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徽州.行走】到西坡去:西坡,是一个村庄的名字,是曾经的一段记忆

 左语右文 2021-10-09
到西坡去

  东坡,是一个人的名字;西坡,是一个村庄的名字。

黄州城外有东坡,西坡却是大田畈。“西坡”是我少年时代经常要路过的地方,农忙时节,从山里扛着锄头到大河坑农场做事.天未明出发,走到西坡村口,他们正端着饭碗在桥头;返回时,暮色西沉,他们端起了饭碗,我还有二十里路在前面。

四十年前,山里没有通车,供销社里的货物,都是独轮车推进来。身材魁梧的年轻父亲,就是推车人。他的独轮车,天天穿过西坡沿河的石板路,“叽叽呀呀”的到山里。“西坡”也就成了一个温馨的名字。

我当年的路过,只是村头上桥,然后路过榨油坊去做事,村里没有去过。几个月前,接到《歙县乡愁记忆》的任务去写西坡村,又有安排“徽州百桥”里的西坡的明代西环桥。西坡,也就在假日里清晰起来,她一直在那里,一直在念想中。

怀念不如相见,国庆的闲暇,出发吧,带着希望带着期待。车到溪头镇,绕过村里蜿蜒曲折的道路,熟悉的山塘就在眼前。

公路是陌生的,方言是熟悉的。高铁呼啸而过,村庄安然不动。

看见一马平川的农田,屋舍俨然有致,西环桥出现在眼前。西环桥是万历辛亥年(1611年)海亮、志晓两位道人募缘修建的,只是很多年来,一直叫汪堨桥。

当地人的记忆里,桥头这一大片农田附近,是汪姓的居住地。双竦河日夜不息的流淌,村庄修筑堨坝,拦水进田,灌溉这近百亩的农田,造福当代的百姓,也就理所当然的喊“汪堨桥”喊了很多年,喊进了县志。

去年8月,村里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水利维修,清除桥面碎石,桥栏下青苔灰苔,清洗之后看到桥匾上“万历辛亥年立 西环桥  募缘道人海亮、志晓”,才知道汪堨桥,是有她自己的名字,只是被遮住了不知多少年。

消息传出,镇村两委立刻申报县级保护单位。村庄的历史,也就屹立起来。

前行不远,是崭新的现代单拱桥,却有着一个古老的名字——尼姑庵桥。

桥背后,曾有一座尼姑庵,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还矗立在那里,不过已经破败不堪。尼姑庵桥是一座石桥,岁月的风雨,两株紫薇在桥缝里长成大树,环境的恶劣,生命悄然逝去。

树桩因着桥的挤压,显示出其极具沧桑感的独特个性,被外乡人惦记上了。他们明来问价、其实有想法。村里自然不愿意卖,结果不知何时,桥基的石头被撬,树桩被偷走。在2017年“三八”节那天,一场异样的风雪到来,桥面两头挤向中间,整座桥轰然跌进河里。那一年,村里有八九人不是手跌断,就是脚跌坏,真是怪异的事。

尼姑庵桥头,“西坡村”的牌子醒目的站在路外。牌后是一望无垠的大片农田,都栽满了菊花。看见隐隐的花苞,星星点点的在绿叶间。西坡的中年人,是不外出打工的。成片的菊花田,贡菊、皇菊、金丝菊,碰上年景好的,那个收入叫收益,讲起来都是眉飞色舞、笑逐颜开。

以前,过汪堨桥走河磅进村的,现在公路从村后经过,公路成了大路,两边的房屋修建起来。沿河的大路,也就开始荒芜。走在河边,曾经的石板路,也变成了灰色的水泥路,已经有了些历史。来年美丽乡村建设,石板路将重新铺设起来,西坡应该是旧貌换新颜。

河边的几株杨柳,隔着些距离,枝条垂到河里。秋天时节,清澈的河水,成群的游鱼,听到脚步声时,它们也不惊讶,自顾游走在自己的世界里。河边的房子,都显得陈旧而衰老,新房都去了马路边。

少年时代路过西坡,父母带我去一个叫“有荣”的人家喝水,才知道他叫叶有荣,祖上当年的富户,村里有一片田,解放后定的成分是小地主出租。村口那个我熟悉的房子还在,他的儿子在附近盖了新居。我的记忆里,只有名字,想不起相貌,老人已经去世了很多年。

记忆里的油榨,已经卖给了当地人,油榨也不开了。油榨的最早的主人姓叶,长毛反(1864年)来到西坡的时候,叶老板带着一家老小连夜从后门逃走去了山东。一百年后,歙县召开一个全国性的林业会议,他的后人来歙开会,还专门来西坡寻根。

西坡人接待的人说,叫西坡的村里多,是不是搞错了?来的人说他姓叶,是他爷爷说的,祖上是西坡迁去的,当年跑反,爷爷还在背脊上背走的。西坡山里的木坑、竹园、竦坑,有吧?到徽州府去,叫下城里,对吧?是的,一切都是。来的人问清楚以后,心满意足地回去了。后来,就没有后来了。相信他已经得到了答案,他的老人也能得到慰藉。

这沿河的路上,年轻的父亲推着独轮车,连续多少年从他们眼前经过时,一路的招呼和问候,肯定的许多的。在村委会里,与几位乡贤老人聊西坡的民俗,西坡的人物,村头的西龙洞口柯天师的传说。凤凰山的和尚在以前还是要下山来买东西、化缘的。村里做社,要唱戏,《红灯记》《空城计》等,跟木坑、竦坑几个村互相巡演。

  我估计老人的年龄,没忍住问了一句,你还记得当年竦坑几个推单轮车的吗?他说,记得啊,有好几个日朝经过。我说,你看看我像谁家的,他仔细看了我一眼,张口说出了我父亲当年的名字。

他长叹一声,竦坑有个十月半裹粽节,溪头大谷运公路开通以后,已经很多年没看见竦坑人经过西坡了。好在竦坑到潘龙珠的车路通了,明后年硬化后,可以去竦坑卖茶,见见老朋友了。

  来年山里公路硬化,将来沿着河逆流而上到老家,路过西坡时,将更多几分亲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