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述永州故事】采用石榫卯结构屹立千年的古桥:江永寿隆桥

 陈瑜工作室 2021-10-13

【讲述永州故事】采用石榫卯结构屹立千年的古桥:江永寿隆桥

北京的古桥多,永州的古桥也不少。除了诞生于不同年代的石拱桥外,在永州还有一座全用石材榫卯结构的古桥,填补了我省桥梁建筑史上木质桥向石质桥过渡的空白,为湖南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年代最久远的古桥。

    上甘棠古村附近,沿着永(明)恭(城)古驿道(潇贺古驿道)继续前行,就发现一座以榫卯结构建造的石桥,名叫寿隆桥,又名汉寿桥。桥长约30米,由双面平梁和单面平梁两部分组成,先西南后折南北横跨沐水。双面平梁桥为三墩四孔,墩系方形青石堆砌,每段以双条青石压面。单面平梁桥长约10米、宽约1.3米,四墩五孔;桥墩均由三块长条石呈子母榫上下、左右拼拢围砌,形似八字形板凳腿,高约1.85米,榫头露出桥面0.27米,上以单面(一处为双面)青石压合;5块长条青石厚度在0.2米以上,最长的一块3.14米,最短的1.83米,除最南的两块长条石(双面)宽度约0.6米,其余宽度大约1.3米。

    石桥的每个桥墩都是由两根石柱构成,每根石柱上方凿成小一圈的方形,两根石柱插在一块带有两个方孔的椭圆石块上,构成桥面的石板就是在这块椭圆的石块上对接相搭成桥。组成桥墩的两根石柱从构造和外形上,很类似老式长凳一边的凳子腿,是向外撇的外八字形,俗称板凳桥

   这座桥造型独特,是子母榫结构,它没有任何水泥沙桨,只在一块石条上凿两个洞,把两个长条的石钉套在洞里做成一个脚,然后把一块大石板放在两个石脚之上,这样靠几块大石间重力的原理使古桥屹立不倒。从侧面看整个石桥就象一条石凳,而桥面与古驿道间完美接合,弯曲的桥身更是增添了整个古桥的艺术感。

    有记载为寿隆桥始建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但无从考证。近年来据专家仔细勘察、对比考证认定这座桥有可能是宋代产物,应建于北宋靖康年间(1126-1127)。其依据是:首先,桥面采用的材料石块,结构简单、实用,没有任何粘合的物,这些特征与当地不远处发现并被族谱、碑文证实的一座宋代古栈桥特征完全一致;其次,从桥的磨损程度看,桥面中间一厘米的棱已完全磨平并深凹。因为寿隆桥所在的江永县地理位置偏僻,并不是商业繁华之地,人口较少加之以前农村百姓穿的都是布鞋,对桥面的磨损较少,到今天其磨损仍达到如此程度,更说明年岁的久远。没有磨损的桥墩其风化程度也相当严重,从这些情况都可断定寿隆桥至少在八百年以上。

    在一个古村用古道南北连接着两种不同时代、不同结构的桥,一边是石拱结构的步瀛桥,一边是榫卯结构的寿隆桥,也分别记录着不同时代的风风雨雨,见证着古村的变迁,也留下了太多的神奇。千年以来,她只是默默地守候在偏僻的古村之外,陪伴她的只有溪水和水草,还有稻花清香和柳枝飘扬。站在清澈的溪水旁,寻找着不同的角度去拍摄这座看似简单的千年古桥时,情不自禁地想起扎西拉姆·多多的那首被误传仓央嘉措的诗——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