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天祥 | 色彩美才是油画的特性,也是油画的特长。

 泊木沐 2021-10-11

《山花烂漫时》李天祥、赵友萍 布面油画 1967年

“雕塑是形体的艺术,油画是色彩的艺术。不是说油画无须研究形体的美,表现形体的美也是油画必不可少的因素,色彩不能离开形体而存在,形体美为一切造型艺术所共有。但油画要求用色彩塑造形体,色彩美才是油画的特性,也是油画的特长。”

——李天祥

李天祥是我国油画民族化坚定的践行者,他师从徐悲鸿、吴作人等老一辈大师。1953年,徐悲鸿推荐李天祥作为第一届赴苏联留学考察的画家之一。作为上海人,李天祥于1985年出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他一生致力于教学与创作,可谓桃李满天下。

视频:岁月丹青——李天祥

李天祥注重油画艺术的色彩研究,认为中国油画的根本问题是 “色彩”没研究透,这是观念的差别,也是观察方法的差别。我很同意李天祥的看法,而中国传统美学固化了这一观念。中国人喜欢固定的印象,因为它们都是经典化的描述。比如我们常说的“青山绿水”、“白墙黛瓦”这些描绘都是经典的色彩表达,以至于渗透到人们的观念里。我们只不过是在观念里强化了山水墙瓦的固有色,实际上它们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观察颜色是不同的,而这也是印象派的观察方法。

作为一名油画民族化的坚定不移的践行者,李天祥的油画中渗透了中国传统美学观点,讲究虚实变化的水墨意境,在形式上也借鉴了东方壁画艺术以及民间艺术的装饰趣味。我们还需要看到,李天祥的艺术得益于徐悲鸿学院派高超的写实性,在造型方面无可挑剔。此外,他高贵的绘画气质明显继承自俄罗斯学派的优良传统,而在风景画中巡回展览画派的诗意也被他很好的继承了过来。

《寒凝大地发春华》 李天祥、赵友萍 布面油画 1979年

《寒凝大地发春华》 局部 李天祥、赵友萍 布面油画 1979年

《路漫漫——组画之一》 李天祥、赵友萍 布面油画 178×400cm 1982年

《山花烂漫时》李天祥、赵友萍 布面油画 1967年

《俄罗斯少女》李天祥 97.5×78cm 布面油画 1957年

《农村女孩》李天祥 90×79cm 布面油画 1958年

《妇女像》李天祥 90×97cm 布面油画 1956年

《大学生》李天祥 90×79cm 布面油画 1958年

《女青年肖像》李天祥 40×50cm 纸板油画 1976年

《儿童图书馆》李天祥 59×196cm 布面油画 1958年

《儿童图书馆》局部一

《儿童图书馆》局部二

《儿童图书馆》局部三

《北国农舍》 53×39cm 布面油画1980年

李天祥《新绿》布面油画 2007年

《紫丁香 》李天祥 布面油画

《林与泉 》李天祥 布面油画

《薄暮》李天祥 17.5×23cm 纸板油画 1956年

《晨光》李天祥 13×16.5cm 纸板油画 1956年

《日落》李天祥 13×16.5cm 纸板油画 1956年

《桦林映日》李天祥 20×11cm 布面油画

《秋心似火 》李天祥 布面油画

《风雪岳桦林》李天祥 布面油画

《白公馆 》李天祥 布面油画

《湼瓦河晨曦 》李天祥 20×11cm 纸板油画 1956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