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游雁荡山

 文锦书屋susped 2021-10-11

         甲午年的深秋时节,我和堂客慕名来到了心动已久的雁荡山。那天一大早六点多钟,台州的一位亲戚专程安排了他公司的小车送我们去雁荡山,一路上小车司机滔滔不绝地介绍雁荡山的情况。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就到了雁荡山,小车司机直接把我们送到大龙湫景区,他要陪我们,被我们婉言谢绝了。小车司机说这是公司老总的意思,我说是老总的意思也不行,我们喜欢自由行,让他替我谢谢老总,小车司机见我们态度很坚决,也只好将车掉头返回台州。

       在台州亲戚家做客时,有亲戚告诉我:雁荡山是世界地质公园。雁荡山主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海滨,小部在台州市温岭南境。《载敬堂集》载:“雁荡山以瓯江自然断裂,分北雁荡山和南雁荡山。近人以景观区位,有北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东雁荡山、中雁荡山之称。”雁荡山,形成于一亿二千万年以前,是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带中白垩纪火山的典型代表,也是流纹岩浆喷发的大型破火山。有专家说, 雁荡山是研究流纹岩的天然博物馆。雁荡山破火山全球性突变事件具有时间与空间的独特性,在西太平洋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岩)带中具普遍性与代表性,是研究大陆边缘岩浆作用深部地质过程的天然深钻。

       雁荡山,不仅是个世界地质公园,而且还有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开山凿胜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我没来雁荡山之前,就搜集过历史上文人墨客描述雁荡山的佳作,谢灵运、贯休、沈括、苏轼、徐霞客、康有为、张大千、沙孟海、潘天寿、郁达夫、郭沫若、邓拓、舒婷等都留下了诗篇和墨迹。 沈括在《梦溪笔谈·雁荡山》开篇称“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唐代僧人贯休赞“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苏轼誉“二华行观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 康有为叹“雁荡山水雄伟奇物,甲于全球”。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赞叹:“欲穷雁山之胜,非飞仙畸人,不能瞰其肺腑”;郁达夫的《雁荡山的秋月》、峻青的《雁荡奇观》、舒婷的《除却雁荡不是山》等等都给我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现在能借助这些名人佳作,慢慢地去体会雁荡山的魅力。

       雁荡山以峰,嶂,洞,门的奇秀造型而称胜。进入雁荡山景区主景区,道路的两旁古木参天,群峰峥嵘,怪石嶙峋,洞幽泉清,不愧为“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东南第一山”等美誉。 雁荡山的主要景区有八个,尤以大龙湫飞瀑、灵岩飞渡、灵峰夜景的“雁荡三绝”最为著名。由于小车司机是直接送我们到大龙湫景区的,那就先游大龙湫景区。大龙湫在三绝中又被认为是独占鳌头。南宋楼钥有诗云:“北上太行东禹穴,雁荡山中最奇绝。龙湫一派天下无,万众赞扬同一舌。”可见在宋代,大龙湫便已扬四海。我们在大龙湫景区的一间卖食物的小店买了几个熟红薯、熟玉米和其他一些当地小吃,由于时间比较充裕,于是我们坐下来慢慢品尝。

       小店老板很健谈,我们随便问了一下大龙湫景区有什么看的,小店老板便口若悬河地讲起了大龙湫。他说,大龙湫飞瀑是“奇绝”的。它的奇绝表现在形态上,因时而化,依序而变。盛夏季节雷雨甫歇,大龙湫是一条奔腾不羁的白龙,从半天里探出身来,夭矫于空中,轰雷喷雪,吼声震天,百米之外,振聋发聩。游人在几十米外,犹能感受它飞花溅玉般的水珠。山寒水瘦的冬日,大龙湫收起白练银绸,只撒出一斛龙宫珠玉,大龙湫散散落落,有风吹过,这一斛珍珠就随风而去,上下飘荡,如遇晴阳高照,这项链似的瀑布就幻化成绚丽的彩虹,闪闪烁烁,明明灭灭。 一冬少雨,过了立春还是雨少。大龙湫没有了夏日的狂态,没有了冬日的闲态,只剩下春日的慵态……。天哪?这那是开店的小老板,他对大龙湫的描述讲解,仿佛他是一位十分称职的导游或者是一位语文老师。

