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惊”、“返碱”,盘出来的和田玉本质真相

 安喜的空间 2021-10-10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话题非常切合实际,因为本就是近几天多位爱好者向参玉咨询的内容。虽然表面情况有些差异,但其中反映出的本质性问题却十分接近,并且值得广大爱好者们加以重视。
和田玉的返碱是指久经放置的玉石表面上出现白色粉末的情形,其成因是玉石内部积存的盐类物质在适合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缓慢释放,系出结晶,致使玉石表面油润感下降。但这种现象是可逆的,只要略涂些养护油,稍加盘刷也就可以复原了。
这是指玉石入手时看似无瑕,但在经过高温、干燥等环境后忽然显现出内部暗藏的棉绺、结构缝隙的现象。其成因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玉石内部积存的结晶水系出,具体可参考化学中硫酸铜的失水。
图片
其二是玉石原本就质地疏松,隐含着这些缺陷,只是后经人工的注油炖蜡才被掩盖了下来。例如我的一位朋友数年前入手了一只白皙的子玉小挂件,从未曾磕碰,只是每天戴在颈间,吃饭、洗澡、睡觉都不摘下,几个月后却莫名其妙地生出了一条暗裂来,就属于此类。
图片
可是由于内惊多半反映的是和田玉内部的实际情况,即使人为地二次填充,也仅是治标不治本的掩耳盗铃而已,难以根除,实是种不可逆的遗憾。这等玉石往往密度差、糯性低、绝不可能出现粘糕料。
图片
而上述这两种情况如今都可以被评价为玉的“性子新”,或者是“新种”。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借鉴与之有相似评价的另外两种宝玉石,从中更真切的体会其质地优劣差异。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来借鉴几种印石上与之相似的情况。例如寿山石领域之中人人都会评价说“性子新与性子老”,其区别在于老性的石头质细而润泽,并不需要经常用油脂养护,也能常年保持莹润。而新性的石头暂时离开油蜡便会现出本来面目,它们质粗而性燥,结构疏松粉化。
图片
比如上等的水洞高山、旗降、善伯、鸡母窝、荔枝冻、环冻等大多性老,而汶洋石则大多性新。当然同一石种中本身也有高下之分,我们不能一概论之。其中老性的杰出代表还当属著名的田黄石。
图片
言及翡翠的新坑与老坑多数人都会将之错误的解读为新开挖的矿口与早年开发的矿口。其实老种翡翠是指其微观上结晶颗粒均匀细小,排列紧密而相互之间附着的应力强,有这一特征的翡翠行家里手们一般称之为“起胶了”。瞧,这是不是与和田玉的糯性有异曲同工之妙?反之则为新坑或称新种。
图片
老坑翡翠能够历久弥新风采依旧,而新坑翡翠则往往过个三两年时间就会“变种”,也就是与周边物质产生氧化反应,渐渐变得不透明,甚至边缘崩落风化,这证明它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都不太稳定。
图片
尽管名称各异,和田玉、寿山石、翡翠这三种宝玉石身上都存在着规律相似的品质差异,归根竭底其原因在于成矿阶段它们在地层中的物质成份、温度、压力等客观条件是否适宜,而在其生成之后又是否经历了破坏性的环境。
图片
如今不少人由其它的行业进入到和田玉领域中来,也引入了很多其原本从专业的术语,但尚且无人将其原理与和田玉印证比较,使之融会贯通。其实大道相通,假始我辈深入探索,它们的底层逻辑多可以殊途同归。知识体系的深度与广度必然成正比关系,我辈既不能一叶障目,也不可博而不精。对于和田玉的“内惊”与“返碱”也当视其成因,根据玉质不同区别对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