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柏林博物馆岛(世界遗产)

 九门胡同 2021-10-12

柏林博物馆岛,柏林博物馆的发源地,因聚集了五座百年建筑的博物馆而闻名。并于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遗产。

所谓博物馆岛(Museumsinsel),并不是整个岛都是博物馆。五座博物馆都集中于施普雷岛的最北端。施普雷岛则是被分开的施普雷河环绕的一个天然小岛。

我在前面《尼古拉街区,聊聊柏林的起源》一文中曾提到,最早的柏林始于12世纪之前的两个古老的斯拉夫人定居点柏林(Berlin)和科恩(Cölln),而施普雷岛就是属于科恩。直到1432年,柏林和科恩才合并为柏林。

施普雷岛(Spreeinsel)在中世纪时,曾是勃兰登堡选侯及普鲁士国王的城堡所在地,北侧地势较低的地方,是国王的花园。

18世纪后半叶,出于对法国文化的抵触情绪,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迅速兴起。1793年,在一位考古学家的建议下,柏林的第一座文物展厅出现,是为柏林最早的公众博物馆。

1822年,由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主持,并得到当时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大力支持,普鲁士建筑师及城市规划师申克尔(Schinkel,1781-1841)设计了普鲁士的第一座博物馆,展品由威廉洪堡亲自安排挑选,许多都是他自己的收藏。

由于过去这里曾是沼泽地,因此像阿姆斯特丹和威尼斯的许多建筑一样,地下打入了三千多根木桩做地基。博物馆于1825年开工,1830年竣工。博物馆开幕时普鲁士国王对洪堡大加赞扬,并授命他从此可以参加内阁会议。

博物馆最初是为了收藏这座城市所有的美术收藏品,包括早期大师的绘画、版画和素描等。然而自1904年以来,只收藏了些古典文物。

二战时期,旧博物馆曾遭到盟军轰炸,战后按原样修复。

1998年以来,博物馆底层主要展出古希腊及古罗马文物藏品,关于博物馆内部以后另外单写,这里就不多说了。

由于这是博物馆岛上的第一座博物馆,相较于后建的几座博物馆,现在博物馆被命名为柏林旧博物馆(Altes Museum)。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设计灵感来自当时的普鲁士王储,后来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王储希望博物馆能有雅典卫城的感觉。所以博物馆正立面有十八根爱奥尼亚柱。

前面的大片绿地叫卢斯特花园(Lustgarten)。

博物馆正面的拉丁文:FRIDERICVS GVILHELMVS III STVDIO ANTIQVITATIS OMNIGENAE ET ARTIVM LIBERALIVM MVSEVM CONSTITVIT MDCCCXXVIII,大意为:腓特烈·威廉三世于1828年捐赠了这座博物馆,用于研究古物学和文科艺术。 

屋顶最高处,东西各有一个驯马师雕像,其实是希腊神话中的双胞胎兄弟卡斯托耳和波鲁克斯(Castor and Pollux),设计要求也是出自申克尔。

旧博物馆前面左右各有一尊雕像,右边的(东侧)是马背上的亚马逊女战士,手执长矛击杀咬住马脖子的黑豹。制作于1841年。

亚马逊人(阿玛宗人),古希腊神话中由女战士组成的民族,据说土耳其以佛所的阿尔忒弥斯神庙就是她们建造的。不过现在还是购物网站更出名。

左边(西侧)的是杀死狮子的战士,可能是为了与前面的雕塑对称而制作于1861年。

有了第一个旧博物馆的概念,我们再看另外四个博物馆的位置就比较清楚了。

这是博物馆岛的售票处,单独一个博物馆的票价是10-12欧,但如果买五个博物馆联票才18欧,如果是留学生的话,那就更便宜的多了。我买的是18欧的通票,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最后还是没有看完,五个去了四个,博德博物馆没去。

前面说了博物馆岛上的第一个博物馆,柏林旧博物馆,下面按建筑的建造年代顺序介绍后面四个,至于博物馆内部文物以后再另外写,感觉十篇也写不完。

博物馆岛上的第二座博物馆,是这座建于1843-1855年间的新博物馆。之所以叫新博物馆,就是相对于十年前的旧博物馆而言,也就是有了新博物馆后,第一个博物馆才被称作“旧博物馆”。而所谓新博物馆,也只是岛上五个博物馆中的第二个,后面还陆续建了三个博物馆。但新博物馆的名字也就那么传下来了,没再改。

