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积累古诗,建构意义——诗话写作实践

 新用户76101Ls1 2021-10-10

积累古诗,建构意义

——诗话写作实践

雷公

拙著《中学阅读高效教学》在阐述阅读的重要意义“积累语言材料,促进语言建构”时举了如下例子:

易中天教授曾创作一首集句诗《元旦集唐人诗句赠友》:

春城无处不飞花,飞入寻常百姓家。

蜂蝶纷纷过墙去,虫声新透绿窗纱。

这4句诗分别取自以下4首唐人绝句:

寒 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雨 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月 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4句诗组合起来浑然天成。易中天教授有丰富的积累,才能灵活地建构与创造性地运用。

4句唐诗的意思,有的在集句诗中没有变化,有的具有了新的含义。意思变化最大是哪一句呢?应该是“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原诗中,是“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恋旧巢,有“燕子归来寻旧垒”之说,因此,“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是说燕子飞进了另外的人家,而是说东晋王、谢豪族已经衰败为寻常百姓,繁华不再,昔盛今衰,世事沧桑。而在集句诗中,是“花”飞入寻常百姓家,表现春城处处是鲜花、家家有鲜花的盎然春意。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基础的核心素养,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在教学中落实。

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学习了一定数量的诗词,又刚学完“古诗苑漫步”单元,怎样让学生将自己积累的古诗词不是杂乱无章地存贮中大脑中,而是建构起一定的意义呢?写作诗话就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按照惯例,先下水示范,写《春天诗话》(发表于《现代教育报》2019.03.11),打印给学生揣摩,并现身说法,将自己如何将丰富的春天的诗歌建构出意义来。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选择写作对象,或春夏秋冬,或风霜雨雪,或梅兰竹菊,或亭台楼阁……将与其相关的诗词梳理一番,建构起一定的意义来。

学生创造让人惊喜。先展示两个学生的作品。

乡情诗话

孙榕

当诗人不得不离开家乡时,乡愁就慢慢地潜入他们的心中了,那么他们在一些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日子总会触景生情,想起自己的家乡,想起家乡的亲朋好友,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于是便和着乡愁写下一些千古名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月亮以其时缺时圆、四方同照、深情绵渺的特征成为诗人们表达自己离别相思时愁苦心绪的最佳选择,古往今来借月抒情名句数不胜数。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和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三句中都有一个字,就抓住了月亮四方同照的特点。而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更是既出现了字,还以字收尾,更增添韵味。这种借某种事物将诗人自己与所思念的人或物联系在一起的写法我们并不陌生,比如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诗人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一个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的痴情。

诗人也常常因伤情。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古代有大雁传书的故事。西汉时,苏武出使北方,被匈奴扣留多年。但他坚贞不屈。汉昭帝派使臣要匈奴释放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死。使臣知苏武未死,假称皇帝曾射下大雁,雁足上系有苏武的书信说他正在匈奴的某地。匈奴听了,只得将苏武放回。所以作者说,他看到大雁横空飞过,为它没有给自己带来书信而感到失望。他又设想和亲人在梦中相会,但路遥归梦难成,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恐怕他的亲人在梦中也难以回来。梦中一见都不可能,思念万分之情溢于言表,从而更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思念之切。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同样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又怀》)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这凄凉的一幕怎能不触发作者的思乡之情呢?

除了这两个经典的意象,诗坛中还有一些具有独特象征意义的事物,比如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这个村头原树,甚至算不得什么意象,但对于诗人来说,这就是他与家乡的一条神奇的纽带,是不能不提的。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在霜鬓增添新的白发。同时,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是表达的更加含蓄委婉,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这种对写法在思乡诗中并不少见,比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便也是从兄弟的角度着手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天下游子的故乡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

不论是,是雁,还是村桥原树”“霜鬓”“烟波,都是诗人真真切切看到的,而有些意象,是无法的,只能侧耳去”……

《折杨柳》也是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经典意象,它是汉代横吹曲曲名。谐音,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折杨柳》的内容为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佚名《折杨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其一》)在这样苍凉的环境背景下,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又是《折杨柳》,这怎能不勾起戍边士兵们的思乡之愁。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使诗人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古调是尊重陆丞原唱的用语。诗人用忽闻以示意外语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反过来看,正因为诗人本来思乡情切,所以一经触发,便伤心流泪。

秋天的残花落叶,秋天的冷暖异常,很令人油然而生的泛起一阵凄凉、惆怅、无奈之感。,许多秋天的声音也会使人倍感凄凉,怀念起自己的家乡。比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月,乌鸦,霜,天,江枫,渔火等等一连串的意象,衬托出诗人的思乡之情。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秋风引》)孤客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按理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而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字,似乎写欢乐,实际它不是写喜而是写悲。酒阑谓饮酒结束的时候。团茶即茶饼,宋代有为进贡而特制的龙团、凤团,印有龙凤纹,最为名贵。茶能解酒;特喜苦茶,说明酒饮得特别多;酒饮得多,表明愁重。瑞脑,熏香名,以龙脑木蒸馏而成。表面似乎是说香气宜人,实则同首句的寒日一样,是借香写环境之清寂,因为只有清冷寂静的环境中,熏香的香气才更易散发,因而变得更深更浓,更能使人明显感觉到。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一入愁肠,却都化作了相思之泪,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之苦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是啊,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

美酒诗话

王子川

酒,在中华大地上绵延千年,已成为中国文化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它包含了七情六欲,人世百态,乃至世间至理,受到无数文人骚客的叹咏。

喜悦

自从杜康造酒,它就成为了人们抒发愉悦之情的媒介。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让诗仙醉圣此时心中事事称心的愉悦流露于言表。这一句就让人看见那坐于山中,恣意纵饮,招人即来,挥人即去的李白。白居易说: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在一个暮色苍茫,白雪皑皑的夜晚,见到老友后,以一杯新酒相邀对饮。任凭屋外天寒地冻,这暖暖的友谊,诗人的一份率真,怎能不让人心生暖意?又有诗圣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年事已高,本不宜饮酒,而听闻官军收复失地,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放歌纵酒。这一份喜悦,一份爱国的热忱,震撼着一代又一代人。

忧愁

人生在世,愁苦是免不了的。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可见古人在心中忧愁时,只有酒可以解除内心的不快。魏武曹操此时是何等地渴望人才,可怜世人皆称其为奸雄,纵使胸怀大志,却又有几人能见其胸襟。如此的愁苦,能解之物,唯独康耳。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万古来的忧愁,在李白看来,一杯酒足以抵消。然而,酒并不能消除所有的愁苦。看看那呼儿将出换美酒的李白,却也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无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满怀豪情和理想,却无奈于黑暗的现实,借酒仍不能消愁。苏轼又有词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仕途一直不顺,一身才华却不被赏识,还处处碰壁,三次被贬,只得心怀古人,与明月对饮。

孤独

酒有时充满烟火味,有时也适合独饮,别有一番清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诗人怀才不遇,寂寞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重阳佳节,本应于亲人团聚,却整天不见丈夫的身影。此时能与李清照作伴的,只有傍晚的一杯酒了。一种孤独感呼之欲出。杜甫独饮时则愈加凄凉,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诗人空有报国热情,无奈壮志未酬身先老,身边更无一人为伴,心中该市有多少苦恨,孤独。潦倒不堪,只能独自喝闷酒了。

酒,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厚重的历史。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尽在其中。李白有诗: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若是不知酒中这些滋味,何来爱酒之人呢?酒到底是个什么味道,就请从这千古传诵的诗句中,细细品味吧。

 (插图来自网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