       等不及了,听了他眉飞色舞的介绍,我们便起身要去景区亲眼看看。堂客顺便问了一句“老板,你的第一职业不是做生意的吧?”他接着说“对,他不是做生意的,这个小店平时是他老婆打理的,他是一个中学语文教师,今天是星期天,他老婆回娘家去了,他便过来顶位。”哦!原来如此,怪不得他这么能说。我们准备离开时,小店老板说你们这次来的不是时候,雁荡山景区已经有两个多月没下雨了,很干枯,瀑布没啦!看不到他所描述的景象,不过你们可以进去看看剪刀峰、马鞍岭、芙蓉峰、经行峡等地看看。听他这么一说我们的心情原来性致勃勃,一下子就回到了“冰点”,十分十分遗憾,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却看不到景区的精华。不管怎样,即来之则安之,还得继续我们的行程吧!我们买了进入景区的门票,正式进入了大龙湫景区。

       我们循溪左行,见前面有千仞绝壁成嶂,有一巨石平展壁立,状如石碑,即石碑峰。溯溪而上,有竹桥架溪上,桥上置茶花一盆,红花灿然。前面峰峦中一峰独竖。山峰巨石尖耸,一道裂隙从上贯下,有如巨斧劈开,形成两片。一片较粗,一片较细,如剪刀双刃,孤撑云表,此即剪刀峰。剪刀峰的光怪陆离引得一些文人墨客特别关注。如,明代文学家王思任在其《雁荡记》中这样描述剪刀峰“分开千仞,欲剪青天者。峰顶处石稍有弯曲,有如合而未张的蟹螯,所以明代张肃之易其名巨螯”。清乾隆年间袁枚有诗诵道:“远望双峰截紫霓,尖叉棱角有高低。倘非山里藏刀尺,那得秋云片片齐。”让人惊奇的是,剪刀峰后又有一峰高耸,山顶尖峭呈锐三角形,此即天乐峰。若适值天气阴晦,山顶阴云弥漫,如烟腾空。青灰色的石壁上寸草不生,山脚下树木葱茏簇拥,衬托得山峰愈显高耸。

       山形随步移变幻,向时山上部左侧如蟹螯者,从此处仰望却又形如啄木鸟,正伸出巨嘴,啄咬树木。再前行,又变成熊的形状,正憨态可掬地昂首向爬行。及至走过后回望,那还有什么剪刀的形状,而是变成了一根擎天石柱,所以她又有“玉杵峰”、“天柱峰”的别名。路边指示牌上面标着“桅杆峰”,一看可知为新起,虽然比起剪刀峰名称略少新奇,倒也名实相符。前面见有“一帆峰”的指示牌,回首一望,擎天一柱又变成了海上风帆。此真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如戴名世所说:“大抵雁荡诸峰,巧通造化,移步换形,其名字因象取义尚多有之;而路穷径塞,蒙翦于荆榛荒草之中,其奇未出于人间者亦不少也。”

       我们边走边拍照,一会儿用相机拍,一会儿用手机拍。堂客喜欢用手机拍,她说用手机拍照发微信方便,我喜欢用相机拍,因为用相机拍摄的效果比手机好,优势互补吧。边拍照边观赏美景,由于我们是自由行,不受时间限制,所以感觉不太怎么辛苦。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芙蓉峰,芙蓉峰位于西内谷和西外谷交界处的东岭北面。明人何白有“江上百里见芙蓉”之句,正因此峰高耸云霄,故特别引人注目。早在南北朝时,在《谢康乐集》中就有“芙蓉渚有耸石头如初生芙蓉,色皆青白”的记载。在北宋编纂的第一部全国性的地方志《太平寰字记》中也有“芙蓉山……森然如芙蓉,红赤相间,因以为名”的记述。

       也正因此峰高大凌空,人们在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它。比如在离大龙湫里停车场200米处从山凹向右仰望,或从罗汉寺村中 向西仰望,就能看到它的不同形状,在东岭和石门一带,也时而可以看到它的各异的丰姿。最理想的观察点,还是在马鞍岭上,可见一峰特立,峰顶翠石参差不齐,如新蘖初发。在连霄岭回望,此峰如观音朝北跌坐,前有二岩似童子和净瓶,因此又名观音岩。清人方尚惠的《芙蓉峰》诗把它写得很美丽:“云间峰朵朵,锦绣似芙蓉,不待秋风起,花光映日红。”读之,可令口舌生香。时间过得很快,快到中午十二点了,堂客说要去看另一个景点,我摊开在大龙湫景区门口买的《雁荡山旅游地图》,商量了下一个游览的目标是方洞,我们下山来到了大龙湫景区公交车站,等候开往方洞的公交车。