新博物馆(Neues Museum)是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下令建造的,设计师为旧博物馆的设计师申克尔的学生,普鲁士建筑师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斯图勒(Friedrich August Stüler,1800-1865),外观为新古典主义风格。新博物馆也是普鲁士第一个采用近代工业化建筑技术的建筑,施工过程中还使用了蒸汽机。

修建新博物馆的目的,是因为旧博物馆的文物过多无法安置。主要存放埃及文物,现在里面的镇馆之宝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国王埃赫那吞的王后娜芙蒂蒂的半身像(以后再说)。

新博物馆的北侧是正在大规模改造的帕加马博物馆。

新博物馆前的小广场

新博物馆前的柱廊,入口在这里。

新博物馆的东侧,是旧国家美术馆(Alte Nationalgalerie),也称作旧国家画廊。

旧国家美术馆建于1862-1876年间,是博物馆岛上的第三个建筑,年代也是腓特烈.威廉四世执政时期,建筑的构思也是由新博物馆的设计师斯图勒提出,但他于1865年去世,后续工作由普鲁士建筑师卡尔.布斯(Carl Busse,1834–1896)完成。

建筑外观采用了新古典主义与文艺复兴相混合的风格,有些类似罗马神殿的感觉。

正面台阶上方是一座腓特烈.威廉四世骑马像,2018年第一次去的时候赶上维修被包了起来。

2019年第二次去柏林的时候,雕像已经修缮完毕。

既然叫旧国家美术馆,那是不是还应该有个新国家美术馆呢,确实是有,不过不在这里,我后面也会去。比较有意思的是,新国家美术馆收藏的反而是更早的欧洲及德国绘画(很多丢勒的作品),而旧国家美术馆则是18世纪以后的绘画作品为主。

旧国家美术馆前也有一圈柱廊,远处能看到柏林电视塔

柱廊内部。

博物馆岛上的第四个建筑,是博德博物馆(Bode-Museum)。由德国建筑家恩斯特·冯·伊内(Ernst von Ihne,1848-1917)设计,建于1898-1904年间。前面我们都说的是普鲁士建筑师,这里说的是德国建筑师,因为1871年普鲁士统一了德国。

博物馆最初的名字是凯撒·腓特烈博物馆(Kaiser-Friedrich-Museum),以纪念1888年只执政99天就去世了的德皇腓特烈三世(威廉一世的儿子,威廉二世的父亲)。

1956年,为纪念首任博物馆馆长威廉·冯·博德(Wilhelm von Bode,1845-1929 ),改名为博德博物馆。

现在博德博物馆的主要藏品是雕刻、拜占庭美术品、硬币和奖牌等。

博德美术馆我没有时间进去看了,只是在坐游船游施普雷河时,看了看外观。

这是从游船上看博物馆岛最北侧的博德博物馆,巴洛克复兴风格的外观。

博物馆岛上的最后一个博物馆,是著名的帕加马博物馆。不过我去的时候正赶上大兴土木,估计现在也不会完工。

帕加马博物馆是博物馆岛上的最后一个博物馆,也是规模体量最大的博物馆。帕加马博物馆(Pergamonmuseum),也译作佩加蒙博物馆。得名于德国考古学家从小亚细亚整体“弄”过来的帕加马祭坛。

20世纪初,随着德国在中东地区大量的考古发现被运到德国,1904年建成的博德博物馆已经不能容纳日益增多的文物,还是由馆长博德提议,再新建一座博物馆,计划得到了德皇威廉二世的支持。博物馆建造的1910-1930年间,德国经历了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德国战败,皇帝威廉二世退位逃往荷兰。

其实帕加马博物馆的帕加马祭坛是我来博物馆岛的最重要的目的,但我直到买了票进去后才知道,原来帕加马祭坛早在2014年就因为改建展馆而关闭了,下次开放据说要2023-2024年左右了,不知道会不会受新冠影响而延后。虽然没有看到帕加马祭坛,但后面还是会写一下的,这里就不再说了。

