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一样的石油情怀

 东营微文化_ 2021-10-12

不一样的石油情怀

——外闯西部钻探随笔

作为一名油二代,我对石油行业有不一样的情怀,对油田的发展史也有浓厚的兴趣,对石油精神更是崇拜有加。
进入新世纪,油田渐显疲态。为此国家实施了资源优化整合战略,石油国企改制,胜利油田也备受冲击。在产量下降,人员过剩的大背景下,在油气井下业中心号召劳务输出到长庆油田时,我本着为单位创效、加深体验油田精神的想法响应组织号召积极报名参加。今年9月13日,经项目部安排,我来到了西部钻探。到这后,我无时无刻不被这里的人们感动着。他们来自一个英雄的团体——玉门油田。
1957年12月,新中国宣布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玉门油田建成。玉门油田是我国石油的种子,胜利和大庆都是玉门的油田队伍打出来的。王进喜最早也是从玉门到大庆的,胜利油田的骨干职工技术人员也是从玉门抽调而来,胜利油田第一井“华八井”也是玉门老油田带领开发的。作为中国最早最大的油田,玉门油田曾经创造过无数的辉煌,为各大油田的开发和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融入了他们以岗为家的生活,参与了他们顾全大局的工作,见证了他们艰苦奋斗的经历,感受了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也亲眼看到了新时代的玉门人是如何继承老一辈的传统如何扎根大漠英勇奋斗的。
这里很小,小到遍地的采气树;这里很大,大到遍布沙漠戈壁,一眼望不到尽头。荒原、井站、工地、采气树,这里的每个角落都刻著着石油人艰苦奋斗的历史。
在这片沃土上,一代代石油人高举红旗,高唱“我为祖国献石油”,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没有房子,建干打垒;没有汽车,人拉肩扛;没有吃穿,自力更生。他们铆足劲头向前冲,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讲大局、讲奉献的精神从未松懈。
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每当听见《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歌曲,心中就会升起一种豪迈。每当我看见石油工人那橘色的身影,我的内心总会泛起无穷的敬佩。如果没有前辈们的艰苦创业,就没有玉门、大庆、胜利今天的稳健发展;如果没有前辈们的兢兢业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他们在平凡岗位上描绘闪光人生。
现在,我也置身油田工作岗位,更加真真正正体会到铁人精神不朽的力量。这力量,源自我身边那些平凡的岗位员工。
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数十年如一日扎根一线,默默坚守,立足岗位,刻苦钻研,靠辛勤劳动承担起油田油气生产的重任。
他们是普通工人,是生活在大家身边最平凡的人;他们干的是很具体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但他们却在平凡中闪光,让人感动!
因资源枯竭,经济萧条,不仅是年轻一代不愿意留在玉门,不少油田中老年职工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在玉门就业生活。目前,这里人员严重不足,一个人当两个人用。
为了更有效的资源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国家把西北五省的钻井合并,成立了西部钻探,西部钻探是玉门油田的延续。我所在的运输一公司长庆项目部就是为西部钻探援建值班服务的,长庆项目部和多个单位有合作,比如中国石油油苏里格运输公司、中油运输公司、华北采气、中海油采气,还有中国石油运输公司一公司。
玉门油田多少年来依然保持着军事化管理,保留了石油师的作风。每天早上在集合、排队,在稍息、立正的口号中开始着一天的工作;在现场他们雷厉风行,从早上七点半开始,忙完野外工作,回来还天天加班到十点;这里没有班后的灯红酒绿,没有城市的纸醉金迷,而有的就是挑灯夜战,为明天的生产运行做好工作,提高效率。
为了一口井的生产,大家闲暇之余也讨论,他们所在的区块都是长庆油田要放弃的区块,在这些区块谋求发展,为了挖产量,挖潜,每天跑井,在井上蹲守着采集数据,并针对每口井指定措施,回来研究方案加班到晚上十点以后是常事。曾经我笑着开玩笑,这井是自己家的么。但是得到的回答是以岗为家,我们是玉门出来的,要让玉门延续下去,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使命。听完我瞬间泪目了。
我熟悉的杨主任,因为一口井出液,为了排液,不影响第二天的气生产,在戈壁滩,整整蹲守了一个晚上,直到把液放完,才回到驻地。
这是一个新片区,不管是年轻的还是老职工还有技术员,都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积累经验。很多不会采气从别的岗位转过来的工人,向之前采气厂的以及各种外包队伍的技术人员学习技术,包括应急处理、生产维护、保障、地质、工艺各方面知识,目的就是给单位创效。对采气厂的技术人员经常不耻下问,做到干一行精一行,他们中间有对工程非常精通的,到了新的领域,依然从头开始从新学习。
因为这里大部分是长庆油田废弃的井,为了保证长期效益,避免破坏性开采,很多井都是定时开启,有些井数字化设备缺失,只能人工开井,后续针对每口井的产量进行摸排,并最快速度制定出详细的开井时间,并建立台账,对能救活的井,积极和技术人员研究,采取措施补救。因为地处内蒙,每口井的间距都非常远,三天要跑遍70多口井,每天光跑井的路程能到300多公里。
有石油人的地方就有玉门人的身影。
李鲜哲,一个90后作为玉门的油二代,之前一直从事站上的工作,现在的动态分析,为了每口井的数据采集,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但是当他接手之后没有因难而退缩,而是一口井、一口井扎实地跑着,记录着每一个数据,回来之后在这堆繁杂的数据里面寻找规律。不懂的翻书、百度,或者想尽一切办法找会的人问,哪怕是朋友的朋友。用他的话说,上学的时候都没这么认真。我问他,你觉得值吗?他说,上学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份责任,现在工作了意识到这份责任的重要性了,哪怕不会从头开始学,也要拼,现在技术在不断更新,想要不被淘汰,我们只能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才能赶上社会的发展。
王庆国,作为一名老石油他经历了玉门到吐哈油田,到西部钻探的变迁的全过程。年近五十的他,之前一直在工程板块对于钻井,大修,小修,压裂等技术非常精通。后来又在监督部门,对于采气他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完全是一个新人。但是他没有放弃,工作调整后没有抱怨,只能从头学起,给年轻人树立一个榜样,随身不离笔记本。把看到的,听到的,各项数据,一笔一划地记在自己的本子上,有不懂的回来追着年轻人问,每天也和年轻人一样风里雨里跑一天的井。晚上休息了时不时地拿出他那个小本一遍遍温习着,熟悉各项数据,以及各种新的知识。像极了当年石油师集体转业,从拿枪的手来握住刹把子那种感觉一样。
此前,对于玉门油田精神,我也仅局限于喊口号、看书、看新闻、听故事。来到了西部钻探,看到玉门油田依然保留着最早石油师的传统传承以及作风,我深深地被感动着,并且对石油精神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悟。
我们要继续秉承老一辈的石油精神,秉承玉门油田精神,牢记传承和使命,为打造百年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简介:才让旦增,男,32 岁。胜利油田职工,初学写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