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讯|“碳中和”一周年,智库报告深度剖析中国低碳布局:四条路径可走

 蓝林观海 2021-10-10

“碳中和”一周年,智库报告深度剖析中国低碳布局:四条路径可走

人大生态金融 人大生态金融 2021-09-23

智库报告深度剖析中国低碳布局

图片


2021年9月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承办,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长略智库协办的“碳中和,中国在行动”全球直播研讨暨报告发布会成功举行。全球数十万人线上线下收看发布会。会上发布研究报告《碳中和:中国在行动——基于国际形势下的政策布局与行业动态分析》(以下简称“报告”)中英文版,探索中国未来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之路。

图片

新华财经对报告内容进行报道



9月22日正值中国正式提出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一周年。实现碳中和对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大意义,已成为各国的共同义务和责任。碳中和理念将全球气候变化议题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问题进一步提升到了经济发展模式和质量层次问题,得到了中国的广泛接纳和高度重视。

在中国提出碳中和目标的一年间,中国向世界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大国行动力,中央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确立为顶层战略布局,各部委相继出台碳中和重点政策,各省市亦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写入了地方“十四五”规划,各行业部门积极响应号召、制定减排路径规划,金融系统全面开启绿色升级。

人大重阳通过深入研究,从国际局势和国内现状等角度,综合分析当前国内外低碳减排的形势和现状,总结梳理碳中和目标提出一年来中国各部门、各级政府已颁布的双碳政策规划,以及在此指导下各行业的减排动向,形成研究报告。

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发布中英文版《碳中和:中国在行动》报告。

报告以碳中和基本概念问世后的国际发展历程和中国接受进程为起点,逐步挖掘和描述碳中和理念的历史重要性和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意义,并从国际低碳局势角度对当前国内外碳中和工具进展现状进行分析。当前,各国在2020年前后纷纷制定了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的承诺,并以此布局本国绿色发展政策,例如加大投入并扶持绿色产业、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提升国际绿色融资重要性、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国际合作和竞争的导向。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在人均碳排放上并未与世界平均水平拉开太大差距,但较高的碳排放强度反映出中国的经济发展质量亟须提升,未来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碳减排形势。

报告回顾了一年来在双碳顶层设计带动下党中央及国务院各部委先后出台的一系列以碳中和为导向的重点政策,归纳总结了上半年各省市在地方“十四五”规划中以“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核心所确立的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整体目标以及多领域重点行业碳排放达峰行动路径对策。双碳政策布局将成为“十四五”期间中央和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敦促各部门按照顶层指引开展自身特色减排工作,不断开展能源结构合理优化、传统产业绿色升级、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服务贸易低碳转型等工作,推动各重点排放行业加快制定绿色转型与低碳减排路径并引导金融行业开展绿色创新升级并加大对低碳产业的资源投入。

最后,报告根据碳中和对中国未来的改革价值(第四次产业升级革命)和转型意义(企业生产的模式变革),为中国走好碳中和之路提出了四项路径建议:

一是应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国际碳中和议题不仅关系到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更紧密关系到世界粮食安全、卫生健康、经济稳定发展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世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需要在提高本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全人类利益的国际角度考虑碳中和的历史意义。

二是应探索可持续的、符合碳中和长远目标的绿色金融体系与服务模式。中国需要不断推动绿色融资的多元化,更需要根据具体的产业特征将金融产品细分,按照碳减排、环境污染治理、气候风险管理等方向来发展不同的绿色金融工具,并推动各种第三方绿色服务统筹发展,建立符合碳中和要求的绿色金融全方位服务模式,推动货币政策的结构优化。

三是应在推动能源与工业低碳进程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数字经济时代潜在领域的减排工作。中国需重视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行业未来在碳排放领域的潜在影响,推动互联网行业积极探索碳中和路径,尽早制定减排策略,引领国际领先发展趋势,为智能时代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

四是应将绿色低碳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GDP并不足以评价区域经济发展质量,而是应逐渐引入更多的绿色低碳相关指标以评价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将绿色产业发展增加值、绿色金融业务占比、碳排放强度等作为综合评价的参考指标,推动各个地区开展绿色发展的积极性,鼓励不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发展区域经济,而是创造经济与绿色的良性循环。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