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锐 ||【评论】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读赫崇明《晋祠游记》

 白水之湄 2021-10-11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读赫崇明《晋祠游记》

              文/何锐

梁实秋认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他的作品中,绝无掩饰的可能,提起笔便把作者的性格纤毫毕现地表露出来。

赫崇明文字的源头,是他明睿豁达的天性,加之诗人般的洒脱浪漫。他的文字在清新中不失厚重,于细腻中又见深邃。

这在他的游记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且不说游记中,山水亭台的描摹,如工笔般细腻绝美,单就文字中深刻的思想、一川一景的人文典故,已经让人回味再三,手不释卷。

赫崇明尤善写雨中游记,诸如《雨中漓江》《雨淋镜泊湖》《雨中登凤凰山》《烟雨江南小镇》等等。

雨中的山川浩荡,大河滔滔,及至江南的烟雨空蒙,如诗如画,读来仿佛人心中的每一处干裂都被浸润。


初看《晋祠游记》这题目,似十分普通。

心想晋祠无非是古晋一处名胜,有些历史典故罢了。岂知开篇,已如展开一幅江山烟雨图。 

“纷扬的雨丝,斜斜地飘洒在窗玻璃上,车窗外的景物,瞬间都变得朦胧、梦幻…….单青先生的泼墨山水画《烟雨晋阳城》真实展现于眼前。”

“路两侧方方正正的田畴里,稻菽青葱,麦田泛黄的景色,还有农人披着蓑衣,远远地站在田埂上忙着什么……远山,近树,小桥,流水,人家”。

远山的清黛,稻田的浅绿,披着蓑衣的农人,空蒙的雨丝,钟灵毓秀的美景与清新雅致的风物,呼之欲出。

这样美景中的晋祠怎不让人心向往之!


远观晋祠,“西有山峦横亘,东有汾水长流,殿宇楼台隐约在山麓林梢间,层层展现,次第烘托,借天然地势,携河水俊观,浑然形成一处集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相交织的风景。” 

让作者想到宋人欧阳修的诗句“行人望祠下马谒”、“郁郁古柏含苍烟”。

晋祠经历千年风雨沧桑,依旧美轮美奂。

至此,晋祠八景之首的“望川晴晓”不觉间跃然纸上。

作者又从晋祠的由来说起,巧妙地将“莲池映月”、“古柏齐年、“悬瓮晴岚、“大寺荷风”串联其中,娓娓道来。

历史经纬交替,从西周至唐宋。空间疏密有致,由圣母殿至关帝庙、唐叔祠、圣禅寺。

人文与天然结合——“晋祠水流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悬瓮之山,晋水出焉”;情感与理性交融——“手扶玻璃勾栏,极目远眺,晋祠全景,尽收眼底。一时间,天低三晋,云横山间,穿越时空,穿越年代……

晋祠在读者的眼中已不止是平铺直叙,而是立体生动,如身临其境一般。



一条江河、一片土地、一处风景遇见不同的人,便有了不同的情怀,它们同样需要“懂得”。

作者笔下的晋祠,既有着莲池唐槐的清澈高峻,又饱含千年沧桑的睿智与安详。

“大自然不单单是人类物质生活的源泉,也是人类心智交流的载体。”

让我想到禅宗的三重境界之第三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哗众取宠的无谓感叹,唯有洞悉世事后的返璞归真,让人读来余味无穷。

这也是赫崇明的所有作品共同的特点。

我相信,他笔下的每一处风景,不止是用双眼去看过,而是用心去读过。

何锐  

笔名素衣,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朗诵协会副会长,哈尔滨市双城区朗诵协会会长。
已出版散文集《故园黄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