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一悟:陇原大地的播火人

 陇史荟王文元 2021-10-13
21:张一悟:陇原大地的播火人
 
从1840年到1949年的一百多年间,中国大地上战火不断,灾难相加,外有西方列强侵略,内有贪官污吏横行。国难当头之际,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华的崛起,寻求救国救民的途径,兰州榆中人张一悟就是其中之一。
 张一悟原名张种德,1895年生于兰州市榆中县。他的父亲张继祖,是清末的举人,曾任吏部主事,并且在北京创办了“关陇学堂”。   
 


1907年,张一悟考入兰州政法学堂,同年转入兰州中学学习。1918年秋,张一悟到北京求学,在北京大学预科班读书。不久,五四运动就爆发了,他和张亚衡、丁益三作为甘肃旅京代表,积极参加了反对段祺瑞政府的斗争。五四运动结束后,在李大钊的介绍下,张一悟考入了武昌高等师范教育系。在校期间受到了恽代英等人的影响,经常阅读进步刊物《觉悟》,渐渐地张一悟也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一悟”。1922年底,张一悟武昌高等师范毕业回到了甘肃,先后在兰州一中、兰州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24年张一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张一悟加入党组织后,积极宣传国内外的形势,有针对性地同进步青年进行交流,在省内的一些地方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他在武威主持召开了追悼大会,在会上他号召广大青年“关心时政,振兴中华”。

1925年10月下旬,国民军第二师在师长刘郁芬的带领下,经过43天急行军,不费一枪一弹,开进了兰州城。中共北方区区领导人李大钊派遣在国民军中从事政工工作的地下党员宣侠父、钱崝泉、邱纪民、贾宗周、寿耀南、姜屏周等先后来到了甘肃。 
宣侠父等人来到甘肃后,首先和在甘肃活动的地下党员张一悟取得了联系。他们于1925年年底,在兰州市小仓子六号张一悟家中秘密开会,成立了中共甘肃特别支部,张一悟任特别支部书记,宣侠父、钱崝泉任特别支部委员。从此,中国共产党在甘肃开展了有组织的活动。
 在张一悟、宣侠父等人积极努力下,甘肃特别支部在迅速壮大。在中共甘肃特别支部的领导下,在甘肃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1926年春天,“兰州中外大药房”老板杜酋康的妻子秦仪贞加入党组织,秦仪贞是甘肃的第一个女党员。他们还在学生和部队中发展了一批党员。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在国民党内部大肆清理共产党人。当时,担任甘肃省省政府主席、国民党第七方面军总指挥的刘郁芬,也下达了在甘肃省内清党的命令,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形势异常严峻,张一悟在五泉山嘛呢寺召开会议,安排已经暴露的党员撤离。他和秦仪贞也在稍后离开兰州前往西安。在西安他们和陕西地下党取得联系后,参加了渭华暴动。起义失败后,张一悟辗转进入终南山,躲过敌人搜捕。后来,张一悟又被派到陕西三原县担任县委书记,在三原期间,他不顾敌人的悬赏通缉,积极领导群众,开展对敌斗争。
1929年3月,陕西省临时省委成立,张一悟被选为常委。这年下半年,他去上海开会。由于长期处在白色恐怖中,吃饭不能按时,睡觉更不敢熟睡,总是在惊醒中,他的身体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上海开会时,他开始吐血便血,只好去北京就医。在北京,他一边就医一边开展地下工作,结果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注意,面临着被捕的危险。党组织立即安排他离开北京到山东,在组织的安排下,他以济南第一女子中学教务主任身份开展革命工作。1932年3月24日不幸被捕。

  在狱中张一悟坚贞不屈,最后国民党山东高等法院在无任何证据的前提下,以所谓的“危害国民罪”叛处张一悟死刑。在狱中他给家里写信,以作最后的诀别。
张一悟的父亲张继祖接信后,异常忧心。虽说他和张一悟已经申明脱离父子关系,但那只是掩人耳目的,真正的血肉亲情,怎能用一张纸隔断。张继祖找到了邓宝珊,请他出面向山东的韩复榘求情。邓宝珊欣然应允,立即给韩复榘拍去电报,请求“刀下留人”。出于朋友的情面,韩复榘遂令山东高等法院改判张一悟为无期徒刑,以“政治要犯”监禁在山东第一监狱缝纫科“劳动改造”。
1937年七七事变后,张一悟出狱了。在党组织的护送下经西安回到了兰州。在兰州养病期间,他依然坚持革命工作,活动于兰州、阿干镇、黄峪谷等地,还把司国权等人介绍到延安参加革命。
因积劳成疾,旧病复发,1949年5月在党组织的他到临潼、大连等地进行疗养。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后,张一悟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委员。1950年12月26日,张一悟经西安返回兰州,在西安时他见到了习仲勋,习仲勋送他一套棉衣,派车送往兰州。
1951年1月3日,张一悟在兰州逝世,享年56岁。1月9日,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全省各界代表1000多人及沿途群众为他送行。为纪念张一悟,榆中县将城北街改名为“一悟路”,并把兴建的小学命名为“一悟小学”。
“你像一个辛勤的农民,和其他同志一道,把革命的种子,最早撒在甘肃的土地上,用自己的心血来浇灌、抚育、培养。小心地保护它们发芽、成长和茁壮。”这是《张一悟同志祭文》中评价,至今还在甘肃山山水水回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