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丨《李鸿章传》梁启超:李鸿章这个人啊,不学无术

 自在飞花轻似烟 2021-10-13

一口气读完了这本《李鸿章传》,真的是佩服梁任公,梁公学贯中西,对古今中外之人物,之事迹,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一代大家,果真是不同凡响。

  

梁启超,一时之伟人也,其与康有为联手发动百日维新,寻求救国之道,一直走在时代前列,至其列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之列,自可见其文才非同一般。

因此,梁启超为李鸿章作传,自是伟人写伟人,当不落窠臼,不同常人。

《李鸿章传》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梁启超完全超越了其他传记小说,没有浅显的叙事,没有从传主出生的天生异象写起,而是直接从李鸿章因兵事发迹入手,由外事凄惨结局,述中有评,如椽大笔,出手雄健,站在当时之时局下,对李鸿章的一生进行了客观评价,高屋建瓴,鞭辟入里。

一、李鸿章高开低走的人生轨迹

1、第一阶段:高开

1.1 李鸿章1823年出生于安徽合肥,25岁中进士,进入翰林院,心高气傲。

1.2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李鸿章入曾国藩幕府,1862年李鸿章编练淮军,并被任命为江苏巡抚,经两年鏖战,收复了被太平军攻克的苏州等重镇。

  

1.3 太平天国覆灭后,李鸿章主持镇压捻军、兴办洋务,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权势和声望达到极点。

2、第二阶段:低走

2.1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溃不成军,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舆论大哗,攻击李鸿章,其本兼各职被清政府剥夺。

2.2 庚子事变后李鸿章再度代表清政府与列强谈判,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个人声望跌至谷底。1901年李鸿章黯然病逝。

二、梁启超对李鸿章一生事业的三点评价

1、沉迷于传统的政治权谋,对现代外交一窍不通

1.1 李鸿章擅长传统的政治权谋,这一特点在“苏州杀降”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1.2 搞外交仍然延续传统手法,试图“以夷制夷”。例如为了制约日本,与沙俄结盟,结果弄巧成拙,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的浪潮。

2、李鸿章不学无术

2.1 李鸿章推动的洋务运动,在军事和工商业改革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同时派年轻人远赴欧美留学,并在国内设立洋学堂,培养洋务人才。

2.2 洋务派学西方只学到皮毛,停留于器物层面,而没有掌握精髓。

2.3 对政体改革茫然无知,是传统政治的产物。

3、李鸿章是时势造就的英雄,而不是创造时势的英雄

3.1 李鸿章能顺应时势,在给定的条件下成就一番事业,但也仅限于此。

3.2 两方面因素制约:一、客观因素,其权力有限;二、主观因素:对西方认知肤浅。

3.3 梁启超对李鸿章的总体评价:有能力顺应时势,成就事业;然而狭窄的眼界、肤浅的学识,加上君主专制下臣子有限的权力,使他不可能创造时势、扭转国运。

三、梁启超的写作背景和本书价值

1、写作背景

1.1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思想发生了剧烈转变。《李鸿章传》是其告别改良主义、接受革命主张的政治宣言。

  

1.2 受日本思想界影响,梁启超接受了“英雄史观”,即认为历史是由英雄人物创造的。《李鸿章传》是梁启超呼唤英雄、推动革命的政论。

2、本书价值

2.1 笔锋常带感情,在当时就引起了强烈共鸣。

  

2.2 笔触犀利,对严肃思考中国命运前途的读者来说,起到的效果非同凡响。因此本书问世100年来魅力不减,成为经典之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