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线周刊”关注我们 作者简介 卜子托塔,笔名湖拮,诗歌实践者,江西人。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诗潮》《绿风》《中国诗人》《参花》《北斗诗刊》《浙江诗人》《天津诗人》《山东诗歌》《鸭绿江》等,入选多种诗歌选本。出版诗集《光阴深处一根骨头在奔跑》《向阳花开》《沧浪海昏》(长篇叙事诗,合著)。获奖若干。 诗之势、气、象散论(二) 卜 子 托 塔 ❤ 诗之势,气,象 ◎◎◎ ——诗没有探索就是死诗。 ——诗还停留在田园林间、大街小巷就等着踩烂。 ——目前还没有出现盛大的叙事诗,就是一个方向性的错误。 ——如仅仅是流于日常杂事,种花草,翻田地,养个兔子,象流了几次汗,进了几次茅房。 ——没有新理论支撑的诗,基本上都是在模仿。模仿就是老路,越模越模糊。 ——诗是生活的,不错。但诗绝不仅仅是生活。 (2020.05.30@15:07) ◎◎◎ ——很多东西(或者说理论)都是在自圆其说,我希望诗不是 ——很多人都是在自圆其说,我希望诗人不是 ——很多山都在长,其实很多地方都在陷 ——水都在顺势而流,其实很多水在逆势而上,如果哪天被破坏了,很多东西就没有了,我希望其中不包括诗 ——说到底,诗是事实存在,但这个诗不一定出自于“诗人” (2020.06.06@22:37) ◎◎◎ ——因为超不过前人,所以有人否认前人,自封高人,自创门派。因为超不过前人,所以引这引那瓦解前人。 ——口语入诗,说穿了就是娱乐化。并且还是用得那种下三滥套路。 ——这个就是某些诗人的无耻感。 ——诗人只写诗,不是旗手,扯那么高的旗子,其实都是愰子。 ——而且这种愰子不管吃穿。怪的是还有人凑热闹,脑袋长别人身上去了。 (2020.06.21@11:27) ◎◎◎ ——诗可以类似于药。有的去病,有的来病。有的补,有的损。只是有的人抓了放一放,有的人抓了直接吃了。 ——但好诗肯定不是药,顶多是个药引子。 ——药需山中采,人工养的差多了。 ——诗在世相中,人工养不出。即使有人养,也只是世相中的一种。 (2020.06.27@14:52) ◎◎◎ ——没有比诗意这两个字更难定义的了 ——我的理解是,诗意是一种作用力,它作用于人的感官,可以是吸力、斥力,也可以是一种共振(人常说的共鸣也在其中)。 ——它不以他人的意志为转移,它首先作用于作者,然后是读者。而且这种作用力于每个人都不完全相同。 ——诗意确切地说是一种他意。 ——所以说,诗意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他意。它有力量。 ——所以,诗评在于寻找这种他意和这种力量,并反馈于作者和其他读者。 (2020.07.11@15:13) ◎◎◎ ——写诗大体上来说是不平静的。如开手扶拖拉机,你看得到手筋暴出,脸色甚而狰狞。你开控制好5分地或者1亩地,这就是诗的长短了。 ——如果你能不露声色控制好手扶,则不是写诗了,而是写评。 ——单纯从用力的角度来说,写诗当是蛮力,而写评当是告知这是蛮力,并说出这蛮力对诗意的影响。 ——有人说做到人诗合一这就是最好的,即生活就是诗,诗就是生活。我觉得这个太牵强了,其实诗是在不平静中产生和发现的,不管是你静下来体验到的不平静,还是外来导致或自身就有的不平静。 ——诗,不可过于修饰,你把那种蛮力写下来的东西矫正了,诗意就失去了很多。要不要修饰是写评者考虑的事。 ——所以写诗和写评是很不同的。 (2020.07.19@21:56) ◎◎◎ ——一般来说,领域是动物性的,它有明显的标记,即有边界。 ——要保护领域,必须付出能量,而当付出的能量小于得到的能量时,这个领域就面临消失,它可能成为“它领域”或者“荒地” ——文学也是个领域,诗歌是其中一部分。 ——那么在文学中,这些不同的领域是否有边界呢?