己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

有人说,这些都是北上广才有的烦恼,去二三线城市就没这种烦恼了。

别说二三线了,就是搬到了十八线城市,能不焦虑么?

还记得当年被爆出房价便宜的城市鹤岗么?

那是个两万块就能买到一个四十几平的一居室的18线边远小城,9点一过,公交停运,店铺打烊,两千块的月薪就足够生活。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然而被媒体报道后,大批人涌去了鹤岗,掀起了鹤岗买房热,房价涨了,曾经物美价廉的白菜房房源,也越来越少。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哪里分什么一线还是五线?

年轻人都在焦虑,都在给自己的未来准备一个保底的方案,都怕自己老无所依。

就像一窝蜂跑去考编的人们,真的是想去考编么?

还不是因为,找不到安全感,不敢有梦想,有期望?

是现在的年轻人没追求,不争气?

一切,可能要从社会不断营造的中年危机开始说起。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社会的压力有多严重?

考事业编,也不是谁都能报名的。

别的不说,年龄上就有限制。

大部分事业编的招聘信息,只要年龄在35岁以下的人,过了35岁,连追求「安稳」都没资格。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如果把眼光放宽,你会发现,这种35岁以下的年龄限制,无处不在。

刚开始卡35岁年龄限制的,是互联网大厂。

曾经某大厂有过这样的先例:程序员刚满35岁,就在年后的第一天被辞退。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尽管所有大厂都在否认自己年龄歧视,但,大部分公司的潜规则是,能够在三十五岁之后还留在公司的员工,必定需要格外优秀,优秀到,让大家看不到他「超龄」的「缺点」。

缺点是什么?

说三十五岁以上的人,要花费更多时间照顾家庭,身体的各项机能也在下降,学习能力会降低。

所以三十五岁以上的人,要给年轻人让位。

合理么?

也许超过35岁以上的人,是比年轻人,更在意健康和家庭了。

但,是谁逼得他们在更早的时候,必须要不断挑战身体极限,积劳成疾,把家庭和生活放在工作的后面?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不止互联网大厂。

35岁的年龄焦虑早就蔓延开来。

前段时间有人提出一个问题:职场上的中年人都去哪儿了?

茫然四顾,无人给我答案。

因为他们在步入中年的那一天,就被「系统优化」了,被裁员了。

所有人都在说:35岁以前,还是基层员工的人是废物,活该被辞退,被顶替。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在各大招聘网站上,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写着同样一个标准:

限35岁以内。

甚至,很多招聘信息明晃晃写着:优先考虑90后、95后,甚至00后。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后来新闻中又出现大量这样的事例:

某高管三十五岁被裁员沦为外卖员、滴滴司机。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那这些真正经历了这一切的中年人,人生怎么样了?

大概是,要么接受工资被腰斩,又回到基层岗位,要么直接失业,靠以前的积蓄存活。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这样的事情我们听了太多了,所以我们想考编,我们不想有一个三十五岁就被迫失业的未来。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所以我们不想努力,因为我们觉得努力也没用。

我们不确定我们在三十五岁时能打败同龄人成为高管,也不确定自己三十五岁时会不会被自己更年轻、更出色的后辈替代。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我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抵抗社会传播的三十五岁焦虑,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想在三十五岁以前,准备好足够未来几十年生活的物质条件。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我们明知道房价高,但仍然挤破头当房奴。

我们不仅要努力工作,还要在业余时间学习各种知识,想要搞副业,玩股票,炒基金......

我们需要钱,因为年龄再大一点,我们怕连「努力工作」的机会都没有了。

我们不相信努力工作就能安稳过一生,我们要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三十五岁迟早要来,我们随时可能被淘汰。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社会的一切都在告诉你,你要在三十五岁之前准备好未来几十年的积蓄,不然有可能老无所依。

发现了吗?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计算人生的方式,变成了倒计时。

你离35岁,还有多少年?

30岁,该有多少存款?

25岁,还仅仅是基层员工?

22岁,你进大厂了么?

你达标了么?

你准备好走下坡路了么?

她姐的印象中,这样的声音,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

曾经我们只是觉得,40岁如果还是基层员工,未来在职场上被提升的机会是很渺茫的。

而如今,「中年危机」被提前到35岁,甚至更早。

学生们还没毕业,就忙着去大厂实习。

第一份工作,就要决定好自己未来一生从事的职业。你不能转行,不能停下来认真思考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往前冲!你不能浪费在三十五岁之前宝贵的时间。

最近年轻人都在忙什么?

公司里才工作三年的同事,在焦虑自己60岁那一年,能不能拿到退休金。

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在焦虑有没有钱住进养老院。老年病倒了,有没有人能来照顾无法自理的自己。

不是说「早做打算」不好。

只是,25岁的年轻人,已经生活也过得那么痛苦,却普遍在焦虑那么遥远的未来,真的对么?

更可怕的是,没有人对这种三十五岁就可能失业的事情产生异议。

面对新闻中、生活中经历三十五岁危机的活生生的人,我们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那批中年人,不是互联网用户的主要群体,也在职场上逐渐消失。

我们居然认了,默许了。

我们已经认了我们三十五岁之后,就被社会边缘化的「游戏规则」了,我们只要不再年轻,就立刻承认自己「不再值钱」了。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我们痛苦,我们挣扎,我们知道考编和安稳有多好、多让人踏实。

可隐隐的,还是有点不甘心。

我不甘心,我要用一毕业之后宝贵的十年,都换一张未来「安稳」的门票。

我也不甘心我三十五岁以后的人生,都要由我那么年轻时的十年买单。

我不甘心我的理想和追求,最后仅仅是安稳和平淡。

我更不甘心的是社会把对三十五岁以上的人的歧视,变成一件顺利成章的事,堵死了我们所有人道路,

难道一代人的理想和追求,最后难道就只能落在「安稳」上?

难道我们都要认了,认了社会时钟对我们的规训,过了三十五岁,不是上岸,就是被淘汰?

三十五岁,离一个大学生毕业只有十年。

可我们的人生还那么长。

或许,我们应该对自己有一点信心。

虽然很虚,但是我们不该在三十五岁之前,做完所有的决定,不要去框住自己。

少一点焦虑吧,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吧。

我们已经很努力了,都还无法保障自己的未来。那是不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唯一缺少的,就是一点点打破这一切的勇气?

别把人生所有的赌注都押上,只为换一个普通人能安稳一生的入场券。

勇敢一点吧。

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值得更好的。

“我35岁还没考上编,人生被判了死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