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用典型论据 进行灵活论证

 新用户76101Ls1 2021-10-10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现实的状况是不少同学忽视修改这一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是一篇又一篇地写,但老是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段时间过去了,也看不出有进步。这个时候,老师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使其文章质量有明显的升格,明白作文升格的奥妙,并建构起好文章的图示,这对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与提升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学生一旦突破原有的写作水平而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学生的自信心会得到增强,写作的兴趣会得到激发和强化,写作能力的发展也就可持续。

下面提供一个案例以供揣摩。

运用典型论据,进行灵活论证

【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牵牛花,牵牛花

你永远高挂在别人身上

开自己的花

阅读上面小诗,你有什么感悟和联想?请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插图来自网络)

【导写】

这首小诗中的牵牛花意象是我们熟悉的。要全面、准确地体悟诗中蕴含的哲理,才能正确立意。从肯定的角度看,牵牛花善于借助外在的力量,由此联想开去,人生在世,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荀子说“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匡衡凿壁借光,得到了知识的滋润,步入了学问的殿堂。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牛顿站到巨人的肩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善于凭借是人生的智慧。从否定的角度看,牵牛花依附于其他,缺乏独立性,由物及人,我们不要有依赖性,而应独立天地间,保持精神与人格的独立。

【原文】

成功需借力

大家都听过这个故事:一只乌鸦在非常渴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只装了半瓶水的瓶子,窄口的瓶子让它无法把喙伸进瓶子喝到水,但它找到了一些小石头并且把石块丢入瓶中,最终在水面和瓶口齐平的时候喝到了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达到目标需要借助外力。达到了目标也就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因此,成功需“借力”。【最好从所给材料生发出中心论点。】

要懂得何时借助外力。在平时,我们遇到不会的字去查字典,有不懂的题去问老师,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借助了字典的力量,老师的力量。这是借助力量的好典范。但同样,如果换一个场景,在考试中这样做,那还是正确的吗?显然不是。所以,知道在何时借助外力很重要。【平时学习遇到困难可以查阅工具书或问老师而考试时则不能,这道理不用说大家都知道,这样论证借助外力要把握时机,显得幼稚。】

要寻找有效的外力。再以乌鸦喝水为例,若乌鸦找来的不是石头是树叶,那么它还能喝到水吗?树叶会漂浮在水面上,而不是像石头一样的下沉,这样乌鸦当然喝不到水。乌鸦就是找到了“石头”这个有效的外力才能达到自己喝上水的目的。类似的,我有一道题不会,去问另外一个同学,同学也不会,我们讨论了半天也不见结果,在最后我只好去找老师。假如我一开始便去找老师,问题也得到了解决,而且节省了时间。由此可见,寻找有效的外力可以事半功倍。【用乌鸦喝水与做题为例来论证要借助有效的外力,显得贫乏。】

要适度地借助外力。成功固然困难,但可贵的是战胜成功路上困难的毅力与品格。所以,不能因为追求成功而求快,过多地借助外力。再以做题为例。一道题,要自己细细思考,认真分析后再尝试完成,并非在看完题后自认不会而放弃,完全地去借助他人的力量。成功来得太过容易是不会让人进步的。大部分依靠自己的努力与勤奋,再加上借助的力量才是寻求成功的做法。像藤蔓这种完全依附树而生存的例子我并不认同。【仍然用做题为例论证借助外力要适度,论证乏力。】

成功需借力,懂得何时借力,借助有效的力,适度地借助外力,更接近成功。

(李雪丽)

【诊断】

从乌鸦喝水的故事落笔,引出中心论点“成功需借力”,观点明确。从3个层次展开论证:要懂得何时借助外力,要寻找有效的外力,要适度地借助外力,论证思路清晰。但是,此文读起来显得贫乏、单调、空虚,缺乏强大的说服力。原因在于:使用的主要论据,一是学习活动中遇到困难借助工具书和向他人请教,二是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都不是非常典型的论据。另外,论证方法较为单调。

【对策】

选用典型的论据。要跳出乌鸦喝水与学生学习的狭小范围,从人类、国家、民族等宏观角度着眼,表现宏大的视野与博大的胸怀。

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可以运用引用论证,引用名言警句以增强论证力量;还可以运用对比论证,让相反的典型事例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说服力。荀子《劝学》、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等课文中都有可用的材料,可以充分加以利用。

【升格】

借力助成功

柔弱的牵牛花借助其他事物的支撑而在高处开出美丽的鲜花;口渴的乌鸦衔来石子投入瓶中使水位上升最终喝到了清水。由此我们得到启示:想达到目标,获得成功,需要借助外力。【从材料落笔,辅之以乌鸦喝水,自然引出中心论点。】

