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了这么多九月九,今天陪孩子做这六件事,才真正理解了重阳节

 跟我学小古文 2021-10-14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在古代,它是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的四大祭祖节日。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在丰收的金秋九月,就有祭拜祖先,感恩大地的活动。唐代把重阳节定为法定节假日,不仅给百官放假,还发放“过节费”~

同时,它也是中国政府立法规定的“敬老节”。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一个帮忙带孩子的老人,是人生大幸。我们对他们表达过感谢吗?

重阳节,不仅承载着我们悠久的文化,也承载着我们浓厚的感情。亲爱的老师和家长,可以从三个方面,陪孩子做下面六件事,一起体会重阳节的深刻意义。

-01-

给孩子讲讲重阳节的来历

然后来个“文化大发现”

《易经》认为,九是阳数,两九相重,故曰重阳。所以,“重阳节”是少有的以日期命名的节日。

为什么这个日期特别重要?因为“九”是中国数字中的最大数当“九”出现在中国文化中,它往往不是指实际数目,而是表示极多、极大、极久

这一天“九九归一”,世界循环往复,预示着一个圆满,又呈现一个转折。这一天又与“久久”同音,所以我们把它送给老人,赋予对长久长寿的期盼。

其实,在汉语里到处都是这样的“九”。我们可以和孩子玩一玩“文化大发现”的活动,比如:

发现成语里的“九”

“九牛一毛”不是指九头牛,而是指很多牛身上的一根毛;

“九死一生”不是死了九次,而是形容经历许多次危险而幸存下来;

“九五至尊”指皇帝,是因为九在阳数中最大,有尊贵之意;五在阳数中居中,有调和之意;两个数字组合在一起,既尊贵又和谐,无比吉祥……

快带着孩子,去找找还有哪些带“九”的成语吧!

发现小古文里的“九”

不止成语,小古文里的“九”也很有文化!

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

——选自《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快带着孩子,猜猜这篇小古文中,带“九”的语句是什么意思吧!

发现《西游记》里的“九”

四大名著里也都有重阳元素哦!其中,以《西游记》最为明显,里面出现的数字,不是九就和九有关:

猪八戒用的是九齿钉耙

沙和尚颈上挂的是九颗骷髅

孙悟空会的是八九七十二变

最有趣的是,取经必须凑够“九九八十一难”,正合“重阳之数”……

你也带着孩子,到《西游记》里,找找还有哪些“九”吧!探索和研究就是这样开始的,或许,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02-

在古诗诵读中

跟着古人过“重阳嘉年华”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呢?

千万别以为没有手机和互联网,古人的生活就很无趣。恰恰相反,他们完全把重阳节过成了一个大型“嘉年华”。快带孩子走进重阳诗词,再由诗歌走进古人的生活吧!

卯时(5:00~6:59)沐浴佩茱萸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大概是最广为人知的重阳诗词了。羁旅在外的游子们在这重阳佳节加倍地思念父母与亲人。遥想亲人们一同登高望远,独独缺少自己一人,内心苦涩。殊不知,在家的父母与亲人也在对着多出的那棵茱萸,黯然出神。

在描写重阳节的诗词里,“茱萸”的出现频率是很高的。古人把茱萸制成香囊,戴在袖内或腰间。这个习俗和一个动人的传说有关:

东汉时期,方士费长房有一个徒弟叫桓景。桓景的家乡瘟疫横行,父老乡亲非常苦难。

费长房便让自己的徒弟恒景带着两样法宝,茱萸叶子和菊花酒,在九月九日天地之气极阳之时,去为家乡人消灾解祸。

这一天,桓景带着乡亲们身上插上茱萸,喝着香醇的菊花酒,驱邪避祸

想象一下,重阳节时,人人头发里插上金灿灿的茱萸花和菊花,再配上朱红的茱萸果,该是多么明亮鲜活的画面!

卯时(5:00~6:59)沐浴佩茱萸

九月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人生是多面的。绝望之中总有希望,悲凉之外总有豁然开朗。“尘世难逢开口笑”,的确如此,杂事繁多、烦恼繁多,每时每刻都在开心的人很少。但正如杜牧在诗中所说,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努力过好每一天。

传统节日中,清明、重阳是两个重要的节点。清明节,是人们度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称为“踏青”;重阳节,秋寒新至,人们即将隐居,称为“辞青”。

总而言之,就是天气好一定要找个理由外出玩玩,“肥宅”是不存在的。

古人选在这天出门,除了想抓住秋天的尾巴,还有一个理由:避灾辟邪

还记得前面说到的那位桓景吗?他的老师费长房还告诉他:“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登高饮酒,此祸可除。”

随着故事的流传,人们越来越相信:登高能让瘟魔退避,远离疾病灾祸,保持健康安乐。

巳时(9:00~10:59)赏菊、饮菊花酒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言犹未尽,所以九月十日还要继续宴饮;但菊花却要因此两遭采撷。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场上,发出了这一诗意的叹问。

主宰秋季的花中王者,非菊花莫属。

就说上一首诗里,就有“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可见在杜牧生活的年代,菊花是和茱萸一样的重阳季当红装饰品。

而说到赏菊文化,最绕不过去的文人莫过于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的序文中,陶渊明写道:“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不仅要赏,还要簪在发间,酿成菊花酒。古人们头上簪上菊花,喝着菊花酒,作诗、弹琴、听松、寻幽,赏菊,清谈,让重阳一手挽着历史的厚重,一手焕发出时代的青春。

午时至申时(11:00~16:59)

开个酒会,吃点重阳糕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这首诗题为“赋白菊”,却从满园金黄的菊花写起,那白菊只是这满园金菊中的“一点霜”。接着从菊说到人:观赏着金黄中的一点白,就像今天的酒席里,一个老年人坐在一群年轻人中间一样。但是,人老心不老,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一起,更觉得充满了青春活力。

在这个节日里,终于,北方人民不吃饺子了。

搀老携小登完了高,古人需要一点营养丰富的主食来维持体力,也需要坐下来抒发诗情。没有朋友圈可发,大家就食糕、喝酒、咏诗吧。

重阳糕古称“蓬饵”,又名花糕、菊糕、五色糕。重阳糕制无定法,层层叠叠,每层中间都夹有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蜜饯干果。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赏心悦目,有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

登高,望远,辞青,怀念,感恩……把这一天和普通日子区分开来的,正是这些约定俗成的仪式。而给仪式赋予了诗意和人性的,则是美妙的诗歌。

▲“重阳喝酒,怎么能少得了我们?”

-03-

从重阳敬老到孝道传承

时代更迭,演变过程中,重阳节又添加了敬老的内涵,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寄托了“久久”、长寿、健康的美好祝愿。

我们会为儿童节早早准备好礼物,也会为母亲节父亲节准备好活动,但是家庭里的重阳节,却常常被我们忽视。今天,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为父母做些什么呢?

以身作则,打造爱的阶梯

我能孝,自无逆子;

子能孝,自无逆孙。

孝道传承,是有步骤的:

第一步,我们先来做好榜样。

孩子在每日生活中的观察是很自然很敏锐的,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会在孩子心中本能地留下印象。

第二步,带着孩子一起行孝。

当我们孝敬家中老人的时候让孩子来参与,陪伴。

第三步,让他们独立去做。

给孩子创造行孝的机会,让他们在自然的生活中,去感受他和老人之间、和父母之间这种生命与生命的互动。

这样坚持下来,敬老才会成为孩子发自内心的习惯。

用行动向爷爷奶奶表达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