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城北十五里666 2021-10-14
图片

九九画重阳丨陈岱青

有个现象:一年十二个月有六个奇数六个偶数,奇奇相逢和偶偶相遇都成了节日,且传统重要节日多在奇数上。“九”在《易经》中为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重阳节”名称初见于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图片

不管几岁,快乐万岁丨卫吴元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吕氏春秋》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九月秋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祖先,以谢恩德,这是重阳节的原始形式。

由于“九”在数中为最大,自古被借以祝福老人长久长寿。《西京杂记》载,西汉时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便有了重阳节求寿习俗。

图片

村头的守望丨张运河

在历史发展演变中,重阳节杂糅多种民俗于一体,承载了拜神祭祖、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及饮宴求寿等文化内涵,并于唐代列为“三令节”之一。此后,每逢重阳,宫廷民间一起举行活动。宋代重阳节更热闹。明代宫中初一就开始吃花糕,重阳当日,皇帝还要到万岁山登高览胜。清代前俗依然盛行,各地民俗活动更是五花八门。

图片

眼睛丨邸天行

重阳节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土壤。神话《续齐谐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重阳登高避灾,即因于此。最多的是诗词,“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说的就是王维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全家登高避灾,就少我一人。另还有歌谣谚语等等。

图片

观鱼图丨朱志齐

重阳作为一个古老节俗,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内涵。2012年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登高望远、感恩敬老成为节日活动两大主题。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既为老者,就当努力老当益壮,争取老当益善,谨防倚老卖老,切莫为老不尊。而作为中青少,当然是尊老敬老、爱老扶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文章丨于文岗

编辑丨穆    兰

编审丨肖承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