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出土南齐王珪之墓志浅析

 Kath2633 2021-10-10


2013年4月,我院在栖霞区燕子矶新城下庙社区上坊庄清理出一座南齐墓葬。墓葬为土坑竖穴砖墓,单室券顶,平面呈长方形。砖室内长4.10、内宽1.12、高1.50米,由封门墙、甬道、墓室等部分构成。墓室券顶大部分保存尚好,仅封门与甬道处受到盗扰。该墓结构简单,出土遗物仅有砖墓志、青瓷盘口壶、青瓷盏等数件,但墓志所载内容颇为重要。据墓志可知墓主人为南齐长水校尉王珪之,下葬年代为南朝齐永明六年(488)。

图片

王珪之墓全景

墓志青砖质,呈长方形,长45、宽22.5、厚5.5厘米,尺寸远大于砌墓所用青砖,应是专门烧制。墓志单面阴刻,三面刻有边框,行间以阴刻竖线相隔。竖行五行,满行26~27字,总计92字。字体隶书而带有楷意,文字大小参差,字体构架随意,笔画粗细不一,大概是刻工草率而为。

图片

王珪之墓志

志文

齐故长水校尉南徐州琅耶郡临沂县都乡南仁里王珪之字仲璋∕晋故东阳太守临之孙宋故娄令瑾之第二子永明六年七月五日薨∕其年十一月三日葬琅耶郡临沂县堕堁山简公隧外∕长子颢    次子颙∕王珪之埏前外一丈刻石为志

图片

王珪之生平

据墓志,王珪之的字为仲璋,史籍并无记载,墓志弥补了这一空白。王珪之为南徐州琅琊郡临沂县都乡南仁里人,官至长水校尉,卒于南齐永明六年(488)七月,其年十一月葬于琅琊郡临沂县堕堁山。王珪之事迹,主要见于《南齐书·王逡之传》《南齐书·志第二》《隋书·经籍志二》等。综合以上史料可知,王珪之“藉素为基,依儒习性”,于宋元徽二年(474)被敕纂集古设官历代分职一书。王珪之对此书非常尽心,然而书成之后已是南齐,故谓之《齐职仪》,共五十卷。

《齐职仪》对后世职官制度的研究影响深远,唐宋时期的大型会典、类书,诸如《唐六典》《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均大量引用了《齐职仪》的研究成果,这足以证明王珪之在历代职官制度考证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图片

青瓷盘口壶

图片

青瓷盏

王珪之家族

王珪之为东阳太守王临之之孙,王瑾之之子,属琅邪王氏王彬一支。根据现有的考古发掘材料,王彬一支均葬于南京北郊象山王氏家族墓地,业已发掘的墓葬共有11座,除2号墓为南朝墓葬外,其余10座均为东晋王氏家族成员墓葬。

王彬字世儒,八王之乱后与其兄王廙南渡,因参与讨伐江州刺史华轶获功,封都亭侯,司马睿称帝后迁任侍中,又任光禄勋、度支尚书;苏峻之乱后因改筑新宫赐爵关内侯,迁尚书左仆射,卒于官,谥号肃。王彬子王彪之字叔虎,系王珪之曾祖,初任著作郎、东海王文学,累迁尚书左丞、司徒左长史、侍中、廷尉等职,官至尚书令,与谢安等人共同对抗桓温。

王珪之祖父王临之,系王彪之第二子,仕至东阳太守。王临之有四子,见于史书的有王纳之、王环之,另有一子王绩之过继给弟王康之,唯独不知王珪之父亲姓名,这可能与王珪之父亲政治地位不高有关。今据墓志可知王珪之父亲为王瑾之,为刘宋之娄令。王瑾之至少育有二子,第二子即王珪之。王珪之有二子,长子中军参军王颢,次子则是墓志所记载的王颙。

图片

阿古小课堂之

象山王氏家族墓地

1965~1970年,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在南京市鼓楼区幕府山西南的象山上先后发掘了7座六朝墓葬,除2号墓系南朝墓外,余均为东晋墓。1998~2000年,南京市博物馆又在象山发掘了4座东晋砖室墓。

据墓志,1号墓主是王彬的第4子、征西大将军行参军、赣令王兴之夫妇墓,王兴之卒于咸康六年(340),其妻宋和之卒于永和四年(348)。3号墓主是王彬的长女王丹虎,升平三年(359)卒。5号墓主是王兴之的元子王闽之,升平二年卒。6号墓主是王彬的继室夫人夏金虎,太元十七年(392)卒。据王兴之和王丹虎墓志,确知王彬应葬于两者之间,但墓早已破坏。7号墓应属东晋早期,可能即为其次兄王廙之墓。王廙官至平南将军、荆州刺史、武陵侯,死后丧还建康。8号墓主是东晋丹杨令、骑督尉王仚之,是王彬和继室夫人夏虎之子。9号墓主是东晋振威将军、鄱阳太守王建之及其夫人刘媚子。10号墓虽出土墓志,但风化严重,已不可识。10号墓主是东晋王康之及其妻何法登。

王氏原籍琅邪临沂,是东晋政权的主要统治支柱之一。已发掘的王氏族葬区达5万平方米以上,随葬品较丰富,对研究东晋时期的土族门阀制度、丧葬制度等具有重要价值。

共出土随葬品二百余件,可分为青瓷器、陶器、铜器、铁器以及金银、玛瑙、琥珀、水晶、玉石等。3号墓还出土主要成分为硫化汞的丹丸200余粒、贝壳状物几千粒、珍珠几十粒。7号墓出土玻璃杯2只、嵌金钢石金环1只,属国外输入品,是反映当时中外贸易交往的重要实物。值得重视的是王兴之夫妇墓出土的墓志,志文长达二百零三字,书法朴素谨严,方正遒劲,属于楷隶,对研究六朝书法的演变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王珪之墓志体例

刘宋到南齐之间,正是墓志体例由多变逐渐走向定型成熟的一段时间。王珪之墓志寥寥数十字,仅记有墓主官职、籍里、姓名、世系、卒葬年月、葬地等情况,体例更类于东晋时期的墓志。

南京北郊象山王氏家族墓地已发掘的11座墓葬大部分都出土了墓志,以特制的长方形砖志为最多,包括王康之墓志、王闽之墓志、王丹虎墓志、王仚之墓志、何法登墓志、夏金虎墓志等。王珪之墓志与其先辈的墓志尺寸基本相同,若从墓志的边框、字数、内容、行文格式等方面考虑,王珪之墓志与这些墓志更是如出一辙。考古材料表明,六朝同一家族墓葬群内墓葬在墓葬规模、形制、随葬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世家大族更是如此。王珪之的墓志体例大概就是琅邪王氏家族王彬房支家族传统的延续。

图片

王兴之墓志
图片

墓志发现的重要意义

南齐国祚短暂,帝王更换频繁,南京地区目前发现的能确定是南齐的墓葬极少,而王珪之本人又属六朝著名的琅邪王氏家族王彬房支,故该墓志的发现,对于研究南朝墓葬的断代分期、六朝士族家族墓地的分布、琅邪王氏家族在南朝的活动等都具有比较重要的学术价值。

图片

图文:骆    鹏

编辑:黄芝林

初审:骆    鹏

终审:龚巨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