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活运用“三叠”法,增强艺术表现力

 新用户76101Ls1 2021-10-10

【暑期封闭,建构直升高一语文学习单元——古典小说(古代白话小说、文言小说),研读文本,发现“三叠”之法运用极其广泛,学生完全可以学以致用。】

《水浒传》中有“宋公明三打祝家庄”,《西游记》中有“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三国演义》中有“刘玄德三顾茅庐”,《红楼梦》中有“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古典小说常用“三叠”法来演绎故事情节。

根据需要可以灵活运用“三叠”之法,有的是大三叠中套着小三叠,如曹雪芹《红楼梦》中刘姥姥三次进贾府,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见证了贾府的盛衰。课文《刘姥姥进大观园》写的是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设置悬念用了三叠”之法:

王熙凤、鸳鸯“两人便如此这般商议”

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地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

今日鸳鸯偏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她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她。”

而刘姥姥吃鸽子蛋闹笑话也用了“三叠”之法:

原来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筷子与刘姥姥。

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哪里夹得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子的,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上,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拾,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

课文《智取生辰纲》中杨志警惕性很高,怎样麻痹他、消除他的警惕性是关键。作者构思上就采用了“三叠”之法:先让贩枣的出现,再写贩酒的出现,接着写贩枣的买酒喝。而在贩枣的买酒喝的情节又用了更小的“三叠”:先写众人喝完一桶,再写一人从另一桶取一瓢饮,最后写另一人也要取一瓢饮但没有得逞。这样就麻痹了杨志。

吴敬梓《儒林外史·范进中举》用“三叠”之法表现范进中举前后的人们的反应:邻居,胡屠户,张乡绅。胡屠户打醒范进也用“三叠”之法:推辞不敢,喝酒壮胆,打完肝颤。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中,成名得虫,儿子失虫,儿子化虫,这是“三叠”,波澜起伏。儿子魂化蟋蟀之后,也用了“三叠”:

战胜同类。所向披靡,摧古拉朽,不仅“蟹壳青”不在话下,“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皆“无出其右者”

制服异类。“虫集冠上,力叮不释”,鸡只得“伸颈摆扑”,无可奈何。

取悦人类。“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