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谈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备课杂谈之六十四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1-10-11


(图片选择网络)

再谈教学设计的整体性

——备课杂谈之六十四

袁建国

      关于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前面曾写过四篇文章,链接如下:

      1.《备课的整体性设计思考——备课杂谈之十三》;

      2.《课堂的整体设计与局部设计——备课杂谈之十六》;

      3.《聊一聊教学设计的连贯性——备课杂谈之三十三》;

      4.《从一个精彩案例看教学设计的完整性(附视频)——备课杂谈之三十二》。

      今天再从另一个侧面谈一谈教学设计的整体性。

      谈起“整体性”,就不得不谈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中,整体性是最基本的理论,强调“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一个事物的性质不决定于任何一个部分,而依赖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做教学设计必须进行整体策划,将各种要素及它们间的各种关系统一到一个整体之中。

      一般说来,教学过程有四个最基本的要素,即教师、学生、教材、方法。这四个要素相互配合,构成了六种关系,即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师与方法的关系、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学生与方法的关系、教材与方法的关系。

      处理好这六种关系,是做好教学设计的关键。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但只要我们从整体性出发,紧紧抓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学生发展几个关键词,便可以设计出高效的课堂。

      教学目标方面,要做到以核心素养为中心,三维兼顾,整体推进;

      教学内容方面,应该将教材编排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结合;

      教学活动方面,应该创设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喜闻乐见,衔接自然的活动情景;

      学生发展方面,力争使全体学生通过三维目标落实,实现核心素养的形成。

      其中,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及学生发展方面的内容,我们在前边均有涉及,不再赘述。本文只就教学内容方面,重点讲解教材的编排顺序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有机结合问题。

      作为科目内容的学科知识,是人类几千年文化的结晶,往往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理性的、严密的逻辑体系。如果教师展开教材的顺序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就能够实现所期望的目标。

      但是,如果教师展开教材的顺序与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不相适应,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那么,学生按照这样的展开顺序学习教材,学习结果就会不理想甚至学习失败,教育目标因此就会落空。

      这是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必然会碰到的一对基本矛盾。如何破解这对矛盾?在这方面,杜威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杜威认为,教师展开教材的顺序必须利用学习者本能的各种需要或兴趣,以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经验准备作为起点(对于年幼的学习者来说,教材“应当尽可能地以学生直接的亲身经验,作为统觉的基础”),把新的种种事物和事件同较早的种种经验理智地联系起来。(参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第215、291-292页)

      他强调如下两点:

      1.顺序:以学生本能的各种需要或兴趣为起点,以学生已经具有的经验为起点来展开学习。

      2.过程:将新知识、新技能与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经验、技能紧密地联系起来。      

      在这方面,我国也有许多成功的做法。

      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中部的物理教师何文浩老师被称为“不按教材顺序讲”的老师。《成都商报》综合消息报道称:武汉市外国语学校物理教师何文浩,在近十年的教学过程中,从来不给学生各种辅导资料和书面家庭作业,但他教的学生却百分之百地考上大学。

      何以如此神奇?

      何文浩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后在宜昌兴山农村中学教书20年。农村中学没有统一教材,他自己编写,自己刻钢板,自己印刷,每晚在油灯下忙碌。没有教具自己做,如起电机、避雷针等。

      后来有了教材,何文浩老师开始背书,高中三册书他熟知第几章有几节内容,具体内容在第几页。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第二册课本第50页,同一内容在必修教材的第251页”。

      根据记忆中的题型,何文浩每天出一份试卷当堂做当堂批改,他说:“这等于做作业。课堂上已经掌握的知识没必要搬回家做重复劳动。农村孩子家务负担重,回家后不能再给他们增加负担。我要他们课堂上搞懂知识,搞不懂回家赶作业是骗我。我不要他们作假。”

      何文浩老师在吃透了教材后,他不按教材顺序讲。他说每章每节互相渗透,他只讲他提炼的精华。他所教的物理课,历年高考平均分最低120多分,最高达138分,先后获国家奥林匹克和省市物理竞赛奖的学生有115人。

      所谓“只讲精华”,其实就是“最适合学生的”或“最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的”,是将教材编排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总之,每堂课都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我们在做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将“整体性设计”放在首位,充分考虑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学生发展等诸方面的要素,并将其整合成一个整体。

2021年10月10日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