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造前的劈柴院珍贵旧影,你还记得吗?

 青岛城市记忆 2021-10-14

在过去的数次大规模改造中,我们见证了许多曾经令青岛人魂牵梦绕的老建筑淡出视野,目睹了中山路商圈多个的老店铺的停业拆除,也看到了许多修旧如新的新建筑,那条欧韵十足、老青岛魂牵梦系的老街还会再次吸引我们的目光,给我们带来些许的感动吗?

2020年,再次沉寂多年的百年老街又一次迎来了打造时尚步行街的工程改造,包括之前拆除的承载了年轻一辈的青岛人对于老街里集体回忆的中山路与胶州路过街天桥,以及近期开始的济南路拓宽工程与栈桥景区步行至中山路的改造。


在中山路上有一条同样承载老青岛记忆的老街巷,那就是曾经辉煌的劈柴院,不知这次的改造计划中是否有它。


再次步入那几条曾经熟悉的小巷,当看着零零散散、操着不同口音的外地人、叫卖声,仿佛真的要迷失在劈柴院的院落里。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变迁,劈柴院应变得让老青岛感觉陌生,不知等待它的是否如几经改造的中山路一般,或继续落寞只堪回忆,或如2007年那次的彻底改造,换来了多年的短暂重生。

对于老街里的多次改造也颇有微辞,但对于十多年前的那次劈柴院改造却很是认可。今年在梳理王挺老师发来的近千张老照片中,拍摄于1990年左右的劈柴院多张旧影也赫然在列,前期也曾专门编辑发布过。近期,王挺老师又发来了数百张他重新开始拍摄后的照片,这些照片以2006年至2007年之间为主。其中,就有多张照片真实记录下了2007年劈柴院已经搬迁,改造之前的珍贵旧影。为了更好地保留住原有的景象,王挺老师又专门找出2005年专门拍摄的一组劈柴院老照片,为这条百年街巷留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城市记忆。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王挺老师的这些老照片,一起回望那些老青岛熟悉的画面。在镜头中回望百年老劈柴院1990年代的萧条没落、2005年的衰败残破、2007年的改造前夕......

逐渐萧条·1990年
关于劈柴院名称的由来,民间可谓说法颇多,前期的文章里也详细介绍过了,在此就不多赘述。但不管因何而来,不可否认它曾经给这座城市带来的至今难忘的记忆。以下这组照片源自王挺老师【青岛1990系列】,照片拍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昔日小巷内店铺林立,人流如织。劈柴院的诸多老店,一直为老青岛津津乐道。随着中山路商圈的衰败以及市府的东迁,劈柴院也逐渐萧条没落了下来





苍老破落·2005年
下面这组照片拍摄于2005年5月,记录下了曾经辉煌的劈柴院,时下的景象与曾经的记忆落差竟是如此之大,已成为中山路老街背后一道被遗忘的角落。


劈柴院不单纯是老青岛眼里的小吃街,也不是单纯的大院,深入其中,其实它的院落形式较为复杂,院中院这种很独特的居住环境也称得上是岛城早期建筑的一个特色了,最多的一处院落,居然有三重院,走进去感觉像迷宫一样。因年久失修,许多院落已经人去楼空,原始的木质扶梯几近烂穿,摇摇欲坠。照片的现景更显示出历经世纪变迁的老劈柴院的苍老破落。





2007年底,市南区政府以“改善民生,保护历史风貌,振兴老商业街区”为工作目标,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先后投资2亿多元,置换安置居民386户,为劈柴院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性改造建设工作。2009年4月10日,百年老院劈柴院重新开街。

改造前夕·2007年

以下这组照片是王挺老师于2007年年底所拍摄,记录下了劈柴院租户、住户已搬迁,改造之前的影像。






精选了这组劈柴院改造前的照片,与如今对比,2007年劈柴院的修复改造,应该说是一个很成功的规划。达到了保护性开发的目的,2009年,劈柴院被改造成为景区亮相,再现了昔日美食街的辉煌。虽然因多种原因,近年人气下滑严重,但这种尽量保留原来特有的城市特色,同时又能更好地融入新的城市规划发展,值得后期城市持续规划改造指挥者借鉴。







感谢王挺老师。他为这座城市留下了记忆!老照片里那曾经那斑驳的墙体、窄小的街巷,不禁再次让人追思岁月的流逝。

王挺老师近影


王挺主要摄影履历

1985年买第一架相机开始摄影;1985—1995年拍摄青岛街头;1986年徒步黄河晋陕峡谷,后又进行多次徒步黄河考察摄影;1989年独自骑车进藏考察摄影7000多幅;1990年在青岛栈桥回澜阁举办《高原魂——王挺西藏行摄影展》;1993年8月被评为首届青岛摄影十佳新人;2000—2004年期间多次赴西藏考察摄影;2006年开始继续拍摄青岛街头;2011年第五次去可可西里;2016年开始,每年外出两次到全国各地城市拍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