人类比牵牛花与乌鸦聪明得多。人类借助火烤熟食物,利用石块制作工具……人类在不断进化、走向文明的进程中,善于借助外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先后相继,代代传承,文明成果发扬光大,这是人类的智慧。就每个人而言,技能、智慧都是有限的,智者自然会借助外力——外物之力与他人之力。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就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在“为什么”的层面,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展开论证,人类进化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借助外力。】

借助外力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借助外力呢?【承上启下,衔接紧密。】

首先,要适时地借助外力。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借东风便显得尤为重要。当自身的力量不够,而事情又必须要做,否则就会贻误大好时机,甚至贻害子孙后代,那么,就须要借助外力。我国具有漫长的海岸线和辽阔的海域,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我国亟须建造航空母舰。而建造航母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恰好,瓦良格号航空母舰于乌克兰建造时遭逢苏联解体,建造工程中断,完成度68%。我们将其购买回来,继续建造改进,使之成为我国海军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在维护国家利益上发挥了作用,也为我国继续建造航母奠定了基础。借力是为我所用。【论证第一个分论点,先用事理论证,再用事理论证。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的事例十分典型。】

其次,要有效地借助外力。王安石游褒禅山,进山洞观奇景,要带足够的火把用于照明,否则,“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要根据目的恰当地借助外力。借助竹篮去淘菜,能到达目的,取得成效;如果用竹篮去打水,结果自然是如俗话所说——“竹篮打水一场空”,徒劳无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要渡过江河,须假借舟楫;要陆上远行,则须假借车马。反之,目标定然无法达成。还须注意的是,借助外力不能孤立地、静止看待问题,而要有联系的、发展的眼光。20世纪中叶,为解决猪禽饲料问题,人们在我国南方一些水域放养原产于南美的水葫芦。水葫芦疯狂生长覆盖水面,导致当地很多水生植物因为缺乏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水生动物随之因为缺氧而死亡。现在,水葫芦仍然在许多省市肆虐,滇池、太湖、黄浦江及武汉东湖等都出现水葫芦泛滥成灾的情况,有关方面耗费巨资却无法根治。类似的生物入侵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贻害无穷,必须警惕。【论证第二个分论点,分两个层次:要有效地借助外力,不仅要要根据目的来确定,而且要有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第二个层次见解深刻,生物入侵的事例让人警醒。灵活运用了引用论证、事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第三,要适度地借助外力。我们借助外力,要以自身为主体,而不能完全依赖外力。有人生病了,需要借助药物予以治疗,但必须对症下药,滥用抗生素会破坏自身的免疫力。据报道,中国需要从国外进口适量的铁矿石,但数量过大,供大于求,目前从国外运到中国港口的几万亿吨铁矿石堆积如山,还在源源不断地运进来,这必然会造成浪费。美国以前要大量进口石油,而随着页岩气开采技术的逐渐成熟,美国对国外石油的依赖度越来越小,并有望从石油输入国变成输出国。这给我们启发:借助外力,绝不能忘记自力更生的精神。【论证第三个分论点。人们滥用抗生素,中国进口铁矿石,美国开采页岩气,都是重大的问题,都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对比论证,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在通向成功的路上,也许有无数的困难,我们要有战胜勇气和毅力,在自力更生勤奋努力的基础上适时地、有效地、适度地借助外力,创造精彩与辉煌。【引用名言,总括全文。】

【评点】

修改后的文章保留了原文的结构框架,但论证力量大为增加,明显升格。

文章第二段在“为什么”的层面,从宏观的人类进化的角度和微观的个人发展的角度,简要论证“借力”的重要意义,言简意赅。增加的这一论证层次,是下文论证的前提,这就使文章论证的逻辑力量加强。

接下来在“怎么样”的层面,从3个方面展开论证,灵活运用事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使用古今中外典型论据,充分展现了语文学习的成果,又表现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视野,纵横捭阖;紧密结合社会现实与国际风云,体现“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现实意义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胸襟情怀,大气磅礴。

由第一个论证层次到第二个论证层次之间用“借助外力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借助外力呢?”来过渡,第二个论证层次的三个方面分别用“首先”“其次”“第三”来标示,衔接严密,很有章法。

【启示】

写作议论文,文中要有“我”,但不能局限于“小我”,还须有国家,世界,民族,人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宏大的视野下选取典型的论据才有论证的力量。

事例论证是常用的论证方法,但不能只依赖这种方法,还要灵活运用事理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写出的议论文才有说服力。

  此案例发表后收入拙著《高中议论文写作范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