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示更新世狮子“家谱”

 sw图书馆sw 2021-10-09

图片说明:13000年前狮子化石。

(图片来源:牛津大学)

由牛津大学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证明,13000年前活动在不列颠群岛以及欧洲和北美地区的大型猫科动物是狮子,而不是美洲虎或者虎。

该研究小组分析了从欧洲和美国采集的化石和残余物的DNA,确定了更新世(180万年前-1万年前)不列颠群岛生存的猫科动物家谱。该研究发表在本周的《分子生态学》(Molecular Ecology)上。

负责该项工作的牛津大学动物学系Ross Barnett博士表示,这些古代的狮子体型较大,比现在美洲的狮子大25%,有较长的腿更适合耐力跑。基因证明更新世的狮子与现代狮子关系密切。同时,石器时代留于山洞中的壁画表明它们当时已经形成群居,但雄性狮子还没有长出鬃毛。

该小组还发现,生存于更新世的狮子可以分为两支:一支定居在亚欧大陆北部以及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育空地区,另一支来自北美洲南部。

这种异常分布与冰期有关。在冰期,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之间形成了陆桥,狮子可以通过陆桥从亚欧大陆来到北美。后来,北美的冰盖阻隔了该迁移路线,从而产生了基因结构上完全不同的两种动物。

这些生活在不列颠群岛以及欧洲和北美地区的狮子的生存环境与目前非洲的大型猫科动物完全不同:在更新世,英国是苔原冻土地带,就像现在的俄罗斯草原一样,很多大型动物聚集那里,如哺乳动物、羊毛犀牛、巨型鹿等。13000年前,这些狮子和大型食草动物在大灭绝中消失。

该研究的合作者之一,牛津大学野生动物研究保护协会的Nobby Yamaguchi博士还表示,目前仍然不清楚大灭绝的原因,有研究表明可能与早期人类有关。同时,他认为该研究有助于描绘大灭绝之前大型动物的食性。对狮子的线粒体DNA分析表明,在大灭绝前3万-4万年,它们已经丧失了大量遗传多样性。可能原因是局部灭绝和种群重建,或者因为某些狮子群有优势而取代了其它群,但这一说法尚未被证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