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名家画笔下的''岁寒三友''画

 丘山三也君 2021-10-14

岁寒三友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松丑而文,竹瘦而寿,梅寒而秀。

在中国画中,松、竹、梅常以“三友图”形式出现,取其傲凌风雪、不畏寒霜之性,表现人格品质和气节。松树早在唐代吴道子时就常被画在壁障上,后世多在山水画中运用,也有单独画松成幅的。竹是文同笔下的“常客”。梅的画法在杨无咎时创出后,后世画梅能手也是层出不穷。到宋代赵孟坚时把松、竹、梅放在一起。创“岁寒三友”之格。

图片

赵孟坚 岁寒三友图

图片

陈师曾(1876~1923)王 云(1887~1934)梅兰芳(1894~1961) 岁寒三友图

图片

冯超然(1882~1954) 岁寒三友图

图片

溥伒(1893~1966)岁寒三友图

图片

陶冷月(1895~1985) 岁寒三友

图片

王己千(1907~2003) 张辛稼(1909~1991) 朱 鼎(1898~1952) 岁寒三友图

图片

吴 紉(1878~1949) 岁寒三友图

图片

吴 征(1878~1949)许 昭(1887~?) 郑午昌(1894~1952) 岁寒三友图

图片

吴湖帆(1894~1968)汤 涤(1878~1948) 岁寒三友·书法

图片

谢稚柳(1910~1997)徐子鹤(1916~1999) 岁寒三友图

图片

杨 晋(1644~1728) 岁寒三友图

图片

赵云壑(1874~195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