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州古村落】江华洞尾村:旗杆石上的荣耀光环

 陈瑜工作室 2021-10-13

【永州古村落】江华洞尾村:旗杆石上的荣耀光环

陈瑜
 
   江华有三个洞尾村,一个在大路铺镇,一个在大石桥乡,一个在涛圩镇,我去到了涛圩镇,走进了洞尾村。因处在上伍堡洞的尾部,村因此得名。
   一弯宽阔的水塘平铺村前,两颗棕榈树高高耸立,古村的丽影倒映在水塘中,随着微风吹皱,古村跃动着优美的曲线,如织锦之秀美,如晃动之垂帘。


   池塘对面就是巍峨高耸的门楼,很高大,很气派,硬山顶砖结构,两旁是两级风火墙,成八字形,两层,门楼两边各设炮楼,有瞭望台,木门框,门槛石,门墩石,都雕刻精美图案和动物,门框上有门当和门楣“博厚高明”语出《中庸·第二十六章》:“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意思是:广博深厚的作用是承载万物;高大光明的作用是覆盖万物。可见祖先的价值追求和品德修养。


   门楼前坪有两对旗杆石,见证着祖先的荣光,历经岁月磨蚀,字迹难以辨认,进入门楼的墙角边,还放置着两对旗杆石,这四对旗杆石,就是四个为官者的历史印记。


   典型的瑶族房屋建筑,除少量青砖建筑,大部分都是一片红色的砖墙,四通八达的巷道连接着每一栋独门独户的红砖房,没有更多装饰,也没有更多雕梁画栋,但依然线条明快,完整如初,巷道都笔直,祖先在房屋布局考虑周全。


   穿过条条巷道,总有一种森严之感,到处可见炮楼,到处可见枪眼,仿佛每到之处都有人在盯着行踪,在主门楼进入院里的两旁还有两个门楼,其中一个门楼同样是八字形,前有廊厅,两柱鼎立,同样装饰简单,但也有门楣“函闗古风”,寓有禅境,“一骑青牛函关远,两岸紫雾镜中看。筹谋烟雨笠翁对,此去云台山外山。老子不知身后事,陶潜应悔出桃源。阡陌田畴画棋盘,人生难有此时闲。”


   走进民居,门庐,门框,门槛石,门墩石,门当一应俱全,前设过道,天井,两旁厢房,后为正堂,两旁为正房,家族长幼有序,俨然一片和谐天堂。


   洞尾村大都是李姓,开村在明成化年间,距今五百多年历史。据《李氏族谱》记载:“始祖财宝公,字永源,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与诚孙公同由江西至粤西富川县迁江华县大祖脚后,移至上伍堡之竹子尾而立业,是吾族之家于伍堡者实自为权兴也遵。”
   “传曰:木本水源,有开必先发祥,伊始卓卓超群志存,起后积善累仁,数百载后俱其芳名”,对始祖的品德大为赞誉。


   财宝公生有两子:潘成、兵成。潘成为财宝公出由竹子尾宿而卜居洞尾至今,一十五传皆得安居乐业者,实大赖于公之贻谋也,族谱也有传曰:“识见卓越,自负不凡,寻芳摘勝,欲觅非常,乔迁之所,卜吉永藏,勤俭有则,德泽孔长。”
  洞尾村辈分排名为:财成祖宗志,芳先郁士林,维存忠厚德,绍祚定增荣,钟英光上国,锡极应祥徵,淳良世济美,家声自悠然。


   漫步于洞尾,总有一种文气在张扬,处处感受礼仪的魅力,周身总有一股向上向善的正气在蔓延,在升腾,也许这就是祖先血脉的浸染,在熏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