现在的帕加马博物馆还在大规模改造以及扩建,这是新建的部分,恐怕也是要等几年后与帕加马祭坛一起开放吧。

新建部分

新建部分的施工现场,虽然看着像工地,但现在的帕加马博物馆也还是有一部分开放的,后面另外单写。

第二次去的时候,这部分基本整修完毕。

这是从帕加马博物馆往旧博物馆方向看过去。桥下的是施普雷河。

站在旧博物馆前,亚马逊女战士后看过去的建筑,是柏林大教堂(Berliner Dom,Berlin Cathedral)。

去过欧洲旅游的大多知道Dom、Cathedral通常是指天主教的主教座堂,而这座柏林大教堂,则是座新教路德派教堂,不但与天主教无关,反而是对抗天主教罗马教廷的标志。

整个普鲁士包括柏林从1539年就从信奉天主教转为路德教,所有的天主教堂也都转为新教教堂。

这座教堂之所以使用Dom命名,是因为其规模宏大,意欲比肩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

教堂建于1894-1905年间,为德国最大的新教教堂。施普雷岛上之前就曾有过两座宫廷教堂,分别是16世纪和18世纪建造的。

威廉二世为了彰显德意志帝国的威严,以及做为新教国家的领袖地位,决定拆除了18世纪的大教堂,新建了这座新文艺复兴及新巴洛克风格的大教堂。

教堂的地下也是霍亨索伦家族的墓葬地,94位霍亨索伦家族成员葬在这里,其中包括首位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以及其他多位勃兰登堡选侯,普鲁士国王,王后、王子、公主等。不过著名的腓特烈大帝(腓特烈二世)没有葬在这里,而是在波茨坦无忧宫。

二战期间,轰炸造成了大教堂的严重损毁,大教堂的圆顶被彻底炸掉,现在的圆顶都是战后重建的。

教堂正面的装饰及雕塑。

大教堂里面我没有进去参观,所以就不再多写了。将来如果再去柏林的话,一定会进去看看。

大教堂南侧,马路对面是洪堡论坛(Humboldt Forum),也就是重建的柏林宫内的一部分。

柏林宫(Berliner Schloss)从15世纪起就是勃兰登堡选侯的王宫,也是历经战乱毁坏和重建。

现在建筑之前的王宫是大选侯(der Große Kurfürst)腓特烈.威廉(Friedrich Wilhelm,1620-1688)建造的,他的儿子腓特烈一世又将宫殿改扩建成巴洛克风格,后世普鲁士国王一直住在这里(冬宫),直到一战后威廉二世流亡荷兰。腓特烈二世大帝)就出生在这里。

魏玛共和国时期,王宫被改为公共博物馆及政府职能。

二战时,王宫被严重炸毁,战后被东德政府以消除普鲁士军国主义影响为由,将王宫废墟彻底拆除,并重建了共和国宫。

1990年代,共和国宫被检出有严重的石棉污染被封闭。

2003年,德国联邦议会决定拆除共和国宫,拆除工作一直到2009年才完成。2013年柏林宫开始按照原来的大致样子重建,2020年完工。我是2018年和2019年去的,所以正赶上工程的尾声。

柏林宫内的主要内容包括洪堡论坛,以普鲁士教育改革家洪堡兄弟命名。

洪堡论坛主要是博物馆,据说是以非欧洲的文物展品以及普鲁士起源为主,号称是“德国的大英博物馆”。

大教堂的东侧,紧邻施普雷河边。前方的桥是腓特烈桥。

河对岸的东德博物馆DDR,是柏林一个人气很旺的景点。博物馆前有个游船码头,我们就是在这里坐船游施普雷河的。

腓特烈桥(Friedrichsbrücke),连接博物馆岛与米特区,始建于1703年,应该是以首位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命名。当然,那时岛上还没有博物馆,只是王家宫殿和花园。桥后是柏林大教堂。

附上一段随便拍的小视频,音乐不是配音,而是旁边卖艺者演奏的。

从腓特烈桥上往北看,左侧是旧国家美术馆及柱廊,再往前是正在施工的帕加马博物馆和博德博物馆的一部分,前方的铁路桥是柏林开往各地的火车以及S线轻轨。

这是附近位于李卜克内西大街上的一个商业街,我看过三个博物馆后在这里吃个快餐,又回去看柏林旧博物馆。

从旧博物馆出来后,天已经黑下来了,刚好拍几张夜景。

旧国家美术馆前的柱廊。

柏林大教堂及施普雷河。

虽然用了一整天看了五个博物馆中的四个,但还是错过了太多太多,期待帕加马博物馆全部开放时,全球不再受疫情影响,能有机会三游柏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