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给社区工作者一个“名分”!

 阿福根 2021-10-12

作者:王学梦

图片

社区工作者,是中国快速城市化和社会转型期背景下催生出来的一类新生职业力量,是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群体。

毋庸置疑,“任务重、压力大、薪酬低”等是许多社区工作者的心声,也是社区工作者难以获得自我认同的关键所在。

由此,业界较多呼吁应从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薪资待遇入手。实际上,提高薪酬待遇只是提高社区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其中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给社区工作者一个名正言顺的“名分”,因为现实中的职业认同与国家权威机构的合法性承认是密切关联的。

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对“职业”的定义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以获得物质报酬作为自己主要生活来源并能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在社会分工中具有专门技能的工作”。在2015年国家发布的《职业分类与代码》(GB6565-86)中,将中国所有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职业。遗憾的是,社区工作者显然不在此列。

因而当务之急,也是要核所在,必须顺应时代和形势发展要求,在国家层面开辟独特的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确立其职业身份和地位的合法性。具体建议如下:

首先,及时更新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在2015年国家发布的《职业分类与代码》(GB6565-86)的基础上,在新一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研发和修订过程中,将“社区工作者”纳入大典中,使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名正言顺的新兴职业。

其次,确立合理的收入增长机制。通过实施财政专项补助、规范加班值班补贴、完善工资指标体系等,逐步缩小社区工作者与公务员、事业编人群的福利待遇,并根据个人贡献大小适当拉开收入差距,激发社区人才队伍活力,从“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多管齐下,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加强对社区工作者薪资待遇和晋升机制的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防止各种优惠政策落实不力。

再有,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认同度。创设各种激发社区工作者队伍活力的宣传媒介,如依托各级行业协会组织“零距离”社区工作者评选、技能大比武、“社工好故事”演讲、社区工作领军人才研修、社区治理创新之星等,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社会认同度,真正使之成为受人尊敬和向往的职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