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4 认识图形(一)(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2021-10-09 | 阅:  转:  |  分享 
  
4认识图形(一)第1课时认识图形(一)(1)?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猜一猜、搭一搭等活动,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能在实际情境中辨认这些图形,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2.经历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空间观
念。3.体会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1.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一般形状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图形王国里的小宝贝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你们知道这些礼物的
名称吗?教师依次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模型。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一)(1)]【设计意图】通
过收礼物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给学生展示最直观、最简单的实物模型,引起视觉上的直观认识。二、认识立体图
形1.认识长方体。师:(举起长方体模型)请大家在小组的学具盒里拿出与它形状相同的物体。【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拿的物体形状是长方体,
有的学生会出错,将正方体物体拿出来。(课件出示长方体)师:请大家摸一摸这些物体,说一说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学情预设】学生只需用
自己的语言描述出长方体物体的形状特征即可,比如:它们都是长长的、方方的,它们的面都是平平的,都有尖尖的角……师:你们能给这样长长的
、方方的物体取个名字吗?【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长方体(板书:长方体),并在黑板上贴长方体的图片。2.认识正方体。师:(举起正方体
模型)请大家在小组的学具盒里拿出与它形状相同的物体。【学情预设】学生通过观察,能找出与正方体形状相同的物体。(课件出示正方体)师:
请大家摸一摸这些物体,说一说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学情预设】学生只描述到“不管从哪个面看都是方方的、正正的”这个层面即可,如果此
处出现特殊长方体和正方体混淆,教师可把有争议的物体放在一边,在后面的环节中解决。师:你们能给这样正正的、方方的物体取个名字吗?【学
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正方体(板书:正方体),并在黑板上贴正方体的图片。3.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师拿出有争议的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
方形的长方体)。师:它究竟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呢?师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平平的面、尖尖的角,长方体长长的,正方体不管从哪个面看都
是方方正正的。【设计意图】通过汇报交流,初步了解各种物体的外形特征,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对立体图形进行直观辨认和区别,引
导学生逐步理解、把握物体形状的本质特征,从实物、模型形状和图形名称三个层面经历从实物抽象出图形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4.认识圆柱。师:(拿起一个圆柱模型)你能拿出和它形状相同的物体吗?(课件出示圆柱)师:摸一摸,看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学情预设
】这些物体上下两个面平平的,侧面是弯的,可以滚动。教师介绍它的名字叫圆柱(板书:圆柱),并在黑板上贴圆柱的图片。师:仔细对比,完成
学习单。师小结:通过几个图形的对比,我们认识到不管是粗粗的,还是细细的,只要有两个大小一样、圆圆的、平平的面,还有直直的、上下一般
粗的身子,都是圆柱。5.认识球。师:(拿出一个球的模型)你能拿出和它形状相同的物体吗?它有什么特点?【学情预设】学生对球最熟悉,会
说出球圆滚滚的,可以到处滚动。师: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叫什么吗?【学情预设】球。(板书:球)课件出示球。师:我们来摸一摸球,球圆乎乎的
,它可以任意滚动。把球画在纸上,就是这样的。(在黑板上贴球的图片)6.根据描述猜图形。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快速说出图形的名称。教师
依次说出圆圆鼓鼓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一个样;上下圆圆一样大,放倒一推就滚动;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
个样。学生根据描述说出球、正方体、圆柱、长方体。【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特征更加清晰。三、应用练习1.完成教科
书P37“练习八”第1题。师:你能明白题目的意思吗?学生独立完成后再汇报。【学情预设】引导学生明白此题是要将第一排和第二排中形状相
同的物体连起来,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解题。汇报时让学生说说图形的特征。2.完成教科书P37“练习八”第3题。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吧!小
组内同学可以一人说图形特征,其他同学猜物体的名称,也可以根据物体的名称说出物体的特征。学生游戏,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在练习以
及游戏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使具体的实物与图形表象和名称建立起联系,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3.完成教科书P38“练习八”第8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把思考的过程表达出来。【学情预设】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立体图形摆放的规律。可能表达的时候不够清晰,教师要注意
引导学生规范、完整地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再圈出要摆放的立体图形。四、课堂小结师:今天你认识了哪些图形?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回家和爸爸妈
妈说说自己家里的物体的形状。?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
,让每个学生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各种物体特点的理解。但因为操作活动比较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有
部分学生自顾自地玩,没有把教学目标落实到位,要关注操作习惯的培养。?作业设计第2课时认识图形(一)(2)?教学目标1.经历用所
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初步建立空间观
念。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数学活
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几何体
的一些特征。2.根据一定的要求拼一拼、搭一搭。?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师: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4种立体
图形,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把这些立体图形拼成许多有趣的图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逐一出示有趣的图形。师:看看它们像什么。【学情
