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历史——动物篇(蝶)

 汉字历史 2022-09-23 发布于黑龙江

    形如叶子的飞虫,泛指蝴蝶    

   动物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蝶”dié,会意字,异体字为“蜨”。篆文(虫,昆虫)+(枼,即“葉”,叶子),“枼”y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葉”的本字,表示植物的叶子。表示形如叶子的飞虫。篆文异体字以“疌”(疌,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捷”的省略)代“枼”(叶),表示飞行轻捷优美的飞虫。造字本义:名词,种类繁多的飞虫,腹身瘦长,翅膀阔大艳丽,翻飞时轻捷如飘叶,幻美异常。吸食花蜜,冬眠。隶化后楷书写成“蝶”。



蛾与蝶的区别



蝶与蛾的区别主要为以下六类:

一、触角

蝶类触角细长,末端膨大呈鼓槌状。

蛾类的触角形状多样,如丝状,节状,羽状等,但不呈鼓槌状。

二、活动时间

蝶类大多早晚静息,日中飞翔。

蛾类多在黎明,傍晚或夜间活动,具有较强的趋光性。

三、休息状态

蝶类静息时,两对翅多竖直上举。

蛾类则分展左右或向后平置,叠在腹部背面。

四、腹部

蝶类腹部较细。

蛾类腹部一般较为粗大。

五、色泽

蝴蝶的颜色多数较鲜艳。

蛾类的颜色一般较暗淡。

六、蛹的形态

蝶类不织茧,其蛹常常倒挂、斜立,有的用丝吊着。

蛾类在化蛹前通常需要吐丝结茧。



古文释义



【唐韵】徒协切【韵会】达协切,𠀤音牒。

【说文】本作蜨,蛱蜨也。俗作蝶。

【玉篇】蝴蝶。

【庄子·至乐篇】乌足之根为蛴螬,其叶为蝴蝶。

又【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

【古今注】蛱蝶,一名野蛾,一名风蝶,江东呼为捷末。其大者名为凤子,亦名凤车,名鬼车,生江南柑橘园中。

又绀蝶,辽东人呼为绀幡,一曰童幡,一曰天鸡。

【尔雅翼】今菜中靑虫,当春时缘行屋壁或草木上,以丝自围,一夕视之有圭角,六七日其背罅裂,蜕为蝶出矣。滕王图画蛱蝶,有江夏斑、大海眼、小海眼、村裏来,菜花子之目。

【北史·魏收传】收轻薄,时人号曰惊蛱蝶。

【诗话总龟】谢逸有蝶诗三百首,人呼为谢蝴蝶。

又【广韵】他协切,音帖。蝶蹋,虫名。

 文字 | 六叔     图片 | 六叔  

排版 | 六叔     审核 | 六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