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它是一味治疗疟疾的要药,常生于南方的阴湿地带,对心胸胀满效果也非常好

 特斯拉盗梦者 2022-04-10

大家好,我是中医人方叔,今天跟大家讲一讲涌吐痰涎中药常山
其实这个吐法已经很少人用了,不要说是吐法,就连下法都为普通医生所回避,因为很多病人吃药后拉肚子,他以为吃错药,不敢再吃。
如果他身体真有实邪的话,那反而是给邪外出,因势利导,这样病人自己都不想再吃药了,所以也失去了进一步治疗的机会。
过年时有个病人,饮食不节,导致心胸中胀满,想拉拉不出,想吐吐不出,非常难受。她问,有什么好办法?过年有什么好办法,而家里正有吃完橘子剥下的皮,还有生姜,于是她用橘皮生姜汤,恢复身体脾升胃降的功能,并且还按压足三里。结果病人服下后,病人感到胃中有股气在转,随后大口呕吐,足足吐有半盆之多,涌吐如箭,臭秽不堪。
病人洗脸清理后笑笑说,真舒服,闷了这么久,这时最舒服了。真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啊!瘀滞卡在中焦,当升不得升,当降不得降。拉又拉不出,吐又吐不出。
中医认为这是脾胃痞塞引起的。而橘皮、生姜并没有涌吐泻下的功效。
为何病人服了,反而能吐出浊物呢?
原来橘皮升脾,生姜降胃。脾胃升降恢复,浊阴就从最容易排的地方跑出来。其在上者吐之,其在下者泻之。
这时你还真难找到一种更好的办法帮她消纳胸腕中的积滞。应该说吐是最直接了当的。没想到,病人服用后会吐。当正气恢复后,当吐则吐,当泻则泻,何惧之有。
疟疾、痛经、哮喘——在病发前下手
我们接着看常山,为什么能理痰结,而治温疟?古人认为无痰不成疟,疟疾忽冷忽热,是痰在作怪,是一种怪病,中医认为怪病多由痰作祟。所以用常山来治疟,就是借助它吐痰涎的功效。我们不是说要学用常山治疟疾,而是学一种方法,一种道理,种给邪以出路的思路。
你用常山治疟疾,在寒热发作前两小时或半天服用,效果就好。
中医认为这种理法叫截断扭转。《黄帝内经》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在病发之前,把痰涎赶出,气机理顺,疾病就没有发作的机会。
有人就会问,你怎么知道疾病什么时候发作?
这就要看这种疾病的性质,像疟疾,还有痛经、风湿痹证、哮喘,它们都有发作的规律可以捕捉,病人会告诉你什么时候发作最频繁。像疟疾有规律的发作,有每天按时发作,有隔几天发作的,你只需要算准时间去用药,效果更好。
还有痛经,月经来时就用,这时你用姜枣茶有效。而有些顽固的你用上去,效果还不太明显,这不是药力不够,而是你没有掌握好用药的方法。你只需要叫病人月经来临前三五天就喝姜枣茶,喝到来月经的时候,病人会感到既不痛经,月经颜色也好多了,没有那么晦暗了。这就是在疾病发作前下手,往往能取到更理想的效果。
所谓小草好拔,大草难除;小疾好治,大病难医。中医不是治小病,而是要看出疾病发展的趋势,在它还没有壮大之前就截断扭转,这是真本事,是真正能防治大病的。
当然还有冬天哮喘、风湿痹痛加重的老年人,中医也有招,叫冬病夏治。利用一年大自然最热的三伏天,把身体阳气调动出来,把沉寒痼冷散出去,只要你不再随便受寒受凉,饮食生冷,那么你秋冬天风湿痹痛发作和哮喘发作的次数明显就减少了,甚至有些还达到根治的效果。
大家看,为什么酷暑三伏天时,那么多中老年人都到中医院去做三伏灸,因为他们深受其益,疾病发作次数减少很多。
所以《黄帝内经》说,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成。又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经成了你再去治疗,已经动乱了你才去治理,就像口渴了才去挖井,准备打仗了才想到去铸造兵器,这样不都晚了吗?
所以医生不仅是用药去攻击疾病,更是如何打理好自己身体,把最好的正知正见传递给病人,当然这些知见是你自己亲自实践、身心受用的。这就是中医实证、内证的精神。
而《黄帝内经》之所以能够流传千载,因为那里头的道理都是古人反复实践参究的。古代不要说是写一页纸,就算写一行字都不容易,那可是要刻在竹板上的,不要说保存一部书,就算是要保存几句话都不容易。古典的医籍能够流传下来,不是贵重如金石的,也难以代代相传。
大家知道常山是涌叶药,也是治疟疾的药,它通过涌叶痰涎来截疟。《本草纲目》里说,这种疟疾必须是在发散表邪,及提出阳分过后,用上去神效立见。原来这也是因势利导之法,《黄帝内经》说,其在上者因而越之。
表邪在皮毛,就通过发越之法提出肌表。如果痰浊中阻偏上的,就用涌吐之法,给邪以出路。如果病邪日久,已经陷进去的,你再用这种办法,就是失其法,失其时机,真气必伤。
所以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特效药,都是相对的,要因人而异,因病情而异。就连一个感冒发汗的药,也不是说感冒的人都适合。有些体虚的人,你不补其中,而强发其汗,反而会导致大风拔树根之弊端。
所以大家不要被偏方、特效药所迷惑,不要迷信汤方、药物,要深入辨证。即使是治疟要药,即使是能理痰结、涌吐痰浊的常山,你都要慎用。
《医学座右铭》说,临证之难,难于变化,处方宜慎,慎则周详,分清寒热阴阳,辨别表里虚实,诊察务求精到,举止切忌轻浮。这样你才能够心愈细而胆愈大,志愈圆而行愈方。
大家知道吐法也是八纲、八法里重要的一门,旨在因势利导,给邪外出,所以有病则病受,正虚体弱者应当慎用。即使用药时,也要由小量渐增,把握中病即止的度。
而在吐后应当多休息,少劳作,等到胃肠功能慢慢恢复后,才用容易消化的粥水来养胃气,切忌食用各种油腻辛辣,容易助痰生湿之物。
全文完!!!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提示:若涉及配方或疗法仅供参考,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