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煌榆林窟一尊象牙佛,道出中国千百年的兴衰

 戏秦皇汉武 2021-10-09

清朝初年,喇嘛昊根栋在清除榆林窟东崖洞窟前的积沙时,从沙子中发现了一件非常珍贵的象牙佛。刚从沙子中挖出时,用黄布包裹,总共用了七层包裹和一层哈达。该佛像是用象牙从中一剖为二后雕凿而成,两片象牙用铜合页相连,能够完全扣合。象鼻内侧有钻孔,扣合后可以用绳固定。

扣合后高15.9厘米上宽11.4厘米、下宽143厘米、厚3.9厘米(图6-1、图6-2)。这应该是古代僧侣随身携带用来礼拜的小型龛像,两片象牙外形的雕刻基本相同,都是一身骑在象背上捧塔的人物及五位侍从象背上捧塔的人物,束发缠头,脑后悬发袋,戴大耳环,身着通肩式披风,衣纹的线条很密集;面相丰圆,五官紧凑,高鼻深目,神情安详肃穆。

大象背披鞍鞯,侧面悬挂铃铛,周身各有五身侍从,其中一侍从坐在象头上、一侍从坐在象尾、一侍从站立在象鼻子下,另外二侍从站在象肚子下。侍从也是卷发,悬鼻深目;上身半裸,下穿短裙。

比较犍陀罗的佛教雕刻,在表现佛教故事中分舍利场面和分得舍利之后捧舍利盒归国的人物,与榆林窟的象牙佛外形较接近,推测这件象牙佛外形所见的主题,可能是分得舍利而归的某国王,可称为“分舍利归国图”。

打开合页,里面两片象牙共雕刻佛传故事50个场景,包括托胎灵梦、树下诞生出游四门、逾城出家、白马吻足以及成道、涅槃等内容。其中雕刻了各类人物259个,佛塔、象、马、车等10多个,整个佛传图情节鲜明,人物形象生动而姿态各异。造像刀法细腻、雕刻高超,是一件非常珍贵的艺术品。

从形制和形象看,具有印度艺术风格,应该是传自印度的艺术品,制作年代可能在唐代之前,后来由印度传法高僧或中国去印度学经僧人带到中国,是古代中印文化交流的罕见物证。这件国宝在榆林窟的发现与经历十分曲折,可以说也见证了这100多年的历史。

明代嘉靖年间,明政府退居嘉峪关防守,嘉峪关以西的广大地方沦为荒芜之地。榆林窟香火断绝,僧伽四散,殿宇为流沙坠石所埋,洞窟成栖禽伏狐之所,千年的“世界圣宫”任凭风吹雨打而无人管理。

直到清代雍正年间,政府移民实边,敦煌、瓜州才逐渐恢复往日的生机。乾隆年间,喇嘛吴根栋云游至此,见洞窟残存,佛像毁坏决心要修复洞窟,遂四处游说,募集资金,招募劳力,清除积沙,却在偶然间,从流沙中得到这一稀世珍宝,象牙佛便成了榆林窟的镇窟之宝和历任住持的权力象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