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振兴】道县八家村:一个靠“S不要脸”而长脸的村支书叫朱云

 陈瑜工作室 2021-10-13

道县八家村朱云:一个靠“S不要脸”而长脸的村支书叫朱云

陈瑜
 

见过道县道县祥霖铺镇八家村支书朱云的人,都有一种感觉,这人特别能侃,嘴油,特别不要脸,我算是领教了。


   我和他并不认识,在道县的古村落群里,看过我写古村落的文章,他加我微信,多次请我去他村看看,八家村如何有历史、有价值、有底蕴,我因不方便,也一直未能成行。
  前天又微信我,邀请我去八家村看看,我告诉他,我在江永洞美村,要真请我去,你就来接我,他立马搜索路线,第二天果真六点多出发,驱车两个小时,八点就赶到洞美村。
  我的第一印象,个头不高,不够帅气,但有点精明,懂礼貌,上车,车上就只听见他介绍任村支书七年来八家村如何如何发展集体经济,村里的茶油产业兴旺,成为道县亮点,产品供不应求,如何如何五保户用电不要钱,如何筹措八万元助学基金,如何如何把驻村工作队条件改善,我不断的回应,将信将疑。


   十点钟,就到达了道县八家村,下车参观,第一个景点就是永明河边的古道,也就是潇贺古道,用鹅卵石铺就,仿古韵味浓厚,还有师傅正在维修古道旁的房屋,他指着一座老房子,上面挂着标牌“中国工农红军发报室遗址”,这就是红五军发报的地方.

他还编制了红军线路导游词,真是像模像样,再往前走,就有一个凉亭,据老人说是以前的“清溪亭”,他上任以来,花重金进行维修,改名为“红军亭”,路旁的房屋都刷上红军的标语,我问他,为何都扯进红军,他毫不隐晦的告诉我,现在红色文化值钱!



   他把我邀请去的目的,是因为朱姓家族的土墙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有维修资金300万,他也想我多宣传,也去争取古建筑维修资金,反正能弄到钱的都干!


  转了古村落,确实很有特色,他虽然说不出更多历史,但我知道他有维修古建筑的梦想,他从冷水滩请来了专修朱家族谱的老领导赶来,给我讲究八家村的历史,一切都在他的安排之中。
   朱云还告诉我,村里还有农耕文化博物馆,我很好奇,前往参观,所谓农耕文化博物馆,其实就是一个大仓库,一边摆放着各种历史农具、雕花板、石雕等物件,还装上各类灯具,还真有博物馆的韵味。


   博物馆的一侧就是传统榨油房,他不去跟风引进先进榨油设备,而是采取投入少、带人记忆的旧时榨油工具,传统火烤烘焙,蒸喾、牛拉碾槽、撞击榨油架,炸出来的茶油有儿时的香味,又让没见过的年轻人觉得新奇,《新湖南》、《中国网》、新华社对此都做过报道。


  随后参观八家村的乡村大舞台,用高大上三个字形容,甚是气派,舞台旁边一座小山,树木高大葱茏,他告诉我,这就是他们打造的“天然氧吧公园”,沿着鹅卵石路深入,确实让人神清气爽,内面正有施工人员在施工,建造红军亭、仙人桥和钓鱼池,工程量不小.

我很好奇,做这么多工程,是不是村里很富裕,很有钱,他深沉的告诉我,“村里哪来的钱?我就是一个叫花子,死不要脸,只要能给村里办事,我到处去讨、去要呗村里一个微信群,我想帮扶大学生读书,我就在群里发出'感恩八家、知识改变命运、振兴乡村’助学奖学倡议书,请求在外打工、当老板的村民支持,不停的公布接龙捐助数目,谁不捐就不好意思,还想办法引起他们攀比,看谁捐的多,你四百,那我八百,你三千,我就四千,一下就筹措了八万元。

