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石塘观赏门联

 窗前有树905 2021-10-12

分布在小渔村中,与石屋交相辉映

温岭石塘素有“画中镇”之称,这里有独特的民风习俗,富有海洋文化气息,门联蕴藏之丰富,是渔村最为朴素、本真的文化表现形式,是石塘人文精神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很高的欣赏价值和史料价值。

门联,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言简而意深。每副楹联,都反映精辟的典故,蕴含深刻的内容,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门联对称押韵,每句少则五言,多则十数言,文采飞扬,书法纵横,洋洋大观,与石屋交相辉映,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

“规格”最高的门联

从数量和风格来看,要数此镇箬山陈和隆旧宅的门联“规格”最高。

该建筑系渔村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民国建筑,旧称“海滨庐”,该宅大门两侧都装饰着门联。如,正大门“旧德溯东湖俭勤世守,新支衍箬屿义礼家传”。青石对联,以汉隶平雕,刀工精细。由晚清优行廪贡生汤国琛题写,汤国琛曾任青田县学堂监督,资政院秘书厅秘书等职。民国后,任浙江第一届省议会议员、审议长,浙江省实业厅秘书长,复历任淳安、黄岩、常山等县知事。遥想当年,陈家托人题联赠墨真是煞费苦心,实感不易。“东湖传嫡派,南箬发荣枝”是陈和隆旧宅的正门联,因政治运动早就不翼而飞了,现只能在老辈人的回忆中抢救回来。此对联中提到“东湖”两字,陈氏祖先来源于福建惠安东桥镇东湖村,迁徙至箬山开枝散叶,但对老家还念念不忘本。既然先祖是闽南人,门联上也就处处透露出闽南消息。旭升楼东边门联“沧海列层楼,堪为蛟龙栖息;青山多古意,聊容卧虎藏身。”下联现已漫漶严重,门额青石上刻有“戬穀罄宜”四字,源自《诗经·小雅·天保》,大概意思可以理解成“与人为善,顺应自然”,也可以理解为仁者爱人、与人为善、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利济天下、和谐万物。旭升楼西边门联“起凤腾蛟,临海陬四层杰阁;雕龙绣虎,□□□□□□□。”上联余个别字笔画还清晰,下联漫漶严重,横额刻有“福禄来崇”,四字源自于《诗经·大雅·凫鹥》“既燕于宗,福禄攸降;公尸燕饮,福禄来崇。”振声庐阳台门联“金谷风和,兰馨桂馥;玉屋日暖,鸟语花香。”门联题刻虽无落款,但从三楼阳台围栏中间镶嵌的青石匾额中可见到,由名家题写楼名“振声庐”三字,旁有“壬午冬月”(1942年)纪年落款,见证该幢建筑的建造时间。陈和隆在景色秀美的石塘海边“第层楼、建杰阁”,造起了这座冠绝其时其地的宅第,既可“远望渔船风帆沙鸟,无不毕陈于前,洵足乐也”,这样的生活,可不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家风祖训式的门联

再如,里箬村庄厝门联“谨守家规莫先崇礼,宏开基业俾后炽昌。”横额“福自天来。”

该幢房屋于上世纪80年代因火灾而毁,现只剩门厅还保存完好。“汾水溯渊源,长绵世泽;仙乡凭卜筑,丕振家声。”横额“爰适我居”,这是水仙花岙郭氏门联,对联没有留下书写者姓名,体现出郭家搬迁繁衍的历程及世系由来。

追寻历史,追溯渊源,穿过悠悠的岁月,感受先人留下的痕迹,不免油然而生一种感动,那是对家族香火绵延、文化火种不灭的敬佩。

东海村小门头陈氏门联“节俭家风仍守旧,崇隆景象特维新。”横额“克绳祖武”落款“民国癸亥年秋月陈肇裘建。”

新村村林宅门联“积德日新,门容四马;家风如旧,庭植三槐。”这些题联刻字,饱满凝重,独具匠心,内容大都与家风祖训有关。

由于石塘人在海洋渔业的特殊环境中,炼就渔民的特殊性格,长期而艰险的海洋生活使渔民形成了一种粗犷、豪放、直率的性格。渔民大多胸襟开阔,断事干脆,顽强刚毅,直率豪放,聪慧朴实,耿直坚强。却又有固执己见、不听劝勉之嫌。这些门联言疏而意切,词短而情深,无非是家人希望常以此为戒并共相规戒。从精神层面维系着家族的统一和团结,闪耀着家族文化的光辉,非常值得家人学习和借鉴,渔家子弟的成长都离不开这家风祖训的熏陶。

富有古韵的门联

“凤翥丹霄,鹤巣瑶岛;云笼翠篠,露浥芝兰。”横额“瑞月光临”。这副镌刻在海滨村半山腰张显凤家的门联,大门坐北朝南,高高的台门,显得很是气派。

林山华家台门联“汇海登堂,新其爽塏;傍山结屋,启我门墙”“曲水流觞,遄飞逸兴;好山排闼,盛领清晖。”由松门南门街刘镜秋撰,却有另一番境界。

小沙头村岭头郑氏门联“画栋连云,光增旧业;华堂映日,彩焕新居。”横额“福曜临垣”。气韵流畅、风格秀媚。据传,由石塘秀才郑殿魁所撰。

还有打爿岙杉行里、中心村民居、东角头民居等等,这些老门联大都是百十年历史之物,虽然历经风霜,有的已然斑斑驳驳,老脉纵横,但仍不失其本色,反而更凸显出历史的厚重和诱人的古老风韵。

林作标 文/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