动物性的思维里是有的。 ——诗是文学中最活跃敏锐的一个领域。 ——在玄幻小说中,“领域”还表示一种能力的体现,是高级本领中的一种,指完全受自己控制、人为产生的空间,它使制造者在战斗中可获得极大的优势。那么这个领域里的意思我相信对于诗者来说应当引起必要的思考。 ——所以,我认为这个领域应当成为诗者空间。而我们目前的这个接地气概念恰恰与这个空间相反。我想说的是,不是让诗接地气,而是让人去接诗气。 (2020.08.08@21:27) ◎◎◎ ——有领域必有法则 ——法则是随生存而产生的,再进一步讲法则是产生生存的。 ——法则也是一种边界学,在它界定的一种边界内的就可能是一个领域。在同一个领域内一定是某种法则占主导的。 ——在诗的领域内,也应是如此。 ——如果在某个领域,当某种主导法则变得越来越弱,而新的法则又没有形成,对这个领域来说就是危险的。 ——新诗目前来讲,好像自由法则在形成,但又不清晰。 (2020.08.13@21:49) ❤ 诗意的视觉存在和意象存在 ◎◎◎ ——诗意是好的东西,打动人心的东西,同时能让人产生共鸣或产生联想并能吸收的东西。 ——视觉的存在,这个存在当是独特的,像一幅画,或让人看到其静或让人看到其动。让人可以看到画里面去又能从画里面走出来。 ——那么怎么走进去,进去多久,又怎么出来就是诗意的意象存在。 ——衡量一首诗的诗意不是说它的视觉存在有多么大,多么宽,而是看意象存在能让人在其中呆多久,怎样才能进去和出来之后又怎样了。 ——很多诗确实产生了视觉存在,很多人却忽视了意象存在。认为视觉冲击产生了就是一首好诗。 ——就像人们只看到了存在,而看不到非存在,这就麻烦了,好的诗,一定有它的非存在之处。 ——而人们还有一个坏习惯即以存在衡量非存在,这个问题诗评者当引起重视。 ——诗之势容易看到,发现,但诗之气和诗之象并没有那么容易看到,特别是跨领域更难,诗评者一定是评自己熟悉的领域,自己熟悉的作者,要不很难摆脱瞎评的嫌疑。 (2020.08.15@12:58) ❤ 诗就是生活吗? ◎◎◎ ——诗就是生活。貌似这句话是正确的。 ——诗就是生活吗?谬论。 ——把生活习惯演变诗习惯或者反过来把诗习惯演变为生活习惯都是错的。 ——作为诗者,一定要把诗和生活两个概念拎清。起码一点,诗没有习惯,而生活是有习惯的。 ——诗有时是在习惯里找出不习惯的东西。 ——诗,说得前卫一点,是个坏东西,它打破习惯,但它又不是灵光一现,它具有追求并将有指导现实的意义。 ——诗,不向善,不向美,对人类存在没有憧憬意义,某种程度上说不能称为诗。 ——在人类存在这个角度说,诗是精神最高级的存在。 ——这个是古人说过的,我只不过是又抄袭了一次。 (2020.08.18@14:39) ◎◎◎ ——我们总习惯于一把尺子握到底 ——我们总习惯于用平凡衡量深邃,这样深邃得就平凡了 ——我们总习惯于个性的舒展,这恰好适应于当前的经济思维 ——所以,诗这个全性的东西,当是它目前存在的意义 (2020.08.27@21:37草) ◎◎◎ ——诗应当凿道,而不是着道 ——诗当是智慧,而不是智会 ——诗当是诗意,而不是示意 ——诗当是不是诗,而不是是诗 ——诗当不仅存在于人,而当存在于天地人 ——诗当是假,而不是真 ——诗的终极是没有诗 (2020.08.28@20:47) ❤ 泛诗主义和诗泛主义 ◎◎◎ ——泛诗主义即什么都可以成诗 ——诗泛主义即诗可以用任何形式去表现 (2020.09.05@22:44) ◎◎◎ ——人是醒不了的,人类的追求(物质)决定了人醒不了。 ——现代生产力解决的就是物质问题,这个物质包含杀死人类不需要的物体(质),精神问题的解决历来不太好。以现代的物质条件,人能反朴吗?几乎不可能。说句现实的话,想反朴也已很难找到合适的地儿啰。 ——儒道释等都被“现代”玩坏了!不知道还有什么会出现。诗路上可有好处的地方? ——诗能否成为新一轮人的寄托? (2020.09.11@08:52) ◎◎◎ ——“”好诗“”是坏诗人的墓志铭 ——“”坏诗“”是好诗人的墓志铭 ——就像用坏了人,好人也变成了坏人;用好了人,坏人也变成了好人。 ——人的好在于感觉,人的好在于不违。而这个违和感觉之间的距离,略等同于于好诗与坏诗之间的距离。 ——什么是好(诗)?至少目前我认为是有利于生命(诗)的进程。 (2020.09.18@21:47) ◎◎◎ ——诗,并不神秘。 ——但时有个空间,其实也不是空间 ——空间是有点间隔的 ——诗在于象(相) ——犹如合掌与开掌 ——诗,其实就是生命。 ——生命在于意识,在于流 ——流即运动 (2020.09.22@14:04) ◎◎◎ ——诗是残缺的叙事,枯败的描写 ——诗,有论不证或有证不论 ——诗,抽而不乱,乱而不抽 ——诗,是点线的勾勒,并通过点线的勾勒让人去覆盖面,而不是作者自己去覆盖面 ——如果诗是挑针术,则评是缝补术 (2020.09.30@21:37) ◎◎◎ ——不要去定义诗 ——也不要去利用诗 ——所谓诗的“高度”就是一个过场,你看到过或经历过这个过场,而这个过场却真正地并没有你 ——文字从来就不是自由的,因为它的产生并不自由,它也是人造的 ——所以诗变成文字之后,并没有完全听从于内心,何况,人还有那么多心思去加工了这些文字 ——我们所见的分行,顶多只能说是诗文 (2020.10.04@20:45) ◎◎◎ ——从广义上说写诗就是说话的艺术 ——从狭义上说,诗停留在说话的艺术阶段就是写诗还没有过技巧这一关,还不能用有限的文字去表达出你的诗意来 ——因为很多方块的汉字有本义和引申义,所以活。因为非方块字几个字母组合基本上就是一个意思,所以简单,我称之为板。所以学外文诗的板白到底是抹杀了汉字的灵性的。 ——如果从文字的自由度上来说,汉字当是最自由的一种了。 (2020.10.04@21:17) ◎◎◎ ——诗也是灵与肉的博弈 ——只不过这个肉只是你自己的,这个灵却不仅仅是你自己的 ——好诗,是让深入了灵的人觉得你比他更深,让不曾深入的人觉得你的深入是可靠的、可信的,甚至是可跟随的 ——所以,诗也是灵嵌入了肉的、也是肉打败了灵的归位; ——都说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已的事,诗人要管好自己的笔,写好自己的诗。诗是众多灵在一个肉身里的翻滚,看你能不能聚合。 (2010.10.08@21:24) ◎◎◎ ——我们越来越成为了写手 ——越来越成为了一个铁匠,风箱一拉,不管大铁小铁,一致地叮叮当当,一致地成为了好锤子 ——我们从发现诗意,走到了制造诗意 ——我们从制造诗意,又走到了制造词意 ——在一块铁上反复敲出密纹,多好的纹理呀 ——我们往往用诗意去蒙骗自己,甚至蒙骗别人 ——我们是富有诗意的,这一锤便定了音 ——我们从不感悟,从不闭上眼睛 ——听,那锤子多么好听 (2020.10.13@21:10) ◎◎◎ ——我们把知识压缩成饼干以为微 ——我们把见识碎成玻璃以为刃 ——我们把谈资分成行以为诗 (2020.10.14@21:44) ◎◎◎ ——看到很多诗,特别是叙事诗,初看像呈现了诗意,但其实只是一些谈资的分行可惜了,还有一些是“大家” ——诗意当是一种更广泛的提取或提升,不执着于一物一事,而是物物或物事的联合导出而着于人,但又不同于儒释道的教化 ——我们通常表达到了一个意,这个意是泛意,而诗意至少应打开一个认知的领域或者说是界面 ——诗意这样说,可以理解为物物之间的联系或交往。人其实也只是个物。 ——而这个物不一定是具物。所以我只是用物来表示一下。 ——这个联系或交往是需要力的,这个力的强弱即诗意的强弱,这个力的感受随人(物)不同而不同。 ——这个力是悟力,是一种活力,我们通常在死力上花了很多功夫。 ——认识死力是科学家研究的,认识活力才是诗人的。所以活力才是艺术的。 (2020.10.19@21:00整理) ❤ 诗的自由 ◎◎◎ ——现代诗最大的特点是自由 ——那么这个自由是用来干什么呢?