预设】学生先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然后说说它们像什么。师:你们想玩“搭积木”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玩一玩,游戏的规则是“看谁搭
得又稳又高”。[板书课题:认识图形(一)(2)]【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由几种立体图形拼搭成的图形,激发学生兴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二、拼一拼根据指令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拼一拼。1.用正方体拼一拼。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是拼图的
小能手,请小组合作,按要求拼一拼。用2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摆。(课件出示)(2)用3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摆。(课件出示)(3)要拼成一
个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课件出示)2.用长方体拼一拼。师:刚才同学们用正方体拼成了许多不同形状的图形,很有创意。那么
用长方体拼摆,又能拼成什么图形呢?学生用4个相同的长方体来拼摆。(课件出示)3.用圆柱拼一拼。师:最后,我们来看看用圆柱能拼成什么
图形。学生用2个圆柱拼一拼。(课件出示)师:两个圆柱横着拼行吗?为什么?师小结:圆柱的曲面容易滚动,不稳定,但有两个平平的面,很稳
定。【设计意图】本环节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交流,让每个人亲自去尝试、去实践,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又加
深了对几种图形特征的认识,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三、搭一搭1.审清题意,明确要求。课件出示。师:读一读,看一看,你知道了
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学情预设】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并相互补充。明确图中信息:有10个积木,其中长方体有7个,形状及大小相
同的长方体有两组,每组3个,正方体、圆柱、球各1个。师:这里有两个词特别重要,你发现了吗?(学生提炼,教师板书“所有、又稳又高”)
这两个词告诉了我们什么?【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要把所有的积木都用上,而且要高,还要稳。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等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前,学会先
分析题目要求,明白这些要求的具体含义,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2.小组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师:请你观察这些积木,它们都有
什么特点?怎样才能搭得又稳又高呢?把你想的办法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学情预设】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会出现不同层次的回答。主要是
从“球、正方体、圆柱、长方体”这四种立体图形的特点来说明怎样搭,有的学生还会考虑长方体按不同方向摆放时高度是不一样的,圆柱按不同方
向摆放时不仅会出现高度不同的情况,还会出现稳定程度不一样的现象。【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之前通过交流探讨的方式,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考的能力,集思广益,拓展思维。3.小组合作,尝试拼搭。师: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你们刚才的想法动手搭一搭,
看谁搭得又稳又高。小组活动,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收集学生活动中的问题。【学情预设】小组之间的差别主要是“长方体”“圆柱”“球”的摆放
。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确:(1)长方体摆放方向的不同,会导致高度不一样,竖着放比横着放高。(2)圆柱摆放方
向的不同,不仅会影响高度,还会影响平稳程度,竖着放稳一些。(3)最难搭的是球,怎样摆放都不平稳,滚来滚去的。师:在这些积木中,最
难搭的是球,这是为什么呢?怎样搭才能把球放稳呢?【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球没有平平的面,容易滚动,很难搭得稳。可以用3个长方体搭
成一个基座,再把球放在上面就可以放稳了。教师板书:长方体竖着放,球放在3个长方体的上面。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解决方法,学生根据交流的
经验进行作品的调整。【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围绕着“怎样搭才能符合题目要求”
,边尝试、边思考、边交流、边调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及球的特征
,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比一比,评一评师:现在我们来评一评,看看哪个小组搭得又稳又高,我们怎样做才能知道呢?组织学生进行
交流。【学情预设】明确可以看:在所有积木都用上的条件下比较谁搭得高,在搭得同样高的条件下比较谁搭得稳。评比后,组织优秀小组介绍经验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从这几个方面来说:第一,检查是不是所有积木都用上了;第二,尽量把长方体竖着放;第三,圆柱竖着摆放就会稳,甚至
高;第四,把球放在3个长方体上面可以放得稳。师小结:让积木的平面着地保证平稳,借助长方体的长保证高度,将球放在有3个支点的面上确保
稳定,并用上所有的积木,这样就能搭得又稳又高。【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一是看在所有积木都用上的条件下比
较谁搭得高,二是看在搭得同样高的条件下比较谁搭得稳。让学生学会有序比较,进一步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在比较中培养和提升辨别能力。五
、课堂小练1.完成教科书P37“练习八”第2题。师:你能数出图中不同图形分别有多少个吗?学生完成后,集中交流评价。【学情预设】指导
学生数的时候,可以数一个划掉一个,也可以先用学具照着书上的样子摆一摆,然后再数一数。2.完成教科书P38“练习八”第6题。师:你能
数出这些图形中有多少个立体图形吗?学生完成后,集中交流评价。【学情预设】学生在数的时候可能会感到困难,主要是忘了数隐藏在里面没有画
出来的立体图形。要先观察、想象,再得出结论。3.玩一玩。按照教科书P38“练习八”第7题的要求开展活动。学生两人合作完成,一名学生
边摆边说摆的方法,另一名学生根据这名学生所说的话拼摆,然后再进行比较。【设计意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学
会倾听,发展他们的交流能力。六、回顾过程,整理方法师:今天我们共同解决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学情预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今天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决的方法是什么,得到什么结果,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自己的体会是什么。?板书设计认识图形(一)(2)所有、又稳又高长方体竖着放,球放在3个长方体的上面?教学反思这节课学生通过多种拼搭活动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同时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拼搭出很多作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应进行多元化的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遇到问题积极探索。按照规则,搭符合要求的图形,主动利用已有知识发现新知识,只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就应当给予肯定与鼓励。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业设计
献花(0)
+1
(本文系与倪共享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