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老照片】-1万-8326-清末法国人拍摄的霍去病墓:形似祁连山,墓前国宝级文物霸气凌云

 泊木沐 2021-10-10

1914年法国人拍摄的霍去病墓地

中国历史不乏将才,但和霍去病一样来去匆匆,并在短时间内留下无比辉煌战功的却极其罕见,或者说仅此一人。

霍去病十七岁随军出征,他用兵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首战便独率八百轻骑穿插匈奴后方,一战便歼敌两千,并凭此军功获封冠军侯。

十九岁时,霍去病主持河西之战,顺利打通河西走廊,使汉朝的势力能深入西域,为汉朝日后施行“断匈奴右臂”的宏伟战略奠定了基础。

1914年法国人拍摄的霍去病墓地

前119年,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

史料记载,霍去病率军出代郡后,便一路深入大漠,一直打到了匈奴人的祭天圣地狼居胥山,歼灭匈奴士卒7万余人,俘获牛羊无算。

经此一战,漠南匈奴被汉军荡涤殆尽,匈奴单于亦远逃漠北。

从此,“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西汉王朝终于解决了匈奴对边塞长达数十年的侵扰。

班固评曰:骠骑冠军,飚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祁连。

1914年法国人拍摄的霍去病墓

可惜,霍去病寿命不长,年仅二十四岁便病逝了。

汉武帝闻讯痛惜万分,当即发动了沿边五郡的匈奴移民为之护灵。

另外,武帝还下令在茂陵附近,为其营造了类似祁连山形的封土墓葬以表彰其显赫的功勋。

谕旨一下,顿时忙坏了茂陵的工匠们。

他们紧赶慢赶,终于在一个月后,造起了这座形似祁连山的坟墓山冢。

资料记载,霍去病墓冢底部南北长105米,东西宽73米。

顶部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冢高约25米。

图为霍去病墓前“马踏匈奴”石雕

远眺“马踏匈奴”石雕

近看'马踏匈奴"石雕底部

其墓前共排列着两组石雕。

在这些石雕中,“马踏匈奴”是最著名的。

作为霍去病墓的主像,石雕通高168厘米,长190厘米,宽48厘米,为灰白细砂石雕凿而成,石马昂首站立,肌肉丰满,尾长拖地。

马腹下仰卧一战败的匈奴士卒,首部对着马嘴,两颊有须,两足上曲,手持利器,做挣扎状。

实际上,霍去病墓前的石雕群完全围绕着“马踏匈奴”这一主题铺开布置的。

从以上照片中可见,马腹下手持利器的匈奴士卒正做挣扎状。

守候霍去病墓的石马,彪悍雄伟

远看石马,更显雄壮

其实,除了著名的“马踏匈奴”之外,霍去病墓前还有怪人、怪兽吃羊、卧牛、人抱兽、卧猪、跃马、卧马、卧虎、卧象、短口鱼、长口鱼、獭、蝠、左司空刻石和平原刻石。

我们知道,霍去病选兵,宁缺毋滥,总喜欢选拔敢战的猛士。

从他的用兵风格来看,之所以选拔这样的勇士,就是为了随时打突击战和迂回战用。

而上述的这些石刻,大部分都如同上图的石马一样,均神采奕奕地目视前方,好像随时都在准备厮杀一样。

不得不说,这些工匠对霍去病性格的揣摩是何等的精准。

当然,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他们亦完美地展示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雕刻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