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师名家名人坛】余華和他的成名作《活着》丨李远荣(中国香港)

 左龙右虎艺术馆 2021-10-10

名人与我有约(李远荣)专辑之一百三十五

提示:余華原是一名牙醫,他認為整天抜牙,生活太枯燥,因而改行寫作,寫了長篇小說《活着》,被張藝謀拍成電影,再加上葛優和鞏俐兩大紅星當男女主角,一舉成名,并娶了美麗的女詩人陳虹為妻,生了個胖小子,生活幸福美滿。他給香港作家李遠榮題辭:「寫作有益於身心健康」,這是與當「牙醫」相對而言,請看下文分解。

             余華和他的成名作《活着》

                          文/李遠榮

     我是先看了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活着》,継而才認識它的作者余華。

       1998116日,余華隨中國作家代表團到台灣訪問,途經香港,香港作家聯會在敦煌酒樓宴請他們,我有幸與余華親切交談。

        原來余華祖籍浙江省,他父親是當地一名醫生,因而子繼父業,他也成了一名牙醫,但他覺得整天替人家拔牙,這種生活太枯燥了,因而在八十年代,他讀完中學就業後,就堅持寫作。1983年,他給《北京文學》雜誌寄了三篇小說,該社總編輯王潔打來長途電話,說文章寫得不錯,將陸續發表,這對他是一個極大鼓勵。

       後來他寫了長篇小說《活着》,一舉成名。

     《活着》從一位老人的訴説中,談到自己如何從一個嗜睹成性、敗盡家業的紈褲子弟,覺醒到自食其力,然後經歷了抗日戰爭到五、六十年代的政治運動,一代老少三代人逐一死亡,剩下自己一人孤苦零丁,展現了普羅大眾悲歡離合的歷史畫面。從而揭示出一個最為簡單樸實的道理一「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1993年,名導演張藝謀決定把《活着》拍成電影,請余華把小說改編成電影劇本。後來,該片由台灣年代公司投資,上海電影制片廠制作。影片中的男女主角分別由當紅的明星葛優和鞏俐扮演,該片在翌年的國際嘎納電影節上獲得評委會大獎,葛優獲得最佳影帝獎。

        該片相繼在歐、美、東南亞、日本和港澳台播映,而余華的小說亦隨着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荷蘭文、韓文等在國外出版,并先後在香港《博益》、台灣《中國時報》評為十本好書獎和十大好書獎。韓國《東亞日報》認為:「這是非常生動的人生紀錄,不僅僅是中國人的經驗,也是我們活下去的畫像。」德國《柏林日報》稱「這本書不僅寫得十分成功和感人,而且是一部偉大的書。」在內地,小說《活着》一版再版,印數已達十多萬册。

       搞文學,使余華名成利就。另一大收獲是當他到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班學習時,認識了來自四川的年輕女詩人陳虹,兩人志趣相同,情投意合,結為連理,還生了個胖小子,取名余海果。

        余華為人十分健談,臨別時還題詞贈我:「寫作有益身心健康。」大概是他所指的「寫作」與當「牙醫」的區別吧!

余華(左)和作者合影

余華題字贈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