       方洞景区位于灵岩,从山脚下有电缆车直通方洞景区,堂客感觉比较累,她说她不去方洞景区了,在山脚下等我,我只好一个人去,我决定不坐缆车上去,而是选择从一条上山的小道上去,用了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就爬到了方洞景区。方洞景区,生得整而不欹,洞内有三处滴泉,积水可饮。洞口有百余米的栈道,在绝壁中架起,险峻非常,许多人不敢尝试,近年筑以栏杆,才有安全之感。

       从小道上去方洞景区一定要经过一座铁索桥,我走在铁索桥上,摇晃得很厉害,不敢往下看,只能将眼光直视前方,站在铁索桥两端往远处看,雁荡山的景色的确很美,我自然不会放过拍照的机会,我仅拍风景名胜不完美,找个人帮我自己拍几张个人形象的照以作留恋,我看了看旁边的一对大约三十多岁青年人在互相拍照,就叫那个男的帮我拍几张照,那个男青年爽快地答应了,还时不时地提醒我拍照的姿势。经过一段时间的交谈,我了解到这对青年人是一对夫妻,十多年前来到温州一家工厂打工,干了几年,自己出来做老板,开了一间做塑胶的工厂,工厂越做越大,现在工厂资产已经达八千多万元,工人也有好几百人,更让我感到惊奇的是他们还是我的湖南老乡,他们在温州买了洋房和小车,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的成就,了得?佩服佩服。

       过了铁索桥不远处沿栈道过去就是方洞了,它原名红岩洞,整个景点就是以这个洞而得名的,在北宋的时候这个洞叫红岩洞,因为洞口上方的岩石曾暗红色而得名的,大清同治年间,这个洞被改名为慧性洞,因为有个道号为慧性的道士在这里修生养性,后来改名叫方洞是因为老百姓们在马路上看过来整个洞四四方方的,所以呢,就一方得名改名叫方洞了。里面是依洞而建的一个寺庙,左侧有莲台峰、老寿星诸景;洞口顶上偏右有鸳鸯一景;仰望洞口,有岩如神雕向外振翅欲飞。看完了方洞,男青年老乡问我是否下山,如果要下山的话就坐他的车下山,他的车停在山上的停车场。原本计划是步行下山的,考虑到节省时间,多看一个景点,还有堂客还在山下等我呢!于是,我就坐老乡的车下山了。

       来到灵峰景区,有几个胸前挂着导游牌的自称是导游的男女走过来,争着为我们当导游,我们说谢谢你们,我们不用导游服务,我们有一张旅游地图就行了,他们见我们态度坚决,也只好作罢了。 灵峰为雁荡山的东大门景区,总面积约46平方公里。它以悬崖叠嶂,奇峰怪石,古怪石室,碧潭清润而著称。与灵岩、大龙湫并称为雁荡三绝。景区内层峦叠嶂,奇峰环绕,千形万状,美不胜收。灵峰夜景,移步换形,变幻多姿,妙不可言。两大奇洞——观音洞、北斗洞为游人所必至。合掌峰是雁荡山的代表景观之一。峰内的观音洞建有九叠危楼,建筑极具匠心,与天然洞穴之美融为一体,为雁荡山第一洞天。

       观音洞隐于合掌峰中,洞高113米,深76米,宽14米,洞中累有九层楼阁。太阳正照洞底大殿,每天才数分钟。观音洞为雁荡山第一洞天,深藏玄机,经年香烟缭绕。此外,曲折幽奇的灵峰古洞,深广幽邃的东石梁洞,惟妙惟肖的接客僧和碧波荡漾的石门潭等都使游客流连忘返。天色渐晚,面对这青山叠峦,意犹未尽,不忍离去。可是,下山的路还很长,归途中,路遇景区护路人,默默无闻的在清扫着道路上的瓜皮落叶,一只全身以雪白色为主的大狗静静的躺在护路人的身旁,看它那悠闲自得的模样,仿佛它就是这山林中的一花一草一木。

       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如果是天气晴朗时, 游灵峰一定要看夜景,这才是雁荡山的精灵所在。白天看似普普通通的山峰,到夜晚都披上神秘的盛装,惟妙惟肖,如入仙境一般。我们本来打算在灵峰过夜,看看灵峰的夜景,还要看看其他景点,但是由于前一晚,在台州住的酒店蚊子多,堂客没睡好,她不想在灵峰景区过夜,要赶回宁波。没办法,我们只能买了雁荡山至宁波的动车,匆匆地结束这趟雁荡山之旅,实为遗憾。

       再见!雁荡山,我们还会再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