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国勇/激战前的烙饼(散文)

 读在现场 2021-10-12

1944年4月到6月间,日本侵略者做垂死挣扎,发动了河南战役。面对强敌,国民党部队全线溃退,导致豫西地区沦入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危急之中,八路军派出了由精锐部队组建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来到豫西,建立起了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根据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抗战故事写的系列散文《豫西,豫西……》发表在《嵩山风》杂志,《激战前的烙饼》是其中一篇……

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司令员皮定均带着司令部机关、电台和警卫连的两个排顶风冒雪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回到登封东南部箕山一带的白栗坪时,日本侵略者、国民党顽军以及地方民团联手已经把白栗坪包围得铁桶一般,准备彻底消灭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

对惨遭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军蹂躏的豫西的群众来说,白栗坪就是他们的希望。1944年10月1日,皮定均率领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来到白栗坪,开明士绅李如松老先生被八路军严明的纪律和坚定的抗日决心所感动,捐献出了他家的四合院作为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的临时司令部。在这里,一道道抗日的指令发出,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这里,一道道减租减息的“倒地”命令发出,保护了群众的利益,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既得利益。豫西抗日根据地在对敌斗争中取得的一个个胜利获得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好评,连国民党主办的《中央日报》也不得不称登封是“河南抗日红都”,白栗坪就是红都中的“小延安”。这一切,都让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恨之如骨,恨不得把白栗坪这个“小延安”扼杀在摇篮之中。他们一拍即力,暗通款曲,四面出击,拟定了向白栗坪发动偷袭的所谓“三路合围”计划,把白栗坪包围了起来。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高山上的是国民党登封县党部书记长杨香亭的特务武装,西面的是当地土顽分子梁敏之胁迫下的武装农民,东南两面的是临汝土顽席子猷胁迫下的马峪川的武装农民,北面埋伏着从登封城内出来的日本鬼子,准备趁混战之机突然袭击,打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一个措手不及。

这一切,高度警惕的皮定钧已经有所察觉。过去,在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外出打击日本侵略者回到白栗坪时,都会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如今,大家看到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却躲了起来,即使是比较熟悉的老乡也是吱吱唔唔地不愿多说话。到底发生什么事了?皮定钧心里多打了一个问号。不过,时值国共联合抗日的紧要关头,即使再仇视共产党八路军,国民党反动派也不敢做出亲者恨、仇者快的事情吧?没想到,他们真的这样做了,还和日本侵略者勾结在一起。

这天,是1944年10月23日。皮定钧带着队伍第二次走进了白栗坪,走进了曾经作为临时司令部的四合院。院子的主人李大娘看到皮定钧带队伍回来了,就快步院子里迎了出来。但是,当皮定钧和李大娘的眼神相碰在一起的时候,皮定钧心中就是一沉:往日里热情相迎的动作显得有点生硬,声音也没有那么响亮。李大娘悄悄地把皮定钧迎进了家,给皮定钧倒了一碗茶水,拿出珍藏了多年的一坛白面,和好面后,就忙着到灶下去给皮定钧烙烙馍去了。

李大娘出去了,皮定钧坐在那儿喝着茶水,想着在路上的遭遇,想着群众躲躲闪闪的动作,心中疑惑万端;李大娘边流泪边在灶房里烙着馍。她知道一场大战很快就要来临,不知道多少战士们要为了人民群众奉献出热血和生命。就这样,四合院里非常安静,只听到竹椑子在鏊子上翻动烙饼时发出的哒哒声。在走进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的司令部之前,皮定钧就把司令部机关、电台人员隐蔽在小山旁边的沟里,加强了戒备,架起了一挺机枪时刻准备着应对敌人的来袭。很快,这种大战即将来临时的安静被李大娘打破了,她端着一馍筐的烙饼走了进来,眼里流着泪对皮定钧说:“皮司令,吃吧,吃饱了,打鬼子!”

