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会查案的中唐宰相窦易直

 巴西太守 2021-10-10

唐文宗太和四年(830年),诗人刘禹锡代宰相裴度上表,说文宗登基时的四个宰相,短短四年间,韦处厚、王播已经去世了,自己病重时日无多,唯一身体健康的窦易直已经出镇地方了,可见权位难居,请求辞官。

推辞权位后,被罢相的裴度果然又多活了几年,还亲历了大臣团灭的甘露之变——宰相王涯被杀,作为王涯的女婿,集贤校理窦𬘓也遭到波及。但血洗朝堂的宦官们得知他是窦易直的儿子,就饶了他一命让他去岭南吃荔枝了。

而比裴度更早罢相的窦易直,当时已经不在人世。

他究竟何许人也?

窦易直的家族自称是东汉末年外戚大将军窦武的后裔。

小说里的窦易直也曾有过穷小子赶上了机遇的主角模板:他读书时,风雪大作,所有人都回不去家,只能挤在一间漏屋子里,别人都在争着烤火,只有他安心睡觉。他的老师是个异人,等他醒来就预言他将来能做大官,享高寿。

窦易直以明经入仕秘书省校书郎,此后十年不应征辟,因考试书判入等得授蓝田尉,后来在华阴令任上被升为左拾遗。士大夫闻讯,都高兴地说“窦易直被提拔了,正直之道可以推行了!”之后历任右司、兵部、吏部三郎中。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迁御史中丞,赐绯鱼袋,因病被免,元和八年(813年),迁给事中,出为陕虢都防御观察使,仍赐金紫,再入为京兆尹。他派曹官韦正晤调查万年韩晤贪赃案,查出案值达三十万,宪宗不信,下诏重查,查出案值达三百万。于是元和十二年(817年),办案不力的窦易直被贬为金州刺史。

之后两年,窦易直先后迁宣歙池都团练观察等使和浙西观察使,看似仕途峰回路转,其实差点要了他的命。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宣武军兵变驱逐节度使李愿,窦易直担忧本部士兵也会如法炮制,想以金帛收买军心,但有人说:“赏赐无名,将士反而更加生疑。”于是作罢,但事情却已经传出去了,军心已经浮动。当时时江、淮旱灾,漕物淹积运不出去,州大将王国清因而想诱导众军作乱抢东西。窦易直得知后,抓王国清下狱。王国清的数千党羽便发难,想先劫狱再劫财。

如果窦易直只是个徒有虚名的书呆子,应变能力像查案能力一样笨拙,这一关没过去,之后他也就没有拜相的命了。但他脑筋转得快,也许是急中生智之下的别无选择,他当时就登上城楼大喊:

一个乱贼的首级赏赐千万!

军队振奋了,把王国清一伙二三百人全抓了起来,窦易直把他们全杀了。这下,当初说好的赏赐可以名正言顺地兑现了,窦易直放心了,将士们也安心了,虽然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虽然窦易直公正廉明,但朝廷知道的是:窦易直御下无方,治下有人造反,窦易直为了收买军心把府库都搬空了,浙西军要被窦易直惯坏了。

地方军政长官不用做了,回京吧。不过不管怎么说,生命安全了。

窦易直回京做的是吏部侍郎,不久改户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判度支。敬宗登基后,在宰相李逢吉推荐下,窦易直和“八砖学士”李程一同拜相,改门下侍郎,后来辞掉判度支,敬宗还给他补了三个月的俸禄,又封为晋阳郡公,食邑三千户。

先前,鄠县崔发因越权逮捕殴打百姓的五坊使而获罪,李逢吉、窦易直、李程为崔发求情,提到崔发母是故宰相韦贯之的姐姐,年已八十,为崔发入狱积忧成疾,希望敬宗基于孝道恩赦崔发。敬宗先前不知崔发有老母,闻言感到同情,遂释放崔发并抚慰其母。

敬宗被群臣上尊号文武大圣广孝皇帝,发布赦文,窦易直作为门下省的实际一把手代行侍中之职,得赐一子出身。

文宗登基时,窦易直不仅是宰相,还是尚书省的实际长官右仆射。韦处厚说他长厚忠实,又是先帝旧臣。但文宗对他并不感冒。窦易直用人时注重避嫌,拜相期间从不用什么自己人,只对公事例外,文宗不赞同,后来说:“如果有才能的人因为这样避嫌而失去机会,公平吗?”

太和二年(828年),文宗就把窦易直的宰相和右仆射的实际职务一并免了,让他挂着这两个空头荣衔出镇山南东道(治襄州,即襄阳)。这就是裴度所说窦易直出镇地方的事。

裴度罢相次年,文宗重新召回窦易直为左仆射,判太常卿事。先前元和年间窦易直任御史中丞,曾反驳吏部尚书郑余庆《仆射上仪》建议的隔品致敬之礼,但他自己上任后,却亲身贯彻,令世人非议。如果当时人知道21世纪的用词,大概也要笑他一句“真香仆射”吧。

当时唐朝的官职不同于初唐,仅仅是尚书省长官的窦易直不能算宰相。

同年还爆发了所谓宰相宋申锡、皇弟漳王李凑谋反案,窦易直不辨真伪,说宋申锡其罪当诛,因而愈发遭到非议——小编感觉窦易直做别的事总有用武之地,查案就算了吧。

还是同年,他被出为凤翔节度使,加检校司空。又次年(832年),因病请求回京,获准;又次年(833年)卒,赠司徒,谥恭惠。因为生年不详,所以到底有没有高寿咱也不知道。

北宋判太常礼仪院赵昂、判考功张洎认为窦易直“公举无避”,所以得此谥号,也就是赞同窦易直注重避嫌的用人之道。

但如前所述,作为顶头上司的唐文宗对此不感冒。后来他还对他自己提拔的宰相李珏说:窦易直劝我,凡是宰相启奏的建议,五个取三个,宰相推荐的人,两个取一个。他应该劝我选择宰相,不应该劝我怀疑宰相。末了,他还说窦易直“此言殊可鄙”

而另一方面,在那场名士光环并不能成为护身符的巨变中,窦𬘓却能够凭着窦易直儿子的身份而被网开一面,那么窦易直和宦官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也很耐人寻味呢?

最后,说窦易直小时候有异象的小说《因话录》还写了这么一个故事:

唐德宗遭泾原兵变出奔时,窦易直作为新科进士(不是明经吗?难道不满足,又偷摸去考进士了?)骑着瘸驴随驾,到开远门时,人多路窄,门也要关了,连他自己都觉得没戏了,突然有人朝他的驴大喝一声,又捶驴屁股,驴就这样驮着窦易直冲出了城门。窦易直回头一看,是个黑衣士兵,说秀才以后要记得报恩。窦易直拜相后,就找到士兵的儿子,提拔到官场,令其发达。

真让小编怀疑作者赵璘和窦易直有仇,愣是把窦易直最后的画皮也撕了下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