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涛:数字农产品是乡村振兴的核心

 旷达致远 2021-10-09

2021年9月12日,我应邀出席《农民日报》社组织的“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研讨会”,在会上我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文章图片1

一、当前我们最大的短板不是“冷链物流”

现在大家普遍说的是“冷链物流”,我觉得当前最大的短板不是冷链物流。从数量来讲,这些年来,农产品物流总额到2020年超过4.2万亿,相比较2004年是1.19万亿,增加了2.89万亿元。冷链车辆,2020年比2019年增加了6万辆,实际上就达到了27万多辆。现在多个政府部门、多个企业渠道投资建设冷链物流,有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供销总社、国家粮食与物资储备局、中国邮政,还有多个网络头部企业,阿里、京东、拼多多、苏宁、供销e家、中国邮政、惠农网、美团、顺丰等等,都建立了大量的冷链物流设施。

如果说冷链物流是一个短板,短在什么?短在“不缺资源缺整合”“缺体系”“缺系统”“缺平衡”,现在各种冷链资源是很多的,一方面来讲,出现了大量的冷库冷链设施闲置和浪费,没有充分利用,一方面冷链设施和服务不够用。所以我说“冷链不缺数量缺质量”,应该正确看待这个短板,怎么样“体系化”去建设,去解决冷链结构性的一些问题。

同时还要正确看待冷链的现在需求和未来需求的发展。比如农产品,实物农产品每年产量是22亿吨,生鲜是13亿吨,这个数字我讲的比农业部门要大一些,但实际的冷链需求并沒有这么多,不是所有的农产品和所有的生鲜农产品都需要冷链,需要的冷链物流相应的,不是所有的产品。比如蔬菜、水果、水产品,不同季节对冷链物流的要求不一样。但是我们考虑,不能把所有农产品总体的数量来看冷链需求,而对现有的冷链物流的需求并没有要求所有的产品,而且我们对于冷链物流需求的群体来看,有些是没有达到那么多,这样来讲,就使我们冷链出现了“相对过度”投资浪费。

二、“数字农产品”比“数字农业”更科学

作为传统农业来讲,随着社会的发展,在GDP中占的比重越来越下降,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我们要看现代农业,或以新农产品的概念来看,就不是这样。比如我们过去讲农产品,就讲实物农产品,现在讲的新农产品,包括实物农产品、服务农产品和各种各样体验的农产品。现在我们所面临的农产品现状是供给大于需求、供给小于需求同时并存。所谓的供给大于需求,即所有农产品我们都能买得到,在量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说供给小于需求,是指特色农产品、品质农产品、服务的农产品、体验的农产品相对不足,这是相对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言的供不应求。这里我们所讲的服务的农产品,是指从田头到餐桌的产品的空间转移的物流服务,农产品使用价值的延续从夏天到冬天抱着火炉吃西瓜的仓储服务,我说体验农产品是各种各样的与农产品(实物和服务)相关的餐饮、休闲、观光、娱乐的农产品体验商品是很少的,或者说质量不高,还不能满足需求。

同时,农民仅仅卖实物农产品是不可能赚钱的,所以我说市场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现在我讲的更多是“数字农产品”,而不讲“数字农业”。为什么?数字农产品的口径,大于数字农业的口径。比如说在农村里有一二三产业,现在讲农村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第一产业的农产品生产有一个“接二连三”的问题,农产品的加工有一个“接一连三”的问题,农产品的观光、旅游、休闲、娱乐、餐饮等有一个“接一连二”的问题,这样来看,“数字农产品”比“数字农业”要好一些,更符合我们现在的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

“数字农产品”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当前有个什么问题没解决?一个是供大于求,一个是供小于求,我们要听市长的,要听农业部门的,但是有时候要听市场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出现“时多和时少”的问题?怎么样去解决这个问题?数字农产品能够解决这样一些问题。我们在这里所讲的“数字农产品”的概念就包括数字农产品的生产,包括种植、养殖和加工的数字化,包括流通的数字化,流通的数字化包括农产品商品的数字化、农产品交易的数字化、农产品物配的数字化、农产品的支付结算的数字化、农产品的空间管理的数字化〈这里包括菜市场、批发市场〉、还有农产品再生资源的数字化(包括大量的农产品垃圾以及包装形成的再生资源的数字化),还有农产品供应链的数字化。在消费领域还有消费的数字化,在消费过程中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AI、AR、VR、MR等人工智能。我们的数字化还包括监督和管理数字化,政府的监管也要由传统监管向网络监管、网络监管向实效监管、实效监管向数字监管,现在叫数字治理,即政府治理、行业协会治理、平台治理和企业治理以及消费者参与治理,通过数字化来体现。通过数字化来精准生产:种植、养殖、加工,精准地满足市场需要,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养什么、加工什么。

