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药使用的十大误区你知道几个?

 深海之星ccpsl0 2021-10-12

一、正确的施药方法是:1是把药打到它应该打到的部位,即对靶施药。2是把药施够量、施均匀。

二、选择正确的施药部位和施药方法:不同病害发病部位不一样,喷药的方法应有针对性。保护性杀菌剂必须在发病前用药

*如果已经发病或蔓延,再施此类药剂防效很差甚至无效。

*主要品种:代森锰锌(大生、喷克、乙生)、白菌清(达克宁)、福美类药剂、铜制剂等。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三、灌根:对于根部或维管束病害如根腐病、枯、黄萎病、根结线虫病等,必须灌根施药,植株喷雾基本无效。

图片

图片

四、喷淋:对于茎基部、茎部病害如辣椒疫病、白菜软腐病、番茄茎基腐等,应采用喷淋方法,即喷出的药剂不是雾状,而是滴状淋流到病部,以求尽可能多的药量沉落在发病部位。

图片

五、喷雾最好选用新型低容量喷雾技术*即使是常规喷雾由于作物类别和生育期不同,发病部位不同,也应区别对待。

图片

图片

图片

:苗期和匍匐植物的喷雾方法:

*如用常规的空心圆锥形喷头,无论喷头怎样的角度,都有大部分药液流失,结果是沉降在植株上的药量很少,换句话说农药的回收率很低,当然药效不高。

*应该采用实心喷头,雾锥小而集中,容易对准目标施药,从而提高农药回收率。

图片

图片

七:局部喷药方法:有些病害如葡萄炭疽病、番茄灰霉病等,采用实心圆锥形喷头可以获得较常规空心喷头高得多的防效。

图片

图片

图片

八、棚架喷药方法:

*对于棚架葡萄霜霉病的防治,如采用扇形喷头,更容易充分利用叶片间的空隙,最大限度地减轻叶片间的屏蔽作用,使药液布满全株。

*扇形喷头特别适用于麦茬玉米喷施苗前除草剂使用。

图片

九:保证喷雾质量:现状:我国目前农药利用率仅为10-30%,比发达国家50%的利用率低得多,提高农药利用率是降低防治成本、保证防效的重要手段。

*雾化越细越好

*喷头与植株保持一定距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雾化达到一定水平

*错误做法:为加快喷药速度,使用喷孔大的喷片,甚至用锥子把孔扎大。

*主要缺点:喷孔越大,喷出的雾滴直径越大,粗雾滴不能在空中停留,极易下落,不能有效的在植株上沉积,造成植株上多部分没着药,不能有效的控制病害。

*细雾滴的优点:喷出的雾滴越细,在空中漂浮的时间越长,穿透力越强,液滴能均匀粘在植物表面,较少落到地上,从而提高药效。

*正确做法:喷雾时打足气,建议用喷孔直径0.9mm 的喷片,延长一桶药水的喷雾时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一、要保持喷头与植株保持一定距离:

*错误做法:喷药时喷头紧挨叶片或植株。

*主要缺点:如喷头挨着植株,一则由于叶片或植株的阻挡,使很多药液流到地上,二则着药不均,极易漏喷,从而影响药效。

*喷头与着药面保持一定距离的好处:喷头与植株有一定距离,雾滴有飞行空间,利于分散,使植株内外、叶片上下都粘到药剂;由于避开了植株体的屏蔽作用,只有很少药液流到地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二、要保证喷雾量

*错误做法:将两桶水的药量放在一桶里施用,即增大农药使用倍数,减少兑水量,从而减轻工作量。

*主要缺点:由于喷雾量不足,行走速度快,药液覆盖率低,防效不高;由于防效不高,缩短用药间隔,频繁喷药,反而增加了工作量;农药使用浓度过高,容易产生药害。

*正确做法:在适宜的用药浓度条件下,尽量加大亩喷药量大,喷药时人行走缓慢,上下喷到,效果就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三、葡萄喷雾掌握的原则

第一,尽量使葡萄叶片保持不动。

第二,要使药液顺着叶子的走势飘进去。

第三,叶背面肉眼看不见雾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三、没有注意施药环境: 施药环境:包括气温、风力风向、降雨量、土壤物理性状和周围作物等。

*一般应选择好天气打药;

*露水未干、风力大时不宜打药;

*夏季炎热应在早晚阴凉天气打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