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尤三姐为什么自刎?

 where5 2021-10-13
文:龍乡
尤三姐真的是自刎吗?在隐藏的真实历史故事中,实际上是被人所诱杀。

下面所作的简短解读是否有道理,欢迎各位老师和朋友们多提宝贵意见。


Image


《红楼梦》里已经写得很明白,尤三姐对柳湘莲暗恋了五年后,等来了却是悔婚,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羞愤中饮剑自刎。

但这只是表面。在描述中,尤三姐是用柳湘莲订婚的鸳鸯剑自刎的,这种描写实际上是在隐寓,“尤三姐”是因“柳湘莲而死,或者说“尤三姐”是被“柳湘莲”所杀。作出如此断言,看似荒谬无稽,但这是根据书中脉络所暗伏的线索所得出的结论。

Image



既然说是“柳湘莲”杀了“尤三姐”,那么就应该先从柳湘莲说起,从柳湘莲说起就必须知道柳湘莲影射之人是谁。

柳湘莲在《红楼梦》里第一次出场,便干出了一件惊人之事:把呆霸王薛蟠诱骗到“北门”之外的“苇子坑”痛打了一顿,然后被找来的贾蓉在“关厢”雇了一乘轿子送了回去。

Image



(柳湘莲在北门外苇子坑打薛蟠的“北门”即德胜门)

在这一情节的描写中“北门”是隐写的,在明末清初北京城外有很多苇子坑,但贾蓉是在“关厢”雇的轿子,说明“关厢”离苇子坑和“北门”很近,同时“关厢”只有一个,位于德胜门外,亦常被称为“德外关厢”,这样就可以断定,“北门”即是指德胜门。

那么书中为什么把“德胜门”隐写为“北门”呢?因为明清两代在对外打仗时,为讨吉利,都是从德胜门出兵,因此隐写德胜门的意义,在于隐写战争。柳湘莲在德胜门外的苇子坑痛打呆霸王薛蟠,实际上隐写的就是在德胜门外发生的战争。而在明末清初之际,始发于德胜门外的战争只有一个,那就是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开始至崇祯三年一月结束的“己巳之变”。


Image


(柳湘莲打薛蟠的苇子坑,在德胜门外,尤三姐自刎的小花枝巷在德胜门内,处于一条直线上)

我们都知道在“护官符”中有“丰年好大雪”之语,“雪”是隐指贾、史、王、薛中的薛,“雪”同时也隐指寒冷的北方,“蟠”隐意为外番,而薛蟠实则是隐指来自寒冷的东北的满清(后金)。在柳湘莲德胜门外打薛蟠的故事中,薛蟠隐指的是皇太极带领的满清。而明朝方面的最高军事主官是蓟辽总督袁崇焕。那么“柳湘莲”所影射之人是否是袁崇焕呢?还有两点告诉我们答案是肯定的。


Image


一是柳湘莲告诉宝玉,自己要到“外面逛个三年五载”,这实际上是暗指1627年袁崇焕未任蓟辽总督之前,曾向崇祯帝承诺要“五年平辽”。

二是柳湘莲这个名字的出处,在百家姓中袁姓排在第五十九位,而柳姓排在第六十位,百家姓中这种“袁柳相连”,也正是“柳湘莲”名字的来源之处。

关于柳湘莲影射袁崇焕的其他线索在拙文《因柳湘莲打薛蟠产生的疑问》中有详细解读,这里不再赘述。接下来说“尤三姐”到底是怎么殉情的。

柳湘莲打薛蟠是在德胜门外,尤三姐自刎的小花枝巷在德胜门内,离紫禁城二里多远处,二者不但在一条直线上,而且都与柳湘莲有关,这就使两者之间存在了必然的联系性。而尤三姐心中暗许柳湘莲五年,也是在隐指袁崇焕的“五年平辽”之承诺。可见“尤三姐”在袁崇焕的“五年平辽”计划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么“尤三姐”是谁呢?

在尤三姐殉情之前,林黛玉所写的《五美吟》为我们的解读提供了线索,且看根据《五美吟》编辑的这个图片:


Image


《五美吟》中,虞姬传说中的出生地在苏南虞城(今常熟),红拂出生于浙江最北端的湖州府,西施出生于浙江省古越国的诸暨,后来长期居住在吴王夫差在苏州吴中为她建的“馆娃宫”。这样,在虞城至湖州的一条直线中间是苏州,而在湖州至诸暨的一条直线中间应该是杭州,在《五美吟》中却没有涉及。随后薛宝钗在对《五美吟》进行的评论中进行了巧妙的填补,并透露出了其中的玄机:

“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即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寿的,又有讥汉帝不能使画工图貌贤臣而画美人的。纷纷不一。后来王荆公复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永叔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二诗俱能各出己见,不与人同。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
宝钗这段话告诉我们,《五美吟》并非吟咏五美,乃是别有所指,而其所指即是她话中的“延寿”,及引用王安石和欧阳修各自两句诗,短短一段话,三次提及“毛延寿”,显然是暗含玄机,即吟明妃的这首诗,重点不在昭君,而在毛延寿。《五美吟》中还有一首诗写的是绿珠,我们都知道绿珠是为了报答石崇跳楼而亡的,依吟明妃那首诗的逻辑推理可知,这首诗的重点亦不在绿珠,而在石崇。


Image


由“毛延寿”和“石崇”这两个名字,在袁崇焕承诺“五年平辽”任蓟辽总督期间,可以让我们想到谁呢?只有毛文龙和袁崇焕了。

并且毛文龙的故里恰恰正是杭州,通过薛宝钗的评论,巧妙地填补了虞姬、红拂和西施这三美留下的空缺。同时,与红拂齐名的“风尘三侠”之一虬髯客,传说中所建立的扶余国在朝鲜半岛,而毛文龙在抗清中所驻扎的皮岛,恰好又曾归古扶余国管辖。

说到这里,我们应该已经明白,《红楼梦》中的尤三姐所影射之人即是在后金辽东后方进行牵制与抵抗后金的皮岛之帅毛文龙。而毛文龙的桀骜不驯,及谎报军情的劣迹,使袁崇焕忽略了他对后金所起到的重要牵制作用,反认为毛文龙妨碍自己的“五年平辽”计划,因而借助犒军之机,用尚方宝剑诱杀了毛文龙。其实毛文龙也是拥有天启帝所赐尚方宝剑的,反而被袁崇焕用崇祯帝所赐的尚方宝剑所杀,这也应该是《红楼梦》里描写尤三姐用“鸳鸯剑”之雌剑自刎的原因之一吧。(拙文《闲话林黛玉的五美吟》,对尤三姐影射毛文龙有更多解读。)


Image


毛文龙被杀之后,使辽东抵抗和牵制后金的明朝势开始群龙无首,散的散、逃的逃、降的降,反而使皇太极少了后顾之忧,趁机绕过蓟辽防线,从蒙古境内迂回,直逼北京,于是就发生“己巳之变”。

明朝灭亡后,许多文人学者,都对袁崇焕擅杀毛文龙进行了抨击,《红楼梦》作者通过薛宝钗所引用王安石与欧阳修的诗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所隐之意,表示了对袁崇焕矫诏擅杀毛文龙的反对与不满。


Image


而“尤三姐”这个名字,也反映了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尤”姓排在百家姓的第十九位,加上三姐的“三”,暗隐了1644年三月十九日,即崇祯自缢之日。其意为,毛文龙被杀,是明朝灭亡的因素之一,或者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