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述永州故事】“湘北有桃源,湘南有甘棠”的“画中游”:永明上甘棠

 陈瑜工作室 2021-10-13

【讲述永州故事】“湘北有桃源,湘南有甘棠”的“画中游”:永明上甘棠

有机会游玩上甘棠是一件很幸运的事。进入江永,真可谓风光无限,公路两旁奇峰林立,各具姿态,惟妙惟肖,古樟随处可见,点缀于奇山之旁,更显山岚绿意葱茏,一路风光一路景,正如“深入神仙境,宛如画中游”。

远望上甘棠村,依山傍水,村后是逶迤绵延的屏风山脉,西北面各以栖凤山、昂山为青龙白虎,屏风聚气,古木参天,村前清澈见底的谢沐河蜿蜒而下,龟山为近案,西山为远案,视野远博,风水闭合,房屋青中带黄,错落有致,恰如“绿纱堆里一青螺”。进村第一站是建于大明万历四十八年的文昌阁,楼阁四层,底下两层砖木结构,上面两层纯木材结构,高16米,宽10.6米,气势恢宏,诉说着历史的积淀与荣光。穿过文昌阁便来到了步瀛桥,是一座半圆形薄拱三眼石拱桥。据家谱记载,该桥始建于宋靖康元年(1126年),由当时的周氏“族之长者”周惟广、周惟彦等“唱率子侄偕族属辈”而修建的,此桥另外一个名字叫“渡仙桥”,传说桥建成后,全村人都很高兴,择日举行踩桥仪式,正好碰上八仙云游至此,八仙们见此风光极佳,又看见百姓们正在热闹庆祝,便下到凡间,走到桥上,铁拐李用脚使劲一跺,这一跺就踩塌了半边,百姓们建新桥塌了,愁容满面,可铁拐李却哈哈大笑起来:“只塌了半边,是座好桥!从此以后,只要桥上落下一块石头,甘棠村就出一位七品以上官员。”据说,桥上一共落下102块石头,甘棠村就正好出了102位七品以上官员。走上这座古桥,说不清是哪年哪月迎水面被水冲塌了半边,那欲塌未塌的边沿方石,让人感受它的神秘与久远,虽为半边,虽残缺不全,却没有松动摇晃的感觉,仍然那么坚固牢实!步瀛桥造型奇特,小巧别致,与文昌阁的厚重高耸互为辉映,构景成图,美妙绝伦。千百年来,步瀛桥维系着村前用青石板铺成的古驿道,成为湘南通往桂北的交通要道。

   漫步古风犹存的上甘棠,仿佛置身于古老的迷宫,充分利用地形,村落街道按乾坤卦象布局,自屏峰山脉的昂山沿河向南布置村内交通主干道,再与主干道垂直布置10条干道,以巷道相连,错落有致,交汇处各设置门坊,布置青花石雕抱鼓石,梁枋雕花,死活巷道各有指引标志,村内干道南北均设置槽门,结合村后屏峰山脉及村前谢沐河形成“围城”格局。村西南一片沃野良田,青山,绿水、小桥、流水、人家,勾画成一幅静谧、恬淡、淳朴的世外桃源风景,这正是“湘北有桃源,湘南有甘棠”的神仙之境。早在宋代当地文人在碑刻上就这样描述上甘棠风景:“春陵周氏溪山胜,多少骚人为发扬,我道其间描不尽,一图太极是甘棠。”在明朝就有《甘棠八景诗》描绘其景:“独石时耕 景色明,甘棠晓读旧书声。山亭隐士敲棋局,清涧渔翁坐钓亭。西岭晴云浓复淡,昂山毓秀翠还青。龟山夕照纱笼晚,芳寺晓钟对鹤鸣。”精辟地概括甘棠八景为:独石时耕、甘棠晓读、山亭隐士、清涧渔翁、西岭晴云、昂山毓秀、龟山夕照和芳寺晓钟。

  甘棠一词出自《诗经·南风》中的一首《甘棠》诗:“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芨。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即召公,周氏族人系召公后裔,所以以甘棠为村名寄以怀念先祖。谢沐河水绕村而过,居上游的命名为上甘棠,居下游名之下甘棠,上甘棠村由此得名。上甘棠村历史上全为周姓族人,先祖是周宏本,周宏本的曾祖父周归正,山东青州人,隋时中武状元,唐朝开元时,受命于京城御林军都头,贞观年间,被贬湖北襄阳刺史,不久,出现南方十州之乱,皇上念及归仁旧功,乃降旨封其曾孙周如锡为征南带军屯平定动乱,周氏族人从山东青州迁至宁远大洞。唐宪宗年间,周如锡的第15子周宏本再迁居永明县谢沐乡机峰山(据县志记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在上甘棠设置谢沐县治归属苍梧郡,隋文帝开皇九年,撤谢沐县与其北面的营浦县合并设永阳县,唐天宝元年,改永阳县为永明县),唐太和二年(827年)迁居甘棠村。自此,周氏家族就定居在此,世代繁衍,村庄名称没变、位置没变,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罕见的。周氏家族从此过着“耕读为本”的农耕生活,一直沿用的“祖训十条”:敬奉祖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敦睦族党、尊敬老成、严别男女、教训子弟、和息争讼、早完国课、勤治基业。成为了后代子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信条,也因此造就了一代代贤能的官员100多名。

  上甘棠的碑刻很多,村里的门楼、墙体、祠堂和石山上随处可见,内容丰富,字体多样、时间跨度大,有的甚至千余年。其中最富有文化内涵的当数月陂亭,是一个天然石亭,据说从前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皆因上甘棠以前是县城,出过诸多大人物,故能享此官府律例。在月陂亭数十米长的石壁上,镌刻有26方古代石刻,绵延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被认为是国内罕见的千年石刻家谱。石刻中有规劝村人要孝敬和睦的碑文,有道学“吟风弄月”典故最早的诗文。在众多的石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南宋文天祥手迹“忠孝廉节”四个字,不少专家据文献推测,当年文天祥曾在江永作战,并将上甘棠作为一个御敌要寨设防。了解到上甘棠村与周敦颐的同源关系,便题四字,也鞭策自己。另据史料记载,时任文天祥属下太守的上甘棠村周德源,与文天祥相交甚笃,周德源如视珍宝,带回故里,后人传为座右铭。乾隆二十八年(1736年),永明县正堂黄平、王伟士十分崇敬文山公,令临其手书于石壁上,作为整个甘棠村的村训。在四字碑文旁边是“先贤嘉言事亲”碑,其内容是教育为人子女者要如何孝敬父母,可以说是对“孝”最生动的诠释。

   走出上甘棠,我回头张望,青山、绿水、老树、小桥流水人家尽收眼底,处处是美景,处处是仙境,古村历经风雨,饱含沧桑,断景残垣,残桥哀怨,但宁静依旧,和谐依旧,古村人古铜色的脸依旧,水牛依然在水中游,鸡群在杂草中嬉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