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技人文融合与共生”学术研讨会在长沙理工大学隆重召开

 菌心说 2021-10-12

20211010,由长沙理工大学主办,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湖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技哲学与科技伦理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新兴增强技术前沿的人文主义哲学研究”课题组、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联合承办的“科技人文融合与共生”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南开大学、四川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余位专家与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研讨会。

图片

会议开幕式由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易显飞教授主持。开幕式上,长沙理工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蒋璟萍教授代表会议主办方致辞,对“科技人文融合与共生”学术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蒋璟萍还向各位与会代表介绍了近年来长沙理工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服务等方面取得的跨越式成就。她指出,当前,科技创新正以空前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改变着人类社会,特别是人工智能、人类增强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则直接引起人类自身的某些变化。人类正在步入前所未有的深度科技化时代,面对高新技术带来的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我们最缺乏的不是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能对时代重大问题展开创造性思考的哲学智慧,而“人文”是把握科技形态的变迁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革命性影响的最佳视角。

学术报告会设有两个主会场,每个会场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主会场第一阶段的会议由中南大学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蒋美仕教授主持。学术报告主要有东北大学陈凡教授的《科技人文与新文科建设的若干思考》;大连理工大学王前教授的《从机体哲学视角看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与共生》;山西大学高策教授的《区域竞争中的大科学装置》。第二主会场第一阶段的会议由湘潭大学张今杰教授主持,学术报告主要有南开大学、四川大学任晓明教授的《当代新兴增强技术的哲学论争及人文启示》;中国人民大学王伯鲁教授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当代内涵》;东北大学陈红兵教授的《机器翻译语义计算难题解析》等。

第一主会场第二阶段的会议由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科技与生态文明教研部毛明芳教授主持。学术报告主要有中共中央党校赵建军教授的《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北京大学周程教授的《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之争及其伦理启示》;北京师范大学李建会教授的《后奇点时代的人工智能和人类尊严》。第二主会场第二阶段的会议由国防科技大学杨爱华教授主持,学术报告主要有湖南大学欧庭高教授的《技术风险的建构与治理价值研究》;长沙理工大学余乃忠教授的《“共智主义”对“共产主义”概念的重塑》等。

会议闭幕式由湖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副巡视员彭富国教授主持。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万球教授作大会总结,他指出,专家们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对科技与人文相关问题做了精彩的发言,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视野开阔、灼见迭出,思想颇富弹性、主题极具张力。他同时指出,科技与人文始终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两大武器;科技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是当代文化的主流;高等学校必须重视理工科与人文社科融合。他呼吁,只有让人文与科技接轨,让科技闪耀人文之光,让科技与人文同向同行、双翼齐飞,才能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长沙理工大学 供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