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杨不易 2021-10-14

记忆中,老家的农村,最重要的节日,都是春节、端午和中秋,重阳节历来都不是重点。既没有仪式,也不请客吃饭。以我的猜想,估计很多村民并不知道重阳节是干嘛的。

所以我对重阳节的了解,是来自课本里的王维的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知道了原来重阳节要登高,或者想起远在他乡的兄弟和亲人。但是那时候,我并没有远在他乡的亲人,所以对此很难共情。

后来才知道,重阳节的含义还挺丰富,比如登高、赏菊等,特别是“敬老”这一点,让它显得特别重要起来。特别是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敬老节”。2013年7月1日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重阳节为我国“老年节”。从法定意义上确认了这一点。

有些深厚的文化传统,或者闲情逸致的赏花饮酒,在忙碌的农村也难推广和得到重视。但“敬老”的孝道,却是农村人特别注重的,所以重阳节在我老家,慢慢地为更多人所知了。

但是,敬老是一种常态,也很难在“重阳节”这天搞出什么仪式来,请客吃饭似乎也没有必要。所以,也就是向家里的老一辈表达一声问候和祝福罢了。大多时候,也就止于“为人所知”而已了。

但是,传统的重阳节,仪式感是很强的。新华社每日电讯的文章梳理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阳数(奇数)之“极”,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月、日均属最大阳数,所以叫“重阳”或“重九”;又因“九”“久”谐音,古人认为这一天“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而从东汉末年开始,重阳举行酒宴渐成风气;魏晋时期,更有了赏菊、饮菊花酒的时尚。唐宋两代,重阳时节男女都有“簪菊”之风。明代时,皇帝要到万岁山或西苑的兔儿山、旋磨台登高。清代时,皇帝多登御花园堆秀山,或在圆明园登香山。

以我看,民间老百姓,去爬个山,看看菊花还是不错的,如果家里老辈还康健可以出行,就陪同他们去,也算是仪式感了。

但回头来说,虽然知道的第一首诗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但我个人更喜欢的是下面这几首。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行香子(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诉衷情(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

路茫茫。

凭高目断。

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重阳席上赋白菊(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心情|阅读|电影|跑步|生活……

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生活不冷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