  我接着问:“那你这天然氧吧公园的钱呢?”他又接着说:“要把八家村变成旅游村,光有红军亭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其他景点,我在群里问大家,要不要修,为了后代子孙有一个活动场所,为了父母有一个散步的公园,群里人都说要修,那就捐款,一起来修,几天下来就是好几万元!几万元还是不够,就得想别的办法,到处借一点,工程款拖欠点,没钱了,停下来,有点钱,又继续,反正要搞完!”我为他这种执着精神点赞!为他要钱不要脸的干劲点赞!
来到村支书家里,两层楼,装修很简单,开了一家超市,不用守店,拿东西扫码支付,他还告诉我,每年的春节期间,他家几乎就是酒店,在外打工、当老板的回家,我都要宴请,好酒好菜好烟,随便吃,吃私人的,为支持我工作不捐助点,也不太好意思,自己舍得,在外打工、当老板的弟兄们才觉得我够义气,才舍得赞助!
  我为了证实他的话,偷偷的询问了几个村民,无不说,朱云为村里办了很多好事,村里以前没啥特色种植,也没有主打产业,他发动大家种植茶籽油,采取“党建+合作社+农户”机制,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以合作社形式发展新造油茶种植,促进农户增收。据永州新闻网报道,2016年,组织村里几个致富能手和种植大户,带领一批贫困群众,成立众心油茶种植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1400亩,发展油茶产业,通过几年的努力打拼,合作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吸引200多户群众参与,实行村民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统一分红、利润共享的集体经营模式,聘请技术员采取原始土榨的方式生产,产品以绿色环保、生态优质走俏市场,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户变股民目标。2019年实现年产值100万余元,分红给群众21万余元。任村支部书记以来,带领村民先后建立合作社3家,流转土地5000余亩,发展优质稻3000亩、烤烟300亩、油茶1500亩、脐橙300亩,光伏发电60千瓦,每年集体收入10万元。
  全身心投入村里的建设和管理,还主动带头为村里建设捐资捐款3万元,他大公无私的精神感染了村支两委的干部和全村群众,五个支委成员先后累计捐资10万元,义务投工1.2万余个,村民投工投劳1000余人次,捐资10.6万元。近年来,带领村支两委干部先后筹措项目资金1200余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107盏,修机耕道3000米,水沟6000米,硬化村道2公里,新建两个共5000余平方米的文化休闲广场。
我查看了八家村助学奖励基金会的记录:自2018年成立助学奖学基金会以来,活动数据统计,我村2018-2020年共考上18人(研究生1人,一本7人、二本4人、专科6人),奖励优秀初中生、高中生共7人,共发奖29200.0元;收到187人次爱心宗亲的捐款47709.80元。2018-2020年共余额18509.8元。
   朱云还告诉我,近几年来,八家村接待各方面人士3000余人,他不断地推介八家村的发展未来,不断的讲解振兴八家村的计划,得到了很多人士的支持和帮助,才有今天的成绩。他还说出妙招:“只要能给村里带来帮助的人,我的服务是一流的,哪怕端茶倒水搬凳盛饭倒酒,我都用真心去干,我的微笑是最甜蜜的!”


   在他家里的墙上,挂了许多前来考察、调研人员的合影,一个小小的细节,能感受到他的良苦用心。
 据朱云介绍,每年年底,要组织学生开展背诵《家训家规》比赛,获奖者都有奖金,这种活动,既可以增强凝聚力,也可提升小孩的道德修养素质,懂礼仪,懂规矩,懂孝敬,知荣辱,爱国家。是条好经验,值得各村推广。
   半天的交往,我深深被触动,他虽然没有高学历,我感觉他有高智慧,他有不同寻常的“鬼点子”,敢于去突破,敢于去超越,不断捕捉潮流信息,总能想出不一样的办法来,他敢于“死不要脸”,是为了八家村长脸,是为后代子孙谋福祉,他没有去“等、要、靠”,而是广寻思路,主动出击,谋求八家村的发展。
   在“乡村振兴”刚刚启动之际,“等要靠”思想永远保障不了村里的长足发展与振兴,靠自己的艰苦奋斗行动,靠村民团结一致的智慧和力量,乡村振兴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