激战前的烙饼表现出的是豫西群众对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的有力支持,更是大战来临之前人民群众不畏生死的决心。同时,也表明了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坚定的抗战信念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更是军民一家亲的典范性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在政协河南省委员会编辑的《河南文史资料》以及《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有着翔实的记录,皮定钧还用充满了深情的笔墨写下了《回到我的“故乡”白栗坪》,发表在1960年第九期的《奔流》文学杂志上,专门叙述了李大娘为革命做出的贡献。2021年4月4日,清明节,我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队伍来到了位于登封市白坪乡东白坪村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司令部驻地纪念馆,祭奠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奉献出青春和热血的英雄们。这是一座具有豫西特色的四合院,房屋大多由石块垒就,历史的风云在这些陈旧的房屋墙壁上留下了厚厚的苔痕。春天的细雨刚刚下过,一些青青的草开始萌发,墙角处的一株荆棘还开了一朵稚黄的花,让人忍不住蹲下来细细地观察,用心灵和黄花对话。一棵高大的古槐树如守门的将军护卫着这座见证着沧桑岁月的庭院,嫩嫩的槐芽在早春的风吹抚下悄悄地萌生,一抹抹的新绿溢满了白坪村的角角落落。四合院分前后两处院落,穿过门洞走进四合院时,岁月陈旧的风声刮过在耳边呼呼作响。站在院落中间放眼望去,处处弥漫着古朴厚重的韵味,遥远的历史不分说地扑面而来。在讲解员的介绍中,透过历史的硝烟弥漫,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为解救人民于水火同侵略者浴血奋战的画面在我们面前慢慢地展开……

从地图站看,可以看到箕山位于登封、临汝、禹县三县的交界之处,把三县紧紧地连在一起。尽管山势不高,却是岭峰不断,沟壑相连,林木茂密,其地形复杂,可进可退、易守难攻,非常适合打游击。因此,皮定钧才把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司令部设在了白栗坪村。在皮定钧带队伍出去打击日本侵略的时候,国民党登封县党部书记长杨香亭、地方恶霸梁敏之的土顽队伍来到白栗坪村,宣传他们曲线救国的理论,说共产党“共产共妻不可靠”,谁要是再支持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就“杀人灭门”……

李大娘原名叫王大妮,是李如松的本家三嫂。这是个非常坚强的女人,做事儿有主见,更是个明事理的女人,在群众中有着很高的威望。受土顽队伍的恐吓,白栗坪的乡亲们都跑到远处的山里躲藏起来,同样,李如松也带着家人离开了白栗坪避祸。李大娘自报奋勇留在家里看家,真实的目的就是等待着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的归来,要给皮定钧报告信息。

就这样,通过李大娘的介绍,皮定钧弄清楚了国民党反动派勾结日本侵略者企图消灭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的阴谋,也弄清楚了他们埋伏的大致位置,更弄清楚了国民党反动派土顽部队的作战实力——主要靠驱使武装农民作盾牌进攻、作战。为此,皮定钧决定派出专人向冲锋在前的武装农民喊话“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战士们一边瞄准国民党反动派土顽部队射击,一面高声喊让群众快躲起来。同时,集中力量向悄悄运动的日本侵略者开火,既消灭了日本侵略者,又向群众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勾结日本侵略者的阴谋。群众认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真实意图后,再也不愿任人驱使了,更不愿意为他们卖力了,战场形势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就这样,战场双方僵持在那儿谁也没有办法进行突破。后来,借着夜幕的掩护,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突出了国民党反动派勾结日本侵略者设下的重重包围。

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以警卫连两个排的力量突破重围,进一步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勾结日本侵略者的真实面目,也让他们感受了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的强大的战斗力,从而稳固了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地位。1945年2月26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在白栗坪宣布成立了由王树声任司令员,戴季英任政委的河南军区和中共河南军区党委。在中共河南区党委和河南军区的统一领导指挥下,陆续进入豫西的八路军六个支队对日寇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武装斗争,粉碎了日、伪、顽军的多次“扫荡”和“围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作者简介:


贾国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行为证据》杂志社主编,新媒体《行参菩提》创始人。著有长篇小说《测出的不仅是心跳》、《谜底就在现场》、《致命谈判》、《命案现场》、《神探》、《大测谎师》、《市长命案》、《市长夫人》等,以及散文集《立地成佛》、《心止即岸》、《行参菩提》等。创作、投拍了《命案现场》(20集)、《捕狼人》(20集)、《完美指控》(30集)、《博弈》(30集)、《糊涂县令郑板桥》(36集)等电视连续剧、系列剧多部!


新媒体《行参菩提》自20142月上线,目前已经有固定关注读者近80000人。圆满举办了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每日按时推送的“【金榜题名】全国报纸副刊散文一览无余”栏目已经成为行走散文界的新媒体金牌栏目。

关注《行参菩提》公众号(Ipjgyxcpt),行走祖国大地,尽揽山川秀美!这是一本免费的行走散文新媒体杂志,每天都有新推送,每天都有心不同。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投稿同时请配发个人近期生活照片和创作简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