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您真的有资格教育孩子吗?

 知道有念就行 2021-10-11

先看两组对话:

1.教师问丁师 2.孩子问丁师

教师问丁师

教师:作为一个少儿英语老师,经常有孩子上课很调皮,随便下座位,讲话,大吼大叫。

遇见这种情况,第一、我会有点儿生气;第二、我认为确实影响了上课节奏;第三、家长对纪律要求也很高,很希望我对他们严格。

但是之前看了丁老师的书,现在就很疑惑,不知道应该怎么用心,才是对孩子真正好,同时,也能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

丁师:用孩子管理孩子!问问其他孩子,他这样对不对啊?回答“不对”时,也要问孩子,不对,怎么办呢?

不管孩子怎么回答,根据回答的内容,都要反向追问一下。

教师作为老师,备课时越来越没有创造力,怎么办?现在备课都变成一件痛苦的挤牙膏一样的事,越来越难备出一堂有趣有意义好玩的课了。

丁师:自己没有新东西,就推给孩子,让孩子教孩子!向孩子们学习!既锻炼了孩子,还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孩子问丁师

孩子(9岁)宇宙的存在有意义吗?

丁师:意义是站在人这个角度上,我们人的大脑制造出来的东西,是人要给个意义。

但我们人太渺小了,宇宙的存在与不存在,人根本无法干扰它,它就是自然运行、自然发展。

所谓的意义,是我们人如何认识这个宇宙,认识宇宙的运行规律,从而找到我们人是从哪里来的,我认为这就是意义,人为地,给它个意义。

孩子人是空虚的吗?

丁师:人真的存在吗?人活在自己的念里,没有念,你存在吗?你不存在,你就是个虚的。

我们的背景是什么,是空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我们生活在我们的背景里。

我们都会做梦,你梦见你上山,你梦见你上这里来,你看到别人,也看到你自己了,看到的那个“看”,你感觉,是不是你自己?当你感觉那个“看”是你自己的时候,这个“看”什么样?这个“看”是虚的还是实的?!

丁师(对家长)孩子感知到了,才提出来这个问题,如果感知不到,他提不出来。我们的孩子很伟大,别小看他,他比我们强!

从这两组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

我们的教师还在关心

该怎么“管”孩子,怎么“教”孩子,

在这个管教的过程中,

“教育者”又倍感乏术、力不从心;

而孩子们呢?

他们关心宇宙、质疑存在,

探索生命的意义和实相...

孩子的心量如此广大,

作为教师、家长,我们这些成年人

到底凭什么来“管”,

用什么来“教”呢?

丁师说,天才不是教出来的!

那么,天才从何而来?

 天才不是教出来的!

问:您说“天才不是教出来的”,那是怎么来的?

丁师:放开孩子,让孩子跟自然界学、跟地学、跟天学,这就是天才!

跟教授学、跟专家学,那就是人才!跟着爸妈学、跟着爷奶学,那就是蠢才!因为99%父母,不是人才。

问:那么,天才教育的内容设计理应是,以察地理、观天象为主;以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为辅;顺带学点能生存的技能为趣!

丁师学习自然界包容一切,不舍弃一物,让孩子们学包容,接受、接纳一切的存在;

学习大地养育一切生命,不求回报,培养孩子厚德载物的品行,德行天下的情怀;

学习天空的胸怀,包容所有,自己却是个“没有”(空),培养孩子的心胸宽广、辽阔,包容一切而不占有,心包太虚!

问:老师,学自然界,学地,学天,这都是心性上的学习。成年人可以通过“闭关”,觉知练习来实现。孩子呢,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该怎样做呢?

丁师:九岁以下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把自己没了”,每天不少两次,每次不低于五分钟。持续两个月,半数以上的孩子都能体验空性!

问:明白。也就是说可以在静坐时来引导。大一点儿的孩子呢?

丁师:九到十三周岁,让他明白道理,这个年龄段好奇心强,坐不住。十三周岁以上,可以闭关。

问:老师,孩子体验到空性时,怎样让他确定那个“什么也没有”、那个“空”就是他自己呢?

丁师:问一下就行了,肉体是你,还是“没有”是你?

(完)

看完本篇文章,

作为家长或者教师,您内心有何触动 ?

欢迎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