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泽州的孩提回忆】赶庙会和看电影

 锦溪苑 2021-10-12



作者   李翠林

儿时的庙会记忆忆

❀  李翠林

       走月了,不由想起小时候的九月十三府城赶会的故事。

       府城村离我们村有三里路程,每年九月十三这天四面八方邻村的百姓都要暂且放下手中的农活来到府城村赶大会,远处有陵川,高平的,还有河南人,小商小贩都要来摆摊赶集。这是个古老的庙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因为村北面有座玉皇庙,村东边有座关帝庙,只是两座泽州有名的大庙,它们如今先后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记得那时候来府城赶会的百姓,大多都是去庙上烧香拜佛,祈求神灵保佑庄稼连年丰收,阖家平安。集会上卖东西的也很多,记得村南面那片空地上是出售牲口的交易市场,生产队耕田的老牲口需要更换就牵到交易市场寻合适的买主,有的也是牵上牲口想去会上搁搁价,合适了就倒换一下。村里街道也窄,道路两边全是摆着各种各样的小摊,卖布料的、衣服的、鞋子的、农具的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赶会的人很多在街上挤来挤去的。那时候我年纪小,每年都盼着去府城表姐家住上几天赶会,其实就是玩。我姐的小姑子和我同岁,我跟着她和她的一些小玩伴们在街上逛来逛去,也没钱买东西就是看热闹。我们小孩子最喜欢停留在“估衣”摊前欣赏一番的,那个摊摊就是在地上铺了块大帆布上面堆了些各色的衣服,花红柳绿儿童衣服很多,都是些洗干净了的旧衣服,钱也不贵,三元两元的都有,但就这我们也买不起,只能看看互相小声说,这件咱能穿,那件花花衣服也适合咱们穿。饱饱眼福然后说说笑笑的离开。

  赶会时也有三天两后晌的戏,那时候看戏是掏票的,本村村民每场戏每人发一张票,表姐家亲戚多,人多票少,票都仅大人看戏用了,小孩子也看不懂老戏,就是想去也没票进不去那舞台前的看戏场地。我们嚷着要进去,姐夫就托个执勤的熟人把遮挡着进戏场那个口扒拉个小洞,让我们几个小孩子拱着混进去。下午戏一散场我们就在场子里面疯跑,玩藏猫猫。

       舞台和小学教室在一个院子里面,教室门也不上锁,为了黑夜能混在里面看戏,我们始终在里面玩的不回家,到晚上开戏前,执勤的人员清场的时候,我们几个躲在教室的课桌下面屏着呼吸大气不敢出,执勤人拿着手电筒进教室里搜寻,站在讲台上面向教室四周照着,明晃晃的亮光就像电影战斗片里的“鬼子”在炮楼上的探照灯一样转圈晃着,吓的我们心跳加速,一不小心碰着了凳子发出了响动被发现了,别人就对着黑洞洞的空间大声吓唬着喊:“出来!看见你们了!”其实他们未必看见我们藏在哪里,但是听见喊声的我们还是害怕的,随后一个个像战场上的俘虏一样乖乖的从桌子下面拱了出来,被他们看押着赶了出去。现在想起来当时真像拍电影一样,场面挺惊险的。

       每年的大戏最少也要唱好几天,同时也在大厅里放电影,我们混不进去怎能甘心,于是,白天玩累了就坐下来凑一起开动脑筋想办法。那时的戏票像过去的粮票一样大小,有时红色纸,有时绿色纸,还有黄色纸,每天纸张颜色不一样,来回变换,一天一发。当白天发了票我们就知道晚上的票是啥颜色了,我们就造假票,没有纸张,我们在街上撕块墙上贴横幅标语的角,回家照着票的大小剪好然后照着上面的字用铅笔写上,假戏票就做成了。晚上看戏的人特多,转圈用横杆挡着还用帆布遮住,留个人行道排队进,进口处那个灯光不太亮,假戏票上的字在黑夜的灯光下不仔细看基本上是看不清真伪的,因为人太多,估计检票员也不会仔细观察的,他们哪里能想到小孩子会捣鬼的。我们挤在大人中间瞅人乱的时候塞给检票员顺着人流挤着就混进去了,有时候打听着哪天晚上要放打仗片的电影,我们就造几张假电影票,混进去看场电影过过瘾,每次浑水摸鱼成功的时候高兴的我们几个蹦蹦跳跳心里美滋滋的……

       岁月流逝,时代变迁,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农村逐渐向着城市化发展。如今的府城村早已拆迁,正在修建回迁楼,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逐渐建成一座改革开放后新时代的丹河新城,过去的村庄和那些赶会场景一去不复返了,只有永远留在儿时的记忆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