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多人来来去去,相聚又别离”

 昵称70490428 2021-10-09

“在小城市工作有多爽”再次成为热搜话题。

时间过得这样快,一转眼我们挥别大学校园,作出决定未来的关键抉择。再一转眼我们在人生之海上浮浮沉沉,几多令人艳羡,几番事与愿违。但是人的成长,大抵不可仅用一“爽”概括,酸甜苦辣里,藏着只有我们自己知道的厚茧。

无论选择了哪一座城市、哪一个行业,无论处于人生怎样的阶段,遇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我们在河的两岸,望着彼此,心向远方。


故事的中途
@文-阿程

我是一名“金融民工”,在一家民营股份制银行从事客服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的我,毕业时既不想进入体制内做公务员,也不想当政治老师。那时的自己,只清楚自己不想要什么,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强烈感觉到自己是被推向社会的,被周围的人和事推着走,去做选择。后来误打误撞进了银行,暂时解决了职业焦虑,只是我怎么都不会想到,这只是一个拉锯战的开始。我竟然做了十年的客服,至今仍在继续。

图片

从事客服工作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思维敏捷,并且要有良好的情绪处理能力。呼叫中心很看重运营指标,希望减少繁忙率,说得直白一点,别让客户等待过久。工作一段时间后,在大量的接电话日常中,我的耐力、毅力、细心程度都遭到极大考验。这份工作门槛不高,也很难深耕,大多数年轻人拿这里做跳板,所以离职率很高。但这家银行的薪资待遇、福利政策在业内算非常不错的,所以这一大锅温水里煮着好多既想要跳出、又安于现状的“青蛙”,我几乎敢肯定我是其中最焦灼的一个。

这十年间,我的状态跌宕起伏,徘徊在留下来和辞职转行之间,但至今我都没能离开这家银行的羽翼。也许是因为这份薪水让我在北京过着还算体面的生活,也许是因为我还没找到新的立足点。这种无法深耕、又无法转身的状态一度让我特别痛苦,我甚至开始恐惧起北京这座城市。

图片

直到今年,我得到一个报名竞聘专家座席的机会,当我还在犹豫不决时,一位职场前辈告诉我,“你如果不往前走一步,你就永远无法看到那个视角下的风景;往前迈也不代表就必须沿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兴许中途你拐弯了,但总好过原地打转。原地打转有什么意义呢?”

当头棒喝,当局者迷,原来我把自己限制了如此之久。我不再执着于某个明确的“转机”,先专注当下;在转机到来之前,我必须先充实自己、武装自己。后来我报了名,通过了考试,从7月份开始正式成为一名专家座席,要为普通座席答疑解惑,进行业务更新的培训,协助组长监测组内各项指标。在适应新岗位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学习能力,都差得远,需要提升的太多了。改变的过程总是伴随着窘迫、自我怀疑、焦虑等等不舒服的感受,但是坚持下去,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经过两个月的适应,现在的我指出组员问题时不会那么羞涩,有疑问时更敢与领导沟通,工作效率也有了提高。我知道自己仍然差得很远,但不得不说,我对迈出的这一步感到欣喜。   
 
我终于明白走出来的才是路,存在于想象和担忧中的,那不是路,只是人无法行动的可悲借口。行动会让人与当下产生联结感,联结越深越能感受到当下的力量,越有力气往前走。执着于想清楚脚下这条路到底能伸向多远的远方、那里的风景究竟怎样,只会让人无法专注于当下。尤其疫情开始的这两年,客户经常打电话诉说失业、资金链断裂导致没钱还信用卡,被催收,过得焦虑、窘迫。这让我深切意识到,至少我还有这个岗位,让我去努力、去付出。

图片

后来我大概明白为什么我一想到转行,会开始惧怕起北京。因为这座城市给年轻人带来更多机会和选择的同时,也带来强烈的不确定感。这座城市流动性很大,正如歌里所唱“许多人来来去去,相聚又别离”,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让人无论是拼搏奋斗,还是享受生活,都带着难以消解的漂浮感和焦虑。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有能力“留下片刻的回忆”,也还有很多年轻人敢于迎接这种不确定性,在这里认真生活。

只要我们还活着,故事就不会结束。我们仍然在故事的中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