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功的投资是正确认知的变现 近日跟一朋友闲聊,他谈起一事儿令我觉得很有嚼头, 事是这样的,04年 苏...

 明灭的烟头 2021-10-13

近日跟一朋友闲聊,他谈起一事儿令我觉得很有嚼头, 事是这样的,04年苏泊尔上市,他跟其一朋友很是看好,于是买入,几年后赚了几倍,当然故事还没完,他们的分歧产生在07年法国SEB收购苏泊尔,其朋友将其解读为中期利好,于是继续持有,他则看成利空中途下车,之后股价新高,他觉得可能自己看错,于是追进,由于不够坚定在一次大调整中亏损卖出,其朋友则继续持有,至15年底其朋友认为小家电增长会停滞于是也卖出,巧合的是可能意识到自己判断错误,其朋友于17年继续买进但最终很快在调整的质疑下,败阵出局。

这使我想到我之前的一些操作,投资初期,我也曾跟众人一样抱怨过卖飞大牛,但殊不知这都是早已注定,为何不管怎样都会频繁卖飞,为何?认知也。不管如何较劲,你只能赚到你正确认知的那一部分,认知以外的上涨你根本看不懂,也拿不住,持有跟赌博无疑,于是这部分利润是你很难捞到的

是的,我想说,从本质上讲,投资是正确认知的变现,从长期看,你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那些靠错误认知侥幸赚到的都会一一吐出来,市场对正确认知的变现是公平的,同时在短期也会偶尔奖励错误的认知,但长期一定会狠狠鞭挞错误认知,让其吃进的狠狠吐出来,这是市场的公平之处,也是伟大神秘之处。

一份认知一份变现,增加一份认知就增加一份变现,市场无数次验证这点。

一个企业的增长由多个大逻辑贯穿连锁,它们既独立又衔接,其中每一个大增长逻辑背后都是一份被待挖掘的认知。

譬如拿前几篇剖析的乳业来讲,你会发现有几个这样大的逻辑认知,在其初期萌芽时需要将其分辨明白,取得认知,方可对其变现:

97年左右:常温低温站队期,这时的逻辑认知为哪个模式和发展更契合国情,撬开这一认知,打包一揽子常温乳企就是变现行为的开始

97-07,常温高速发展期,此时的认知为龙头的头部聚集逻辑,表现出来就是对伊蒙的投资

05年,蒙牛推高端特仑苏,认知为首款高端牛奶对高端空白市场的开创,大单品对公司业绩的发力

07年伊利打出金典,认知逻辑为头部高端白奶在未来的市场的爆发,大单品对公司业绩的提升……安慕希、纯甄、以后的低温市场,无不是认知的变现

2010年后对伊蒙选择上的认知来自对其战略模式的利弊分析,如果你看到中粮时代下的奶源并购会大幅压低其利润,那你会选择更优的伊利,这一正确认知会让你在伊利赚的比蒙牛多的多,这难道不是正确认知的变现吗?

你会发现,单就乳业而言,若分解看,其中存在着看似相关实则独立的一级级发展阶层,它们就像火箭的一级级推进器,最终把火箭推进轨道。

应该说,每一个大的认知都会给我们带来它们相应的套利和变现,它们环环相扣,独立而又相互衔接,譬如对高端白奶的认知会让你吃掉特仑苏或金典这口肉,对常低温发展模式的认知会让你吃掉快速发展的十年常温期这块肉,但你也只能吃掉你认知以内的,若后面高端奶的认知不够,你依然不能把这口肉吃到最后,很易理解,只因它们之间在大的增长逻辑上是独立的。

这时问题就来了,你会说我也知道牛奶是个好东西啊,这算不算一种认知呢,当然也算,但这顶多会让你看好整个板块,从而买进乳指,你只能把钱赚到这个份上。

也有人说我看好常温奶但预期不算大,这份认知会让你吃到你预期以内的那份常温发展的肉,之后的想必你即便拿也拿不住的;

抑或是你知道爱克林的酸奶是真好吃,它算不算一种认知呢,当然算,只不过它只是一种小认知,还成为不了撬动整个套利逻辑的大认知,而大认知则是由许多小认知汇聚、例证而成,大认知的背后则是对整个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具备大框架的套利逻辑

很多时候,我们仅知无数的、零散的、没有相互衔接的小认知,就像你知道牛奶是必需品、酸奶好喝、儿童喜欢酸奶、高端奶可送礼等等这一些散乱的小认知,它们就像一堆毫无关联的汽车零件,很难组成一台汽车,而我们缺乏的恰恰是对大认知的例证

例如要打造对常温奶打败低温奶这样一个大认知是不容易的,它需要我们将这个大认知下的几大构架(小认知)全部打通,方可打造这一艘大认知的航船,它包括:对特殊国情的分析、奶源模式、商业模式、消费市场……等一系列的小认知,其中某一个零部件稍微认知不牢固,一旦整次套利启航,就会随时面临因螺丝松懈产生的麻烦。

