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春路

 挑燈看劍r7wtm5 2021-10-12

图片

       老街原来的名字叫南门街,街路的一头连着南门古,一头连着春城楼,1927年老街辟建,有了一个新名字——南春路,从那时起,这个名字就深深烙刻在每一个南门人的心里。

图片

         南门古原来有一座城楼,城楼上挂着一块牌匾,写着“薰风自南”。路的南面也有一座城楼,叫春城楼,城楼上挂着一块牌匾,写着“春满南瀛”。路的北面是昔日的府城,城里座座牌坊林立,是繁华风流的地方。路的南面是下寺乡,这里有着池塘,石桥,田野。南春路是连接乡村与城里的交通要道。

图片

        南春路两旁分布着58条街巷,一些巷子的名称,记录着曾经的历史过往。

        娘仔坟巷:在今永泽园小区内,昔日有一座坟墓,称为“娘仔坟”,清朝年间,有一个名叫“许淑真”的女子留恋外婆家风景悠美,所以留居在此,后来染病身亡,埋葬在此,坟墓所在的巷子称为“娘仔坟巷”。

        旗杆夹巷:南门外“油车林”先祖林飞鹏中武举人,后人在其家门口立旗杆纪念,巷子的名字也就叫作旗杆夹巷。

        永敬巷:因巷中有林氏永敬堂而得名。

       六房祠巷:因巷口有谢氏六房祠而得名。

       牛肉巷:因昔日巷子售卖牛肉而得名,现改名为永春南路。

       九龙宫巷子:因巷中有九龙古庙而得名。

图片

        南邦巷:因昔日巷口有“式是南邦”石坊而得名。牛屠巷:当年巷中曾有牛屠一间,巷因此得名。

        江夏里:此处为黄氏族人聚居,黄氏郡望江夏,因此称为江夏里。

        新亭巷:清末,郡南人谢安臣举人出身,后任福建长乐县知县。谢安臣其父早丧,其母青春孀居,教子成才,为纪念谢母,南春路中段建“节妇坊”,因亭为新建,故名新亭巷。

图片

         陵溪里、致和巷、锦仁里、东兴巷、新富巷、太公巷、太平围、青龙庙巷、三民巷、三山巷、三枋灰墙巷、广文里、嫦宫巷、文堂巷、书斋巷、南围内、南大巷、西巷、石珠巷、上东巷、柳厝埕巷、亚叉巷、八卦巷……

图片

在南春路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未有谢氏先有郑,花红柳绿四大姓,中间一撮毛”。说的是当年最先来到南春路居住的姓氏有郑、谢、花、洪、柳、陆、毛等族人。其中谢氏先祖养心公乐善好施,称为“布衣先贤”,谢氏枝繁叶茂,成为远近闻名的强宗盛族,人称“南门谢”。

图片

后来,吴、林、莫、庄、罗、许、陈、庄等姓氏也相继迁入,各个姓氏杂居其中,亲如一家,留下了一个个地名:吴厝内、油车林、莫厝、庄厝内、罗厝内、黄厝内、许厝围、陈宅巷……

图片图片

南春路一年中有三次“闹热”,分别是正月营大老爷二月营上帝爷,三月营关爷。营大老爷是一年中最为热闹的日子,往日宁静的街上摆设了大大小小数十个神前,挂起了对联和彩标,演起了纸影戏,前些年还未禁燃鞭炮之时,到了闹热的晚上,鞭炮声此起彼伏,烟花点燃了夜空,香烛味,火药味,混着喜庆味,南春人用虔诚的古礼和朴素的方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延续了祖辈留下来的有神生活。

      在南春路的“营老爷”,我们没有敲锣打鼓,没有鞭炮齐鸣,没有威风凛凛的抬神出游。在深夜,你会看到一支队伍,静悄悄抱着三幅神像匆匆走过,南春路的居民站在路旁焚香祷告,这种独特的游神方式已经在南春路延续了几十年了,这也许是民俗信仰与官方的另一种妥协。

       或许,若干年后,南春路闹热只成为一代人的回忆。

图片

小时候,和父亲外出回家,坐在单车的后架上,经过南门古时,就会飘了糕粿的香味,摊主每晚都穿着深绿色的上衣,围着围裙,炒起糕粿时,摊主就跳动起来,食客称为“跳舞糕粿”,后来糕粿摊搬到了青龙庙巷口,属于南春的味儿,始终没有离开南春。

图片

倘若觅个清晨,则可以到南春路上约盘肠粉。鸡蛋,白菜,加上熟悉的花生酱味道,便是极好的美味。或者到路上买来豆浆,在春福街口等着油炸摊主揉开面粉,烧热油锅,再从滚烫的油锅里捞出金黄的油炸粿、猪脚圈和咸煎饼,买上几块钱“浮货”,浸泡到豆浆里,这样的早餐既充实又满足。

图片        

      夏日里,到“甘草潮”小摊买一支酸杨桃和几颗鸟梨,寒冬残夜,到“壁记”吃上一碗灌粿条和一碗牛杂汤,南门古的芋泥麦粿,五诊门口的炒糕粿、南春小学旁的咸水粿、福利院的无米粿、江夏里的翻沙芋和笋粿、九龙宫的粿汁,还有当年的“妹弟伯”蚝烙。时至今日,许多小吃摊档已经不再经营,那曾经的味道,却依旧留在南春人的口中,心中,时光中。