至少应当明心,明己心; ——诗的自由是用来静心、净心的,而不是用来乱心的; ——在诗意的呈现上,意象最能展现诗的自由; ——在方式和技巧上,你可叙、可抒、可说…… ——但有一点,事有万千,规律基本相同,物也有万千,都有枯荣,而意不尽然。 (2020.11.02@22:17草) ❤ 分行即是诗? ◎◎◎ ——确切地说,这是一个编程语言,为了机器能智能地识别这么些文字是否是诗的书写格式,如果是这些分行就会被机器(网站)认为是诗,否则就不能在诗版块发表了。后被人引用,才成了这么一句话。 ——究竟什么样的分行才是诗呢,目前机器是分不出来的。诗,必须有诗意,这里的意指有诗的意象。 ——能打动人的分行可能是故事、小说……但不一定是诗 ——要区分意象,就必须区分出物(事)象,形象。物象约等于表象,即事物的真实(本来)面目,被人很好表述出来了,就很形象。 ——而诗的意象必定是虚相,这个就超出了物象的形象表述。 ——所以有意象的分行才可以被称作诗 (2020.11.03@21:07) ❤ 禅 诗 ◎◎◎ ——有一种诗如香之燃,只有一种动作 ——你看到或者没有看到,你都深陷其中 ——而对于它的熄灭,你却浑然不知 ——这种诗,我称它为禅诗 (2020.11.22@13:15) ◎◎◎ ——把外缘(外在事物)都摒弃掉,不受其影响;把神收回来,使精神返观自身(非肉身)即是"禅"。 ——禅是参的,不同于道,道是悟的。 ——禅参的是智是慧,道悟的是法是则。 ——参禅与悟道都需要静。 ——诗,也是悟得的。 ——所以出自于内心的诗,一般无需修改,改了就变了初心,当然改错别字可以例外,其实有时候有个别错别字也不需修改,我这么说又多说了。 ——所谓修改,说穿了也只是一种文字技术,它是人的需要,并非诗的需要。 (2020.11.25@08:53) ◎◎◎ ——文笔主要是靠练出来的,是个细致活儿 ——诗人仅仅是有这样一支笔,而需要不需要则是另说,如果非说需要当是一支自由之笔 ——所谓文笔好是在某个框架下说的 ——文笔即是驾驭文字之笔 ——所以诗可以出文笔,但文笔不一定出诗 (2020.12.07@14:19) ◎◎◎ ——文人风骨问题,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而现在提倡的诗自由把这个问题忽视了或者说是直接覆盖了 ——在下限不断打破的当下,诗人的独立精神更为重要。作为诗人的存在主要是精神的 ——什么是精神的?是当物质和精神碰到一起时,你选择了什么。 ——说穿了诗人作为人的本体,你的要求更高。不是吗! ——有人说这是封杀了他写的自由,是吗? ——这是一种典型的以自由封杀自由的说法。 (2020.12.07@14:45) ◎◎◎ ——所谓“接地气”就是一些能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而在诗行里,我把它定义为一种能被索取或给予的东西,它是诗行人主动的给予或读者强蛮地索取。 ——之所以把它称为诗行,大抵原因是它只是迎合了某些读者的需要,而不是出于诗的需要。 ——这个是一种在一定框架下产生的诗行,而不是由诗本身呈现出什么样的框架,这类诗行,基本上只产生原形(型),是工具诗的范围。 ——好的势诗也是接地气的,它进行了深思熟虑地加工,它的语言必有势之力,这是与工具诗有严格区分的。 ——它不是简单的情感加分,而是它的语言必须有突破,让人读之有力,且这个力大多是由文字本身产生。 ——作为诗人,更或者诗评者,个人觉得这点应当把握住。 (2020.12.16@21:56) “一线周刊”推荐当代一线诗人、作家,兼顾社会热门话题,影视点评,随笔、小说、散文等文学类作品! 编 辑:心语 微信号:q1366096ww 做一个温暖的公众号 长按关注:一线周刊 把时间交给阅读 往期经典回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