当然我们自然知道,单凭几个小零件是无法起航的,只有小零件打造成的大轮船才会在风浪中安全航行,一言概之,小认知是无法启动整个套利逻辑的,这也是很多人拥有太多零碎认知,看似懂的很多,实则亏损累累的原因。

所以,认知是需要被系统化的,是需要被组建分类的,打造一个大认知更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平日里应针对整个系统框架上的小认知反复参悟打磨,可能在整个大认知的打造上面,关键的证伪点,往往取决于几个重要的小认知,不要小瞧那些不起眼的小螺丝,关键时候是可以对整个大认知起到证伪作用。

在实际思考中,耗费更多精力的往往是某个不起眼的小认知,它需要的可能非常深入深刻的理解,我举个我亲身经历的案例:片仔癀

片仔癀增长逻辑这个大认知上面,有一个其中的小认知还没有完全打牢,那就是麝香的产能,为此,我翻阅了几百万字相关资料,并亲自到林麝养殖基地陕西凤县待了近半年,只为确凿真实的了解林麝的养殖模式,以及模式本身的可靠可持续性,这样一个小认知竟耗费了我近7年时间,我更真切体会到一个道理,造车不难,难的是造关键性的螺丝,有时决定大认知正误的,是那个你最不理解的短板。

而事实上,我们大多人的认知,不仅是零散、散乱的,而且是浅显的,对问题的浅尝辄止是常态,对公司,对模式,对产品……都停留在一个浅显的认知层面上,前几日一朋友看完我写的乳业文章后,私信说之前一直认为伊蒙的渠道模式是一样的,但没想到大商制跟深度分销对于渠道的优势相差那么大,我相信这样浅显认知的投资者太多太多

市场却又会在短期奖励错误的认知,说直白些,就是股价的上涨正好配合了你错误的认知,这一点,大多人在骄傲之下是很难进行反向思考的,别太责怪,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市场在奖励错误认知后会让你继续慷慨就义,这是市场的公平。

市场会持续奖励正确的认知,一份认知换取一份变现,你拥有的正确认知越多,在你眼中套利的机会就会越多,就如同战神在战场上可以见敌杀敌、见马砍马一样势不可挡,一个以投资为生的人应该建立更多的认知,尤其是更多逻辑认知,如此方可增加套利的机会

对长期大牛而言,为何鲜有人能从头撸到底,只因弱水三千,大部分人的认知只够取其一瓢,对长期牛股而言,它是由多个独立的认知逻辑衔接而成,每一个增长逻辑都像一级级的火箭推进器一样,把这个大牛推向极致,你未必懂得每一级增长的逻辑认知,所以,我们的坚定往往只存在我们认知以内的那节推进周期里,在认知以外的推进周期,我们的持有会让我们自己不由的恐慌,由此鲜能吃到认知以外的肉,所以,不要再说把大牛卖飞,若再给你十次机会,你,还是会卖飞!它无关乎失误,只关乎认知。

就像我朋友投资苏泊尔一样,他也只能截取属于他认知的那段涨幅,公司增长逻辑一旦有变,其认知立马失去对应的有效靶点,之后的增长逻辑你若还继续懂,那就能继续吃掉接下的肉,所以,无所谓在何处买,只需要烙定何处是否属认知区间

当下很多公司都已处于增长瓶颈,由蓝海到红海,其逻辑认知难度无疑就加大,对于增长的判定难度无疑更大,其实这在本质上,还是关于未来认知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的认知逻辑,买入时就无需在乎股价是否新高,它是一个对未来认知进行变现的独立套利行为,而过去的股价走势只是踩在脚下的地基,哪怕千亿市值、万亿营收……所以,老巴买苹果在本质上也是对其认知的变现、套利行为。

认知的宽度决定了绝对套利的机会数量,这关系到我们财富的原始积累速度,因为我听到很多诸如此类的声音:

*这么好的产品我怎么之前从来没听过,要是早知道就好了

*原来它也是这种模式啊,哎,错过了

*这么清晰的套利机会居然错过了,怪我问道太晚咯

*要是早接触这个行业那该多好

*这个套利逻辑其实在过去的机会更多

*错失了一大波行业蓝海啊

*要是生活在格雷厄姆的时代该有多好,绝对套利机会一大把……

投资不像其他看得见的可以直接变现的劳动,它是一种更为繁杂劳累、孤独、具备创造力、却又十分刺激的脑力劳动,它可以是一段很刺激的旅程,也可是一次孤苦的修行,这取决于你是否真的热爱,虽然对于这种劳动的变现,看似不那么稳固、靠谱,但其实则是这世间力量最强大的劳动:追求复利的劳动,虽各行业都有其天花板、增长瓶颈,但投资在理论上是没有的,我们尽可拓展我们的认知宽度,去不断的套利滚雪球,一份认知,一份劳动,一份变现,我相信,我们对于构建认知所付出的脑力劳动,市归会零存整取从市场中巨额变现,这是市场对我们脑力劳动的最好嘉奖。

成功的投资都是正确认知的变现,从长期来看,我们很难赚到认知以外的钱,那些靠错误认知所赚的钱也会如数吐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