图片

南春路小学,创立于1985年,小学是南门谢氏长房祠的旧址。学校很小,没有像样的操场,就连上体育课考试时,体育老师还得带我们到南堤下的防汛通道进行。上小学四年级之前,我们坐的还是老旧的“椅条”,没有一人一桌,于是我们有了和同桌用尺子在桌上刻分“楚河汉界”的乐趣。那时整个学校只有六楼一间多媒体教室,偶尔上多媒体课时,便是全班学生最快乐的时光,多媒体教室是用铁皮搭建的,每到夏天上课,就热得难受。

图片

学校旁有个老人组,夏天的时候,我们喜欢跑到老人组喝免费“凉水”,每当放学时,校门口就特别拥挤,老人组的一个热心老伯就会在校门口义务指挥交通。小学的对面,有两家经营了很久很久的“青草铺”,小时候每当冬天来临,母亲接我放学时,经常会在青草铺买一段“乌腊蔗”,哄骗着爱吃甜食的我……

图片

南春中学创立于1976年,前身为汕头专区党校。家住在南春中学附近,见证了南春中学的蜕变。我们习惯把南中称为“党校”,小时候经常到南春中学里玩耍,那时学校的升旗台还在现球场上,学校里还有池塘和一排平房,大礼堂是用瓦片砌成的房屋,学校里有许多龙眼树和莲雾树。三年的高中生活,我在这里曾经收获了纯真的友谊,经历了紧张的高考,有一段美好的回忆,也遇到了她……

图片

图片

路上有一家殡仪馆,每天在路上都看到一辆辆的殡葬车经过,幼时不懂事,和小伙伴总以为那些就是公共汽车,把殡仪馆误会成公交车站,惹得父母的责骂……

图片

上小学的时候,福利院门口就像是弃婴岛,每隔几天就看到福利院门口围着一群人,年幼的我也跟着大家挤进去看,只见纸箱里放着被遗弃的婴儿和写着字的纸张。那时听得最多的一个童年谎言,就是父母会骗我们:“你是在福利院门口捡来的。”

图片

南春诊所,当地人称为“五诊”,诊所是南门谢氏二房祠的旧址。小时候母亲带我来这里打针的时候,我总哭闹个不停,诊所外有小贩卖着气球和玩具,打完针后买个小玩具,成为母亲和我之间达成的交易。

图片     

      卖草粿的老伯敲着瓷碗招揽生意,卖废品的大叔在街头吆喝着:“旧书报纸来卖,啤酒gong啤酒樽来卖,旧铜奥铁来卖,银纸夫来卖”青龙庙巷口修高压锅的阿伯敲打着铁皮发出锵锵的响声。

图片

       某个清晨,在睡眼惺忪的时候,听着窗外传来“买香来哇!”,“买豉油鱼露”“量米来哇!”“胡蝇贴,猫鼠贴,贴着只只上西天,特效蟑螂药,一药只只着”……一声声吆喝在南春路上一遍遍回荡着,穿过巷口,透过小窗,屋子里的人习惯听着吆喝来到路上买东西,构成一幅极具生活气息的画面。

图片

图片

        大宗祠门口的旧书摊,你是否也在这里买过武侠小说和作文选?你是否还记得那些泛黄的书页,和打开书本时散发的陈旧气息……

图片

昔日的商铺已经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当年,南春路两旁商铺林立,在老一辈的记忆中,有吴顺发油车行、陈世记纸钱店、两合京果店、长发鹅毛店、品珍茶叶店,义隆烟店……南春路的传统手工业是南金和竹器。南金就是制作民间拜神用的纸钱,清末至民国时期,南春有李兴合、吴顺发、陈世记等专营南金出口商号,后来,南春路成立了南金厂,许多人的家里,都在从事着“代缴”这一道工序。

图片

旧时竹排筏多由韩江上游顺流而下,在“竹铺头”运送上岸,南春路靠近韩江,这里是竹子贸易集散地,所以当地人多以制作竹器为业,故南春路又称为“竹器街”。南春人靠手中的一把厚刀,削竹破篾,制作成竹椅、竹床、畚箕、竹篷等几十种产品。塑料制品极大冲击了竹器市场,传统产业失去曾经的活力,时光荏苒,竹器的影子也渐渐从南春路消退下去。

图片

清光绪十八年(1895),英国人在南关外建医院,初名为宾为邻医院,后来改为福音医院。至抗日战争前夕,福音医院设有门诊部和住院部,是潮州最早接收病人住院的首例。1948年医院易名为神道学院,后来,院址又开办粤东区第一中心医院,后潮安县医院迁入。1959年,院址改为潮安县卫生学校。1969年,地方与部队合作,开办爱民医院。1973年,改办为汕头地区卫生学校。时至今日,虽然卫生学校早已易址,南春人还习惯将这个地方称为“卫校”。

图片

也许,改造,拆除,是一种前进和发展的方式。只是对于一个地方的感情,却总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缠绵,怀念着南春的一草一木和一街一巷,怀念远行时的那一次挥手,怀念离别时的那一次回眸。这里,有祖辈的身影,父辈的印记和我们童年青涩的回忆。那天,听到南春路要改造的消息时,心情有些失落,我独自一人从街头走到街尾,匆匆的行人,矗立的房屋,勾起记忆深处关于南春里的点点滴滴。

图片

在一个地方住久了,门前的路也就不只是路了,路成为挥之不去的情感,成为属于“家”的符号和概念。真想,这篇推文可以守护住我们关于南春路的那些回忆,想起那年我们走过的路,在路上买过的零食,哼过的小曲……

图片

许多年后,我们还会告诉将来的人,以前在南门外有一条路,叫南春路,路不大,有些破旧,那是我们记忆深处,小时候住的地方……

文中配图由蔡立佳提供

特此鸣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