我们讲数字供应链,过去讲数字供应链是“以我为中心”的,我生产什么就卖什么,我有什么就卖什么,我卖什么你消费什么。现在我们可以用数字农产品供应链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就可以解决“多了多了少了少了”问题,我们通过数字化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市场到底需要什么,到底是什么多了,多在哪些方面,多在哪个品种,多个在哪个时间点,少又少在哪个地方,这样来解决。我们要由过去的农业靠政策、靠投资、靠科技,现在要靠市场、靠数字,过去农业多少年就是“三靠”,现在要增加“二靠”。

三、应关注县域“下沉经济”的发展

我们未来的发展应该下沉到县域,这应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这次会议提出来的,我们要做到企业供应链下沉、物流配送下沉和商品服务下沉,在这个过程中,电子商务怎么样去发挥它的作用?今年在“3·15”的时候我主持开了一个“2021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全面转型升级的高层研讨会”,阿里、京东、苏宁、供销e家、拼多多、网库、惠农网、美团等,基本上所有的电商头部企业都参加了,我们邀请他们参加,为什么要以这个主题?脱贫攻坚实现小康以后全面转到乡村振兴,要做到“有效衔接”,就要求我们所有的农产品电商全面转型,所谓全面转型不能像过去那种方式,所以这里我们提出的“新电商”概念,是这样一个基础上提出来的,不是说“新电商”就是去搞点直播带货。当然了,直播带货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2020年一年是2400万场直播带货,“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农具,直播成为农民的新农活,数字成为农民的新农资”。现在来讲,数字是非常重要的,让数字成为农民的新农资十分关键。

县域经济的下沉,假如说以冷链物流来讲,大家的资源能不能下去?主要集中在城市,超大型城市、特大型城市,有很多冷链资源,这是市场需求所决定的,但是,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来讲应该“被加强”。我认为:从横向来讲应该是一个体系,应该是“借用、引进和培育”。所谓“借用”,就是借用现有的大的电商平台的资源,阿里、京东、拼多多、苏宁等等一些资源。所谓“引进”,就是引进现代化人才,包括新农人、新农商人,如果说我们的农民真正能够安安心心生产,按照数字化或数字电商,或者批发以需定产就可以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所谓“培育”,是指培育本土化的供应链企业,这个在县域领域十分重要。从纵向来讲也应是一个体系,就是市-县-乡(镇)-村的纵向的电商服务体系,在年初3.15高层研讨会上,我们要求所有的电子商务的转型升级为数字乡村和现代农业服务,比如说我们现在建了很多县域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以后不知道怎么办了,现在就要转变为数字乡村建设的供应链的“数字控制塔”,这是数字供应链的一个专业术语,转型成为数字乡村振兴的供应链的“数字控制塔”,用数字协调资源、整合资源、控制资源,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赋能”,为生产、为流通、为消费提供各种各样的“数字赋能”,还需要有综合力、协调力、整合力来整合各种资源。这就是我们在数字供应链里所讲的“数字控制塔”,起到这样的作用,整个市场一二三产怎么联动,怎么样去生产?过去靠市场、靠部门、靠不准确的信息,现在我们根据精准的数字去引导、去提供服务。

四、数字农产品建设的终极目标

数字农产品建设的终极目标,最终通过数字乡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未来要形成一个体系:高效、安全、健康、绿色、生态的数字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或者叫数字农产品产销体系:通过种得好、养得好、加工得好,还要卖得好,卖出好的价格出来,消费者得实惠,农民得收入,反过来促进整个农产品的流通和生产调整,促进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现在来说,我们是高成本农业、高投入农业,一年上万亿的财政补贴,但是确实存在产业的高投入、低产出,确实客观的存在,如果说我们按照现在有些专家的建议,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个短板,按照过去再去进行同质化投资绝对是一种无效,这些投资应该转变精准高效的投入,比如在体系上缺什么,在系统化上缺什么,在关键点上缺什么,同时在乡村振兴建设方面,以数字农产品为核心,比如说我们在现代农业里,我们还是以数字农产品为核心,这样来讲它是不是就会更有效?我们每年的产后综合损失超过10%,如果真正做到数字化精准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我们就不需要再“十八连增”(今年我们的粮食又“十八连丰”),假定我们的产量没有增加,但是我们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了效率,实际上减少损失,等于我们增加了产量,所以,这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我就讲这些,不一定对,供大家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